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不及义
(2021-04-15 15:51:15)分类: 朋友们的生活 |
浅山评论家群
吕松筠
华尔兹
所谓人称,即是角度。
角度变了,天地宽了,文字便有了自由度和被称作好看的润活。
越来越欣赏这样的人称改变。”
我一开始看曹老师非小说里面的人称,有点发懵。明明是“我”,却说“你你他他”的,现在适应了,但是还不解其中的奥秘。
王克江
澄水碧云
越来越欣赏这样的人称改变……
大师!这段是反省么?
今天的文就是碎碎念!
戚玉珠
小马扎
有句古话:齐庄中正,足以有敬;文理密察,足以有别。意思是:对身边所发生的,应对之以恭敬庄重,正直而不偏不倚,敢说敢悟敢于亮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这样以来自然会达到虔敬颐和的状态;
对于写文章的人,要条理周密而洞悉时事,自然明辨是非,明察秋毫,从而辨别是与非、正与邪。换言之,要察人之饥苦要颂义举扬善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中正。
学生认为,这就是曹氏非小说的特点——颂义举扬善事,中正平和,不偏不倚。非小说之反动也。
晓莉 今读《风花雪月》非常棒!这是多年写作的感悟,这是面对人生的感慨!寓意深邃!耐人寻味!富有哲理!首先是写作称谓的跨越和突破。由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到第三人称。通过辗转腾挪,现在是挥洒自如,来去从容!其次是看透大千世界,林林总总都是为一个“情”字所扰,所累,所困。包括爱情,亲情,友情,同学情,战友情等。最主要的是爱情,就是一些风花雪月的事,吸人眼球,让人爱看!老师的小说和文章,就囊括了这些技巧和水平,让人喜读耐看。边看边长知识,即陶冶情操,又增长见识!谢谢老师!
和平
惠文
唐迎
小小竹排江中游,看的是风景,追溯的是源头。
涟漪
是简简单单地改变人称吗,显然不是,这时候才真正体会到的——
所谓人称,即是角度。
角度变了,天地宽了,文字便有了自由度和被称作好看的润活。这都是我们要学习的东西!
陈玉亭
笔耕
缥缃醉
悠悠(长春)读《风花雪夜》
说人称
“所谓人称,即是角度。
角度变了,天地宽了,文字便有了自由度和被称作好看的润活。”
多好的解释!没有经历写作过程的转变,就不会如此的透彻!
我们也写,也在进行人称的选择,最后用第几人称,似乎很随机,选定了也只是凭一种感觉,也知道用第几人称更好,但却从没有很认真的去琢磨它的意义!可见热爱或者只是说辞!
说写
写什么,归根结底是在写情感,写风花雪月。我觉得曹老师定义的很精辟!
“”小说家故作高深地弄什么车间题材啊,田间题材啊,兵站题材啊,都市题材啊,情感题材啊,弄来弄去,说白了,都是在玩情感。再形象一点说,是在那里挖空心思绞尽脑汁摇着笔杆把情感这潭水搅浑,波光潋滟,迷乱世人……”
没错啊,无论小说啊,散文啊,诗歌啊,都离不开感情这条线,离不开风花雪月的事儿。因为人是感情动物,离开感情的文字也是干瘪的,毫无生命力的!那些无关情感的刻板的学术类文字,只有需要,没有喜欢!
特别喜欢最后一句话:
“撒在风中的,是纷纷扬扬无法捡拾亦不能拼凑完好如初的碎片。”
我觉得除非记实甚至跟拍之外,很多文字都是在不断捡拾那些被岁月的风吹散了碎片,即使不能完好如初,但也生动,也精彩!丢掉的只是些拾不起的碎屑……
曹老师的文字越发深邃,越发值得品味!
关注微信公众号:浅山笔记
《不过如此》曹利君著
春暖花开(1)
最美的太阳(2~7)
风花雪月(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