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2、云开日朗:另一个启示
(2022-05-06 16:44:40)分类: 朋友们的生活 |
浅山评论家群
云开日朗(吕唯)
还有那醇香后面包,大厨虽暂时没能购得,但对此一节的描述,亦反映出了人们对生活品质的新要求和新高度一一猜致,品位,文化,不仅仅在于果腹,更要体现在物质的享受上,这是本文给我的另一个启示。
庄稼汉
赤松路净柳树小
老谷又把灵感撩
知足常乐赞高人
高抬抬高脚步飘
笑忆上月物资紧
团菜团肉团面包
风味各异分蓝紫
饱腹即可何必挑
浅山时做高深语
市井日繁涌热潮
吕松军
陈玉亭
华尔兹
小眼睛的老谷,干活有把子力气,不糊弄。哪哪都看得紧,那是对咱老百姓好,咱们也得配合听话。
个头不高的老谷,一番话说出来,让人称赞!
醇熟面包当早餐,曹老师家是一种健康的吃法。我们可以效仿。
曹老师团过桃李面包,这也是我家买面包的首选牌子。从最开始买椰蓉的,奶棒的,果酱的,到现在也是以买醇熟全麦的最多。
疫情期间团面包要由志愿者给送到家门口。
我也是因为实在是不好意思麻烦志愿者上这么高的楼层,所以居家十多天,只是在下楼做检测的时候就买了一次蔬菜包。
曹老师没买到面包,我们却又吃了一餐可口的精神食粮。(不知道曹老师回家能不能挨说。)
小马扎
醇熟面包分两种,有粗犷的,有细软的。然都属于谷类食物,谷类是大地的儿子,自然承载着母亲的共性:朴实,醇厚,可亲…生活中人人都需要,且离他不开。
说到这儿,不经意想起有着粗细两面的老谷来,他粗犷厚道,也温暖可亲。
胡英兰
说起买面包,我平时就爱吃老式面包,其它的牌子很少买,特别是疫情期间,就在快手上学做面包,也是非常好吃的。在饮食方面,爱吃啥口味的由自己的喜好决定。
和平
读《醇熟面包》的直接感觉就是这样。
曹老师对生活的醇熟练就了文章细节的精彩,看似不起眼的日常,构成了浅山笔记文章。
字里行间的生活细腻温润,感觉不是在东北,而是到了江南。
谁说东北汉子不细腻?
戚玉珠
逯家驹
另外,文章的开始说到一所“小学校”。这个小学校指的是小学不大的校园呢,还是指大学的小校园呢?这个就含混不清了。小学就是小学,大学就是大学。小学校只是规模小而已。即便是初中,高中甚至大学,只要它的规模小,都可以叫做小学校。而小学只能叫做小学,不能叫做小学校。
淡淡香茗
读此篇,从题目说来,我本应该先说对面包的联想,什么桃李啊,蓝啊紫的,全麦什么的。但我还是对文中老谷这个人物感兴趣。当然,大厨的笔下,每个人都是这样的鲜活,既有个性又接地气,就如同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给人以亲切感。
解封后,工作生活正逐步恢复正常,可小学没开学,让老谷觉得自己负责的街路挺干净,“学生上来,路上的碎纸片儿瓶子该多了”,这句话,不知是大厨不经意间,还是有意而为之,反正读到此处我有点感慨: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还有待提高和加强啊!作为读者,我们是否应该引以为戒,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们呢?!
从文中我的另一个感觉,老郝虽然还住在大厨的心里,但其实已经走远,他的位置已逐渐被老谷取代,因为老谷和老郝一样,都是好人!懂得知足,明白事理,干活不糊弄,且身上绝无戾气!这样的老谷,不仅大厨喜欢,读者也喜欢!不仅喜欢,还有一种敬佩感!
至于说到醇香面包,疫情期间能团到此货,真真是有点奢侈呢!但平淡的生活,也要有仪式感,这是我遵从自己内心的东西,与贫穷富有无关。
晓莉
于家沟在哪里?可能面积不咋大,但一切应有尽有。有山有水有树林,有楼有街有市集,……。尤其有各种各样的人物,在老师的笔下,有血有肉,活灵活现,熠熠生辉。写普通人,说身边事,感觉仿佛就在昨天,仿佛就在身边。老师平易近人,非常有亲和力,走了一个老郝,又结交了老谷,老张,老李,……没有穷尽。这就是创作的源泉!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欣赏美文,祝老师文思泉涌!谢谢老师!
塞外雪
关注微信公众号:浅山笔记(曹利君著)
1、解封记
2、老谷
3、醇熟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