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701、读《照顾》《被滤过的一些事情》

(2022-04-03 16:40:07)
分类: 朋友们的生活


浅山评论家群

 

泉水叮咚  饭桌上八面玲珑,照顾每位在坐的感受,而且还有念及已故娟子,真是用心良苦!

 

陈玉亭  老乡聚餐开场白,先敬逝者情满怀。阴阳两隔心通语,活着更需人照顾。

 

王克江  没有个大局观,是无法主持宴会的。这事儿,一般人还真做不了

 

华尔兹  有点正式,也热闹,像!

用脚后跟也能想到,没想到的呢?

 

塞外雪  读《照顾》

每逢八月十五,钱塘江大潮便自江口一线交汇扑来。至数十公里逐渐形成大潮,汹涌澎湃,词人柳永曾在他的作品里给予壮观的描绘。近些年来,央视对钱塘江大潮都做了现场直播,让人大开眼界,激动人心。生活也需要适当调节,像小说那样,有对高潮的希冀盼望。《厢秀》如果是高潮,那么今天的《照顾》就可能算是落潮了吧。小说的精彩耐读,都是因为涨潮落潮,跌宕起伏才有可读性,一般人的流水账则无此佳拟。所以,吃饭也好,言谈也好,都需要抑扬顿挫的笔上功夫,曹老师就是鼓动潮水的高手大师!

 

胡英兰  今读《照顾》老师提倡把第一杯酒先敬已故的马小娟,那个给老乡建群的群主,这种仪式是很得体的。去年过年吃团圆饭时马小娟还在,想必那种情景是谁都不会忘记的,如今缺了她,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怀念她,特别是马和触景生情更是感慨万分,只是口头上说反话而已,半年来对他的精神打击太大了,大家都看在眼里的。拔丝地瓜好吃,女士们都爱吃,但又怕胖,总是在纠结中徘徊,愿这顿饭吃的有滋有味,更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

 

戚玉珠  没想到金山蓝湾此前三番五次急着要见英子,真见面没话了,是聚会人多,还是超乎想象,还是作家经历的太多,像大厨一样积累素材,不得而知,反正是话少,其他人聊的热火朝天,他在观景几乎没说话,是准备收尾,酒还在喝,继续。

 

和平  轮值主席国提酒,首先敬已故朋友,甚为人之常情。之后满杯酒撒地,这样的动作场景情节一下子惊到了读者!

天哪,轮值主席如此,他人全都跟进,会是怎样结果?自己家地板怎么看?这也是一种“照顾”?

 

云开日朗(吕唯) 我对大厨讲话中的慎终追远一词有不同看法。

这个词一般是在祭祖时用的,慎终是谨慎恭敬地办理死者的事;追远是指追思先祖,这词用在马晓娟身上有些大扯了,她不是先祖。

追思故去的人本是应该的。一些隆重的场面多以此为开瑞,恭谨、肃穆、庄严,可是家宴上这么一整就过于肃杀了,冲淡了节庆的氛围。逝者安息,意思一下未尝不可,而奠酒一节似有过分了,而且弄得大家好不自在。

我觉得此次聚会的主题应该是共话友谊与欢乐,应及早打破尴尬的局面,让金山蓝湾融入这个新的集体,没有违和感。再有,人家马和与英子当是新婚燕尔,马小娟虽是中间人,但毕竟也是马和的前任,且英子又兴高采烈,家宴的主君应极力把这种氛围推向高潮,而不该注入更多的悲情和酸楚。

大厨啊大厨,我认为你这慎终追远整的有点远了,倾酒奠地也有些不合时宜,共话佳节,欢谈友谊才是正路子。纪念一个人,不一定非要挂在嘴上,能在心里占据一角才是真的有心了。

当然了,大厨是经-历过众多大场面的人,讲排场,注重仪式感。也许他这么做是对的,倒是我总想发表刍荛之见。

 

晓莉  今读《照顾》。这个词用得非常好!老师家宴,开篇祝酒,照顾了方方面面,这是人世间最暖的情愫。照顾了“老乡过年吃顿饭”已故的群主马小娟,让马和哀伤的心灵有了安慰;照顾了新朋友金山蓝湾,让金上蓝湾初次见面不至于尴尬;照顾了女主夫唱妇随、烹得一手好佳肴的家庭地位;照顾了驾鹤西去的赠书好友的在天之灵。总之,老师心地善良,重情重义,为人师表,让人敬佩!我们同学里年年都有掉队的,这次聚会还好好的,下次就看不见了。走了,去地下工作了,想想很悲哀。有时聚会时也想提提已故同学的名字,祭奠一下,洒一杯酒,但就怕扫了大家的幸。哎!最好还是身体好,不掉队,活着多聚聚,走了什么也吃不到,也听不到了。

祝我们都好好活着,享受美好生活。等疫情过后,尽情呼吸新鲜空气,尽情欣赏大自然的风光。谢谢老师!

 

王克江  无酒不成宴,有酒宴难全。尽兴的不是人,是气氛,喝高了,气氛也就散了。还是大嫂清醒,我等都是讲气氛不讲原则的人。

 

云开日朗(吕唯)  常把朋友挂心怀!这就是曹大厨的一贯为人。比如此集,醉得不省人事,醒来后的首要大事就是惦记着马和丶牛亮夫妇和金山蓝湾是否安全到家了,这种兄长般关爱与呵护,诚如曹兄的平日为人,透过纸面可以呼之欲出。

人生难得几回醉,能与之共醉的兄弟又有几人?所以说,这沉醉是一种幸福,赵小丽的亲情,几位老乡的友情,都在这千金难买的一醉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作家的笔墨不会任意挥洒,大厨的笔墨很有章法。他对生活观察得细致入微,经历过的要在头脑中再滤过一遍,从中拾遗补缺,提炼萃取。有了这种认真而严谨的态度,人生不成功都难!

当然,大厨的智慧也是超人的:要让别人喝好,先把自己撂倒!这一点态度端正,行动积极,效果显著,从人人争去卫生间可见一斑,而金山蓝湾要把书房变茅房则是突出代表!

大厨笔法空灵,并不直叙每个人的醉态,而是通过争卫生间,屋里的酒宴后余味,再去撸串子,以及赵小丽的补白等手法来表现,给人以想像发挥的空间,这无疑是更高超的艺术手法,是无韵的诗,留白的画,绵柔的酒,无词的歌,给人以美的享受。

还有一点,一醉就睡,醉后的一切都与他没关系了,不用个个关照,不用拣桌子涮碗,不用送客道别。这样一来省心省力,客人不会认为他失礼,反倒感念他的厚道来。

这一着记下了,以后真得向大厨好好学习!

 

陈玉亭  醒来不辨朝与夕,啥时断片难记忆。大厨先醉沙发卧,张罗全靠赵小丽。

 

和平  还真是的,至爱亲朋把酒言欢,可以无所不谈,也可以酩酊大醉,无悔无怨也无恙,难得一派至诚,天真无邪。

 

不过轮值主席国是不是没有尽到东道主之谊呢?看到倒在沙发上,就有这样的想法了。

不过还是想多了,夫妻二人同为轮值主席国,一人喝倒,一人顾到,一半清醒一半醉,这倒是夫妻二人夫唱妇随的酒桌最好状态了。

都得好好喝,醉倒也不多。不信来试试,我先醉如何?

难得难得。

 

胡英兰  今读《被滤过的一些事情》酒真是个好东西,几杯下肚就让人五迷三道了,有人睡觉的,有人尿尿的,有的说笑的,可真苦了赵小丽,又要应付场面,又要招待客人,收拾残局,想想都累呀!特别是走后还惦记安全问题,要有回音才行,老师是个性情中人,喝酒实在,招待客人首先把自己喝倒了,在人们的眼里这样的人最好交了。至于马和,英子与金山蓝湾的交往走的近与否,这要看他们的缘分了,期待下期。

 

戚玉珠  这顿酒喝的没有预期的效果好,都喝的烂醉,丰盛的菜啥味谁能记得,咋散的主人你都不知道,难怪赵小丽说以后不要再这样聚,距离产生美,这句话适合任何地方,任何人。再一点聚就去饭店,酒足饭饱走人,残局太难收拾,好在喝醉了没吐,你之所以发呆,因为是在思考。酒是好东西,过了就害人,姑爷的同学因为喝醉摔成植物人,四年多至今未醒,这都是教训。

 

晓莉  老乡过年吃顿饭,居家摆起丰盛宴。举樽畅饮不藏奸,酒逢知已醉声酣。都说朋友聚餐喝醉了的人好交,实交,可交。老师真是喝多了,酒宴没散就醉倒在沙发上了。可想而知,老师是实诚人,善良之人。这里要给夫人小丽点赞!家宴整个过程处理非常好,人人满意,吃好喝好,平安到家。我想提个小建议,酒大伤身少喝最好,身体比什么都重要!谢谢老师!

 

华尔兹  一段对话,主要是赵小丽在说,把老乡聚会的收尾部分交代清楚了。

我们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了现场的氛围,甚至连屋子里的光线也看得一清二楚。

末了赵小丽说,以后别在往一块堆凑和了,不是一路人。金山蓝湾好像没太融入进来,不知道对不对。且听曹老师下回分解!

 

缥缃醉  这顿饭跨越的距离,差不多有一场马拉松那么长吧,今天似乎落下帷幕了。但其影响,无论是从为文还是现实角度来说,一定不是戛然而止的。

撇开这前前后后诸多事,单看近几天对家庭聚餐的直叙,就有如看一副丹青画,点,染,勾,皴,各种技法一一上阵,这样对应着看过去,也是别有一番意趣。

 

悠悠  读《被滤过的一些事情》

这些发生在老乡吃顿饭之后的事情是不是被滤过了,不去探究。我只就这种叙事角度感兴趣。

首先,可能真的像文中写的那样作者喝多了,睡着了,至于之后发了什么,也只能通过另一位亲历者的描述获得一二,但这却是写作素材,有必要滤过一些描述者掺杂进来的议论或者个人观点,然后再形成文字,就此改变表达手法,换一种形式讲故事,便不老套,也更真实,更客观。

这让我想起昨天读顾文显老师的一篇参赛作品。他是以采访的方式,用受访者的口吻讲述主人公的故事……因为受访者更了解女主人公,从小到大的很多故事都是她亲眼目睹或者亲身经历,所以感觉更真实,语言更接地气。但是不是确有其人,或者是作者独具匠心的设计,都未可知。对于读者,只欣赏其艺术造诣就够了!

这种手法的特点是客观。以第三人来讲主人公的故事,而作者却隐身其中,如鱼得水。

我想,也只有能够轻松玩转文字、任何形式可以信手拈来的高手,才敢于用此手法写小说吧!这种手法所产生的效果毕竟有他的局限性,起码会影响到读者的想象力的发挥,因此一般小说作者恐怕不太敢尝试!

深入阅读,受益匪浅!

 

唐迎  赵小丽是明白人。

老乡聚会,金山蓝湾来干嘛?这件事,好几个人都心机不纯。曹作家明知英子名花有主却非要扯着英子和金山蓝湾见面。金山什么人?处过的女朋友五六百人,尽管里面有水分,也许是自我标榜。世风日下,这种破事也四外张扬,当成贴金一样。他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闲人,却非要在老乡聚会插一腿,跟英子“见一见”,居心路人皆知。牛亮牛玲也许局外人,马和就不一定了。看他怎么说英子——就一虎老娘们,还把尾音拖的很长,阴阳怪气的。

 往年过年老乡聚会,马和、牛亮、英子等都是熟客。这一次突然加进一个金山蓝湾,就像在黄牛群里加进了一个荷兰黑白花——隔路。

赵晓丽一定是看出了其中细若游丝的端倪。

 

关注微信公众号:浅山笔记(曹利君著)

都是自找的系列——

77、真是痛心疾首

78、幸福,有时是秘密

79、干部子弟

80、在

81、再无来者

82、强大

83、轮值国

84、判若两人

85、罚酒

86、拔丝地瓜与虎皮花生

87、持续兴奋

88、厢秀

89、照顾

90、被滤过的一些事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