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期待更立体的非小说人物

(2021-12-12 18:11:06)
分类: 朋友们的生活


/缥缃醉


虽然个人对东北的二人转不甚了解,但是今文中两人的对话,还是让我想到了这种传统的东北节目。东北人会唠嗑儿的特征在这一篇真是彰显无余啊!二人就这样走走,说说,一篇文唾手立成。不得不赞叹东北人的语言天分。在中国的语言表演舞台或者跟语言密切相关的表演比如小品之类的舞台上,东北人应该是占了大多数的,而且群星闪耀,从赵本山到梁宏达,到李雪琴,这老壮青三代,都曾旋风般刮遍全国。

而浅山先生对语言的娴熟运用,个人觉得也是很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虽然这些语言表现形式都具有娱乐功能,非小说有时也表现了以上几人的机智诙谐,逗乐,但更多的是对人物心理纤毫毕现的刻画,对世事人情的练达,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即使是在今文这样比较纯粹的对话中,这种心理描写也是适时穿插,自然且增强可读性。

浅山文的特色也在于内容上,先生一直坚持着平民路线,力图将平民百姓平淡的日子展现于笔端,跃然纸上。虽然也有不同意见的,认为过于琐碎,有些篇单独来看,也许有些这些问题,但这么多篇串在一起,就很难这么说啦。这么“琐碎”的丰富,不光体现了一个人丰富的社会经历,人生阅历,也体现了社会百态,静态动态的都有,比如今文中牛亮的表现,从静态看,是一个带有点中性特征的男人,是个人性的;从动态看,可以表现出当今时代人们性别上的中性化,是群体性的;当然,也可理解为男人酒后真情流露,所谓“男人八十也是娃”,这是人性的。

如果一个外国人要想快速成为中国通,读读浅山文真是不错的选择。

看得出,浅山先生在这条路上走得还是很坚定的。这条路,不光是政治正确,更重要的是表现先生的人文情怀,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提高人们对生活的鉴赏能力,也能潜移默化地改善人们的行为。

浅山先生如此坚定地往前走,我们自然也坚定地跟读下去。个人有个小小建议,不知妥不妥当,不妥的话,请大人大量忽略过。就是非小说人物可以更加立体些吗?虽然非小说这么多人物已建立了连贯性,已实属难得,人物展现的某些角度非常精妙,但是整体上看还是比较单薄,虽然非小说可能意不在于人物的深度挖掘和剖析,更注重整体效果,但多刻画几笔应该影响不大。啰嗦至此,该打住了。

 

关注微信公众号:浅山笔记(曹利君著)

都是自找的系列——

1、醋和地瓜

2、留饭

3、好久不见

4、上来一阵儿,男人也是小心眼儿

5、蓝光闪过

6、大哥的女人缘

7、歌和地瓜

8、反正有这样一个人

9、一波三折

10、好东西就是送来送去

11、有信心,因为要认真

12、习惯

13、埋下引线

14、不着急的着急

15、马和

16、马小娟

17、半明半暗

18、狗吹灯

19、闹心

20、忽高忽低

21、津酒

22、耗材

23、还能怎么说

24、粉蒸肉

25、丢人

26、保健操

27、妙不可言

28、冰糖葫芦甜

29、不唠了

30、做生活的有心人

31、十二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