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689、悠悠:把故事放进大环境之中

(2022-03-14 14:39:00)
分类: 朋友们的生活


浅山评论家群

 

悠悠  读《干部子弟》

诺大的礼堂座无虚席。首先用一句话开头,同时交代了一个大环境,把故事放进这个环境之中,便有了背景有了氛围。在这个大背景之中,有嘁嘁喳喳的几个点,也就是这不和谐的声音,却实现了对干部子弟的反衬。写法由面到点,镜头由远及近——有章法,有设计。

这位干部子弟很特别,那两位刚刚在议论的女人这样说:“这是你亲侄子吗,你还有这么个侄子呀!

这么个是怎样的口吻不言而喻。可见这位干部子弟的特立独行。

 这不能不让你去思考,他经历了什么?他的背后有怎样的故事?从而产生好奇,从而想一探究竟,这个也就布下了!此时你是不是已经竖起拇指了!将文字写得如此精妙,吸引读者也水到渠成!

文章结尾的一声呼唤,新的伏笔已生成。期待更精彩!

 

云开日朗(吕唯)  在我的印象中,在“文革”时期扫厕所的人都是牛鬼蛇神之类的人,后来都是雇佣的杂工,干部子弟扫厕所可是绝无仅有的。曹兄这位同窗能“二”到此程度,背后一定有故事的。


逹   你写的方向变了,由写眼下的变成了过去的。我倒觉得你就这样写去,最好。你的群里没小孩,都是相同年龄的,他们喜欢看过去的东西。你挑拣些还记得住的,那都是别人愿意看的。仍然是路数不变,写细节、写小人物、小事儿。

 

在家呆着没事干,瞎白活。

 

徐歌  《干部子弟》读完,令我五味杂陈,不能不发声。座无虚席的大礼堂里坐着县直机关干部……可是,离我最近的两位女干部,用那种肆无忌惮的目光伤害我,令我这一辈子没能忘记!就这句话,叫我顿时面红而赤,感到无地自容。从这一段的语言叙述中,我看到了一个貌似生活条件拮据,家境惨淡,唯诺无助的笔者,却已默默地给自己拧上了发条,读了不少书,对以后超越那个县直机关的女干部做出了准备。这种女干部是当今腐败和无为干部的胚胎。她俩看到局长儿子时,也是那样大呼小叫,如此质疑。这不难看出,女干部的与局长儿子的是多大的反差。

此文用淳朴幽默的语言讲述了一个热情善良的正人君子,令人钦佩和爱戴,亦让作者一辈子不忘!事虽小,意义非凡。

从以上文章的意境中,我仿佛也回到了若干年前同学和小伙伴当中,那种善良可爱的人,他们虽没扫厕所,却也默默地做着一些好事。在我上中学时,我们班有位小株儒的男同学,一个男生,他天天背着这个株儒上下学,风雨无阻,至今令我不忘。善良和真诚它是人类的永恒,永远不会绝迹。

 

泉水叮咚  这个干部子弟品行真好 他父母对他要求一定很严格,实 可能要求他勤劳朴实,和工农子弟打成一片……

我上小学时我们班全是干部子弟 当时叫十年一惯制实验班,班里有个检查院检查长的女儿,总是穿着补丁罗补丁的衣服,她妈妈是银行干部,她们家5口人,按照当时的工资收入,她们家在县城应该是高的,可是她就是这样穿着,老师经常表扬她生活朴素,老师时常还把我们这些干部子弟拎出来说什么娇生惯养,贪图安逸等等。

这个衣装朴素的女同学后来被推荐上了卫校,毕业去了医院药房做药剂师,再回来到了省城,又跟随丈夫去了天津,成都,他的丈夫也是我的同学,一个挺有才华的工人子弟,夫妻感情非常好,事业发展的也很好,我们微信常联系。

 

陈玉亭  农村学生读师范,服装泛白灰土脸。干部子弟扫厕所,众说纷纭刮目看。

 

胡英兰  《干部子弟》人是不可貌相的,有的人衣着朴素,相貌不扬,但有着一颗阳光善良的心,常年清扫厕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不为名利,默默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使我想到了雷锋,把为人民服务当成了自己最大的乐趣。也许现代人无法理解,但在我们年轻时确有其人,而且是一部分人。这也许就是他的本性吧,不管过了多久,我相信他都是为别人着想的好人。

 

王位  扫厕所这位同学令人敬佩!

 

林中月  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小马扎  每个人的记忆深处,都安放着曾教他暗挑大指的一桩美德。走在以后的路上,当你遇见相似的故事,这桩美德,这个了不起的人物就会突然浮现在你心头,挥也不去。

不晓得这是为什么,我的高中时代,有个外号叫赵云同学的,也被如此称呼——所谓“脑子不正常的人”。呵呵,那无非是学校的水龙头因螺帽滑丝而关将不上,导致了水流不止,于是赵云同学以身作则去反复修缮而不得,这位同学平生最最反对的就是浪费,像生活中的水资源木材资源衣布资源等等,统统节约节制节俭到叫你无法想象。

水龙头坏了,水不能任其白白流失,他就坐在水龙头上继续读书,上课时则换来两块砖压住。我亲见有人故意把砖拿掉或藏起来来测试赵云同学这种“不正常”行为,然后果然是一阵哄堂大笑,断定这家伙的脑袋一定被门挤过。

他的衣服三年来从没换过,但很整洁,衣装被洗得在整个学校里那是最为干净的。还有他怀里的塑料袋子中包卷起来的那双皮壳老辣被盘玩了三年的一次性筷子,对了,这筷子到快毕业时因老化而意外瘸腿了,于是主人拿透明胶当作绷带给包扎住接上继续使用。哎,我曾无数次叹气这何必呢?换一双新的又不要钱,为毛对自己如此严苛呢!

谁都和我一样,百思不得其解。都以为——他家里条件不好!可是,那年我们这儿某个县镇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水灾,当他揣着一千元钱郑重而恭敬地捐给乡亲们时,大家改变了自心对他的嘲弄,对他开始佩服起来的还不止这些,据说他还资助了三位上岁数的孤寡老人,定期帮他们洗衣服,及干那些力所能及的体力活儿。

十多年前的同学会上,得知他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母亲是一所学校的校长,姥姥姥爷也是知识分子,据说曾经是乡里的好干部。

今读曹氏非小说之《干部子弟》颇有感触,竟教几十年来的内心潜在的感动一涌而出?

 

  好文章,值得一读。

 

皮皮  我哥一不小心也能写出个《人世间》来!

 

晓莉  今读《干部子弟》,也引起我的回忆。七十年代初,我由知青上山下山被抽调回城,安置在工厂上班。那时工人有劳动保护,是清一色的工作服。我们老厂长年龄大,耿直,老脑筋,工作认真,能吃苦,年年盈利。就是看不好女人穿鲜艳的衣服,尤其是穿裙子。就是你干的再好,也认为你没出力,与评先进无缘。所以我们都穿得朴朴实实,衣服是灰色、蓝色和黑色。过去还有一句话,就是笑破不笑补,衣服穿破了,补上还有人夸你。说实在话,和现在比起来,那时条件真不好。回想起来,我们都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吧!谢谢老师!

 

戚玉珠  七十年代末,能考上师范值得庆幸,特别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尽管年龄参差不齐,但是有一个共同目标,就是知识改变命运,大厨就是一个例子,一步一个台阶,从小山沟里一直走进省城。上学以后坚持清扫厕所那个同学,自律的榜样,结果习惯成自然,大家以为就是他的活,相信他走向工作岗位也错不了。

 

关注微信公众号:浅山笔记(曹利君著)

都是自找的系列——

77、真是痛心疾首

78、幸福,有时是秘密

79、干部子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