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和平:强烈对比,立体描绘

(2021-05-30 13:17:10)
分类: 朋友们的生活


浅山评论家群

   

和平  真是人不可貌相。

《牧民新歌》的笛声“仿佛贴着水面,乘风而来;继而登岸拔高,带人神思神往……”

“入眼尽是辽阔草原,蓝天白云,牛羊成群,骏马奔驰,马蹄花香……”

而吹笛子的老石则是“明显旧了的黑灰老式夹克。随着胯骨、膝盖和腿弯儿,裤子一水的松垮和随意。鞋子没粘带泥巴,却也很久没刷。”

强烈的对比,给这小河两岸来了一场立体描绘,好生动的场景哦。

 

徐歌  整篇一副水墨画。虽然是一老者的笛声,也不亚于牧童短笛的意境……曹老师人物描写极致到位,北岸欣赏南岸的笛声写的是那样令人艳羡,仿佛我们也听到了《牧民新歌》那欢快、悠扬的曲调。文章从他的长相到他的生活片段,充满了作者对他的情感注入。从容品味,赏心悦目。作者沉浸在他的笛声中!为读者制造一个回味和想象的空间。把每位读者都带进了动感的画面中,谢谢曹老师。

 

笔耕  在文人眼中,身边处处都是故事。

 

真心  曹老师对于自己喜欢的事特别专注。这一点是十分令人敬佩的。就说在河北岸听河的南岸一个人吹笛子那么悠扬,那么悦耳,那么动听,于是产生了要亲眼看一看的想法,以至于录了相,就这一点足以说明问题啦。功夫不负有心人。你到了河南岸徒步,我真就遇上了这个吹笛子的人老石。行!

 

云开日朗  悠扬的笛声从河面上飘过来,传到大厨的耳朵里,很是受用。在这天高地阔的郊外,的确是难得的怡情养性的福利了。

这个更夫老石吹得一手好笛子,也一定会有一身苍凉和孤独吧?也许他还有高远的志向和强烈的希求郁结在心。

人的情感是复杂的,寄情于物的人往往情感会更深沉,更持久。

 

吕松筠  每日一文又有了新的内容《河那边河这边》,认真拜读后,发现曹老师描写人物的手法确实是与众不同,他总是在不经意间就把主人公的外貌特征捎带着描写出来,而不是刻意的去描述,这种写作手法很巧妙,学习了!

 

奚惠鹏  唔,每天都整上一小段,就像是自斟自饮,有时候还会把自己整醉了。

 

侯秀坤  河那边河这边,这是曹大厨今天的文题,不言而喻,这是隔河相望了,一个本就不安分的非小说制造商看到了可以拿来用的货色:手里拿着一个笛子的人,在这于家沟河对岸,曹大厨已经领教了手拿笛子吹奏悠扬的牧民新歌的老人,曹大厨后来知道他叫老石。这老石的脸上皱纹纵横交错,那是岁月留下的痕迹,不修边幅,一身随意,但却吹得一首好曲目,在牧民新歌的欢快笛声中,笛声仿佛贴着水面,乘风而来,继而登岸拔高,带人神思神往,入眼尽是辽阔草原,蓝天白云,牛羊成群,骏马奔驰,马蹄花香……

这旋律和节奏,这舒缓和急骤,这欢乐和高潮,把一向宁静的河畔和一向习惯这宁静的我都震撼了。”

不得不说,曹大厨的白描和想象力,在悠扬的笛声中令人心旷神怡的画面直抵面门!我能想象得出曹大厨的兴奋:好家伙!非小说素材来了!还等什么呢?曹大厨当然不会放过这个神秘的老石,搞不好老石的背后,真有精彩的故事呢!期待明天曹大厨和老石的交集。

 

任秀云  老师今天又路遇老石,估计老石比曹老师要激动 以为伯牙遇子期了!

 

缥缃醉  今天先生给老石写的乐评,让人切实感受到了笛声之美,文字之美和这种类似高山流水知音之美。相信老石要是能看到这篇文,会更心有戚戚的感动吧!知音难寻,不如守株待兔,哈哈!

前几天先生发音乐征乐评,今天文中就出现了。看来这是给自己带节奏啊!

 

戚玉珠  人不可貌相,如果不是亲眼看到他吹笛子,(视频看过)看他的长相和穿戴以及从事的工作,怎么也不会把他和艺术范儿联系在一起,笛子吹的那么好听有功底,是骨子里散发出对艺术的追求和热爱,悠扬的乐曲随风飘荡,吹者陶醉,听者震撼。都说音乐不分国界,我要说音乐也不分贵贱,那是对生活的热爱,能给人们带来欢乐足矣!

 

胡英兰  人不可以貌取人,再普通的人,内心里也装着美好。一曲巜牧民新歌》拉近了两个人的距离。被笛声吸引的您在感觉上看到了老石身上的火花,感觉老石是有经历和阅历的人,心中生出了敬意。

 

晓莉 《河那边河这边》,老石吹笛歌声美。未曾相识曲入耳,手机录像存起来!长相平平老石,吹笛堪数第一。人真不可貌相,高手就在民间。老师美文点赞!写的有趣实在。看完今日这篇,期待明日继续!谢谢老师!

 

陈玉亭  满脸褶皱核桃皮,吹得一曲悦耳笛。隔岸录像他不知,当面点赞称神奇。

 

华尔兹  曹老师喜欢听歌,听到笛子声音,寻声望去,录视频,再去寻找,终于见到了老石。

不太讲究穿戴的老石,有什么故事呢!

 

泉水叮咚(上海)  能吹出牧民新歌笛子曲的应该是比较有功力的音乐爱好者 我在市老干部大学艺术团民乐团时多次给吴长安伴奏牧民新歌

吴老师年轻时曾在吉林省森林警察文工团担任笛子独奏员

和蒋大为一个团队

 

澄水碧云  生命的路很长很长……本来跋涉时就够累,可人们还是喜欢背着左一个右一个的包袱。当你真正看得开,放得下时,才真正懂得,人生很多时候是需要放下和舍得的智慧心态滴!

 

小马扎  巧得很,这位衣着蓝白格衫脚蹬白球鞋鼻梁上架个黑镜的吹笛男我特有印象,您发朋友圈时我还问过我建的那个俗不可耐群的群友们:

哪位仁兄知道这人吹的啥曲子?

即刻得如此回复:珊瑚颂

有的干脆语音唱起来:“一树红花照绿海,一团火焰出水来,珊瑚树红春常在,风波浪里把花开……”

这个吹笛男,今儿终于走进了曹氏非小说!老石大哥,作为一带(于家沟这一带)乐师,终于遇上了能够欣赏您重视您的钟子期了,您要好好表现!非常期待老石大哥的故事,明天见!

另,非小说的路数我好像大致差不多是有一点眉目了。是不是发现个事儿(故事)别着急就写出来,得先酝酿酝酿,像酿酒一样等等,不妨等他个月把子是时候时再吐芬芳也不迟呢?


陈静波  读@曹利君(原色生活树)老师的文章就感觉是在旅游观光,清闲漫步,迤逦而行。通过作者的娓娓道来,鲜活的人物跃然纸上,小桥流水,尽收眼底。

学习了,欣赏了!


彬子  老石,老式黑夹克,松垮的裤子,脏兮兮的鞋,满脸拽扯不开的深深的沟壑,满是沧桑感。如果不是他手里的笛子,很难看出他是个演奏笛子的高手。您描写人如此细腻形象深动,作家就是作家,想像力丰富多彩,观察力极强!另外,我最喜欢您描写的景色,太美了!笛声仿佛贴着水面,乘风而来,继而登岸拔高,带人神思神往,入眼尽是辽阔草原,蓝天白云,牛羊成群,骏马奔驰,马蹄花香……

这旋律和节奏,这舒缓和急骤,这欢乐和高潮,把一向宁静的河畔和一向习惯这宁静的我都震撼了。

 

不知是老石的笛声,还是您的想像力感染到了我,我也被震撼到了!

 

悠悠(长春)  读《河这边河那边》之《老石》

老石进入作者眼帘,是因为他的笛声,我在河北岸溜达,忽然听见南岸这边有人在吹笛子。 一曲异常悠扬悦耳,听着透亮的《牧民新歌》,把一向宁静的河畔和一向习惯这宁静的我都震撼了!

那么引起的注意也就理所当然,进入笔端也就自然而然了!

老石:黑灰老式夹克,松垮随意的裤子,很久没刷过的鞋子。一张刻满深深皱褶的脸,没有一丝光泽……但悠扬的笛声却成为他的一大特色,也在他灰色印象中涂抹一道光亮,同时为河这边河那边增加了一道靓丽风景和遛弯的人们行走的期盼!

至此,又一个特色鲜明的人物跃然纸上,那张皱纹堆垒的脸,那条松松垮垮的裤子……还有那悦耳明亮的笛声,都将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关注微信公众号:浅山笔记(曹利君著)

河那边河这边·非小说系列

1、老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