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722、云开日朗:另一个启示

(2022-05-06 16:44:40)
分类: 朋友们的生活


浅山评论家群

 

云开日朗(吕唯)  经历了耐控之后,大厨的浅山笔记似乎又回归到初始的风格,沿用非小说笔记体了。近两篇记述的都是现实发生事件的观感和体验,所不同的,是这体验和感悟更深沉了,更凝重了,更富有深意了。像老谷对老郝的怀念,对本职的一丝不苟,对生活的知足常乐,这样的普通人,纯净的内心如诗如画。

还有那醇香后面包,大厨虽暂时没能购得,但对此一节的描述,亦反映出了人们对生活品质的新要求和新高度一一猜致,品位,文化,不仅仅在于果腹,更要体现在物质的享受上,这是本文给我的另一个启示。

 

庄稼汉 

赤松路净柳树小

老谷又把灵感撩

知足常乐赞高人

高抬抬高脚步飘

笑忆上月物资紧

团菜团肉团面包

风味各异分蓝紫

饱腹即可何必挑

浅山时做高深语

市井日繁涌热潮


吕松军  在曹老师的笔下,又一位新的环卫工人的形象跃然纸上

 

陈玉亭  醇熟面包抢手货,封控储存防饥饿。不管明码蓝与紫,到手就买莫放过。

 

华尔兹  《醇熟面包》,拉家常一样,絮絮叨叨,一篇文章看得人意犹未尽。

小眼睛的老谷,干活有把子力气,不糊弄。哪哪都看得紧,那是对咱老百姓好,咱们也得配合听话。

个头不高的老谷,一番话说出来,让人称赞!

醇熟面包当早餐,曹老师家是一种健康的吃法。我们可以效仿。

曹老师团过桃李面包,这也是我家买面包的首选牌子。从最开始买椰蓉的,奶棒的,果酱的,到现在也是以买醇熟全麦的最多。

疫情期间团面包要由志愿者给送到家门口。

我也是因为实在是不好意思麻烦志愿者上这么高的楼层,所以居家十多天,只是在下楼做检测的时候就买了一次蔬菜包。

曹老师没买到面包,我们却又吃了一餐可口的精神食粮。(不知道曹老师回家能不能挨说。)

 

小马扎  面包不是豆包,却有馅儿又有料啊!愚以为这篇文章有个隐喻:我们平时吃的东西是需要被关注的,食物们也是有性格的。

醇熟面包分两种,有粗犷的,有细软的。然都属于谷类食物,谷类是大地的儿子,自然承载着母亲的共性:朴实,醇厚,可亲…生活中人人都需要,且离他不开。

说到这儿,不经意想起有着粗细两面的老谷来,他粗犷厚道,也温暖可亲。

 

胡英兰  今读《醇熟面包》一文,生活气息非常浓,老谷是个知足常乐的人,疫情期间给点补贴就心满意足了。实际对生活的态度就应该积极向上的,总是报怨运气也就没了。

说起买面包,我平时就爱吃老式面包,其它的牌子很少买,特别是疫情期间,就在快手上学做面包,也是非常好吃的。在饮食方面,爱吃啥口味的由自己的喜好决定。

 

和平  细节见精神,生活处处有文章。

读《醇熟面包》的直接感觉就是这样。

曹老师对生活的醇熟练就了文章细节的精彩,看似不起眼的日常,构成了浅山笔记文章。

字里行间的生活细腻温润,感觉不是在东北,而是到了江南。

谁说东北汉子不细腻?

 

戚玉珠  疫情期间能买到面包实属不易,群里总有热心邻居,千方百计给邻居团面包,不是单一的,都是套餐,价格不菲,但是接龙晚了还买不到,这就是非常时期的现状,没人问价格。我家大宝疫情期间过生日,最渴望有个蛋糕,好邻居千方百计给订了一个品牌蛋糕,送到家,大宝惊喜乐坏了,在他的意识里,没有蛋糕就不算过生日,心存感激。现在好了,可以自己去买,还省钱,经历了才会懂得去珍惜。

 

逯家驹  非常接地气,就像身边发生的事情一样,非常有画面感。不过说学生来了,路上就脏了,这就挺让人悲哀。难道我们的孩子没有培养到保护环境的高度吗?如果随手扔垃圾,那么培养出这个孩子又有什么作用呢?将来不顾公共利益,只能是一个极端的利己主义者。

另外,文章的开始说到一所小学校。这个小学校指的是小学不大的校园呢,还是指大学的小校园呢?这个就含混不清了。小学就是小学,大学就是大学。小学校只是规模小而已。即便是初中,高中甚至大学,只要它的规模小,都可以叫做小学校。而小学只能叫做小学,不能叫做小学校。

 

淡淡香茗  读《醇熟面包》

读此篇,从题目说来,我本应该先说对面包的联想,什么桃李啊,蓝啊紫的,全麦什么的。但我还是对文中老谷这个人物感兴趣。当然,大厨的笔下,每个人都是这样的鲜活,既有个性又接地气,就如同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给人以亲切感。

解封后,工作生活正逐步恢复正常,可小学没开学,让老谷觉得自己负责的街路挺干净,学生上来,路上的碎纸片儿瓶子该多了,这句话,不知是大厨不经意间,还是有意而为之,反正读到此处我有点感慨: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还有待提高和加强啊!作为读者,我们是否应该引以为戒,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们呢?!

从文中我的另一个感觉,老郝虽然还住在大厨的心里,但其实已经走远,他的位置已逐渐被老谷取代,因为老谷和老郝一样,都是好人!懂得知足,明白事理,干活不糊弄,且身上绝无戾气!这样的老谷,不仅大厨喜欢,读者也喜欢!不仅喜欢,还有一种敬佩感!

至于说到醇香面包,疫情期间能团到此货,真真是有点奢侈呢!但平淡的生活,也要有仪式感,这是我遵从自己内心的东西,与贫穷富有无关。

 

晓莉  今读《醇熟面包》

于家沟在哪里?可能面积不咋大,但一切应有尽有。有山有水有树林,有楼有街有市集,……。尤其有各种各样的人物,在老师的笔下,有血有肉,活灵活现,熠熠生辉。写普通人,说身边事,感觉仿佛就在昨天,仿佛就在身边。老师平易近人,非常有亲和力,走了一个老郝,又结交了老谷,老张,老李,……没有穷尽。这就是创作的源泉!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欣赏美文,祝老师文思泉涌!谢谢老师!

 

塞外雪  拜读了曹老师新写的但是还没买到的蓝字醇熟面包,觉得非常真实。据说有人统计过《清明上河图》里有千把人,五行八作360行非常全面,一千年前的历史风情画卷给人带来生机勃勃的日子,所以,一分为二,坏事变好事,不禁不离儿的,隔三差五的整点事封一封,似乎上下来回的打悠悠还能给人一点动感,无论社会还是家庭或者个人都活起来了,有了新的滋味,也能考验人的精神头筋不筋折腾,检验各家除了蔬菜包还能不能吃上醇熟面包。曹老师经受住了考验,还是有机会能吃到的。最可亲的是我们读者又看到了又一幅当代的清明上河图中普通人的一个活的场面。

 

关注微信公众号:浅山笔记(曹利君著)

1、解封记

2、老谷

3、醇熟面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