涛之声:惠同学是真同学

分类: 朋友们的生活 |
浅山评论家群
悠悠
文章从三句话开始,感觉就是为了引出这位惠同学做的铺垫。不说有或者没有,就说这三句话是谁发过来的。
“打开电脑,屏幕上显示:有人爱,有事做,有所期待。
点击过去,才知道说这话的何许人也。”
何许人也?当然是惠同学,不然为啥在写惠同学的时候先写这件事写这三句话呢!
然后再说写完文章发出来之后,等待评论的虔诚很是打动人心,看到曹老师对这些或长或短,或用心或不用心的,叫做评论其实更像留言的文字如此重视,突然被感动了。写字是自己的热爱,所以持之以恒的坚持,可是等待评论的过程却如此的卑微,哪怕只是一句话,哪怕仅有几个字……就如那位惠同学没有标点的“真勤快”三个字,都会被收录。我明白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尊重读者,但我却无端的有想哭的感觉,突然的难过起来,是很难过……
惠同学就用这三个字做见面礼,终于出场了,感觉这铺垫的过程就如在迎接一位新人,隆重到用红毯铺路,从家门口开始一直铺到大路上,直到那人款款地走下来,缓缓地有模有样地走进门……感觉到曹老师这种刻在骨子里的“尊重”随处可见,对待故事中的人是这样,对待评论的读者也是这样,当然曹老师首先是非常值得我们尊重的!
称呼惠同学,缘于三个月秋季培训,无论对方是不是很重视这个同学关系,曹老师是放在心上的……
有点激动,写不下去了……
涛之声
陈玉亭
戚玉珠
笔耕
和平
大厨煮的早餐就是好,读来读去还要读。
三句话,三个字,三个月说了三个事。让面条和粉丝吃了挂捞,还是另有内涵?
或短或长,警句就是警句,评语就是评语,无可厚非。至于培训或者以会代训,还真就是面条短粉丝长,或者是面条长粉丝短。
这面条粉丝的,咂摸不够,也咂摸不透。
还是先胡同里走走,消化消化去吧。
空谷幽兰
真心
文章的一开始写大名鼎鼎的人物俞敏洪。他每天问自己三句话:有人爱吗?有事做吗?有所期待吗?这好像是吾日三省吾身。于是你也就拿过来当成自己的座右铭。文章到此也算是顺理成章。
写完这一大些以后才开始写惠同学。在为期三个月的培训班上认识一位同学很正常。但是如果能够终身不忘,还有联系,这样的同学,感情一定不一般。他或者她给你文章的评语"真勤快",连个标点符号也没加,仿佛对你有点儿漫不经心。可能他在忙着别的事......
侯秀坤
回头说说这三句话:有人爱,有事做,有所期待,这曹大厨你都占全了,爱吗是铺天盖地的,就你的非小说一键发送之后,评论就来了 爱就跟上了,不喜欢你谁会评?就像我们发一个链接作品,后面的留言杠杠滴!不喜欢你的这个人,这个作品谁会长篇大论地点评你的作品?曹大厨你就是那上满发条的陀螺,不停地旋转,你这叫有事做 而且是自成体系!一泻千里!源源不断细水长流!有所期待是发文之后的沉寂与思考,也是跃跃欲试,今天的文会不会对粉丝的胃口呢?曹大厨尽管放心,说句实在话你的粉丝已经被你喂得顺口了!吃啥都少不了你这道菜
慧儿
晓侃
我必须加感叹号,佩服流水日记的写手们,写得评论都比高考作文字数要求多。说厕纸真是高贵了逼格,低贱了的粉写手们。有时想一想,还是王朔说得对,不怕文痞子,那是真流氓。躲着小混混,那是装流氓。
评论最怕假大空,夸夸其谈空洞如也。夸夸者,不如池塘里的青蛙,至少油炸可以饱餐一顿。听着夸夸者的声音,想象着油炸过后的爽口。
看着真知者,几字甚至不发评论。再看看夸夸者,高鸣低吟浅唱造句。知道者是浅山群评论,不知道还以为进了动物园,各种乱嚎野吹。
小马扎
对于一个乍来初到的初学者,评论虽不敢讲好赖尚识几分,倒不会盲目就夸就赞张嘴就去哄骗……那是捧臭脚一类,自不与吾同。
没得利益牵扯,所以好就好,坏就坏,不存在花尽心思去捧。再者,大厨何许人也!一挺枪在那摆着呢,咋也顶五个师吧。我说的五个师是五个队伍,散文、诗词、非小说,厨艺,聊功。这五项老师全在线的,散文第一,聊技第二,厨艺第三,看家的要属这非小说了,不能拿来排序。
蚊子不咬人:
关于“祝贺”,大厨真是一针见血。当然,我是全力支持兄长的观点。本来,有老师的作品刊发了,或者是评上了奖的时候,我们都应该表示祝贺。那么,即然祝贺了,就总要有个仪式感,至少我是不会敷衍了事,冒个泡就行了。
孟桐
有两处商榷一下:1.前面已交待了是俞敏洪说的三句话,接下来又描述打开电脑知道了说这句话的何许人也,俞和说这句话来源的是不是一个人,交待得不很清楚。2.结尾前句用"又骂道"是否确切,"别拿豆包不当干粮"算不算骂人话?
谨供参考
皮皮
华尔兹
不多说了,我要忙了。
李永康
晓莉
关注微信公众号:浅山笔记(曹利君著)
《面条宽 粉丝长》非小说系列——
1、惠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