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开日朗:不嫌尴尬

分类: 朋友们的生活 |
浅山评论家群
云开日朗
你们就这样有一搭无一状地走着,也不嫌尴尬吗?
大厨你今天真是有些闲的不耐烦了,一个干巴瘦老头也让你这么有兴致,跟了大老远,还刺探人家的家事。多亏是个老头,如果是个老妪,说不定还以为你打什么坏主意呢。
当然,像你这样的大作家能有什么坏主意,连坏的想法都没有,只是观察一下一世道人心而已。可是,这世道人心是最难探查的,科技再进步也白扯。比如,那拎馒头的老头儿,看着你就心里发毛,赶紧告诉你,他只是个穷教书匠,与你还是邻居,兜里没多少钱,这两馒头我爱吃,才费劲巴力买来的,你就别在我身上打主意了。
我是站在老头那边这样想的。
现在的老头,估计己经消化掉一个馒头了,确实有馒头味儿。
大厨你最好把馒头的事忘掉,否则,胃里会空落落的。
真心
侯秀坤
徐歌
于指南
晓莉
王克江
华尔兹
这也就是年纪大的人能这样做。年轻人吃东西很多时候看外观,不太关注这种食物原来应该有的味道。
用全麦粉做的面食很有面味儿,我向很多人推荐过,得到的回应都令我失望,都说,好不容易吃完了,再也不买了。家里人都嫌做出来的馒头不白,黑不溜秋的,看着没食欲。
曹老师和他攀谈起来,知道他是退休教师,难怪对说“俺”、“咱”、“我”是什么流域的人,知道的一清二楚。
他说“没想到还能在这里遇见老乡,他说自己这累的也值!”
曹老师明天还能继续和老乡唠一唠不?
陈玉亭
小鱼儿
原本是被两个硕大的馒头吸引着,跟着拎着馒头的人唠扯起来,越唠扯越近,他是个退休老师,让你肃然起敬。
再唠扯起来,他女儿家竟然离你家很近,38栋,你和他还是老乡……
老乡见老乡,自然很亲切,这让不顺道的你继续跟着他边走边聊。
曹老师不愧为大作家,善于发现捕捉生活中的人和事,一切细节都能成为作品中的素材。
为曹老师的非小说感叹叫好!
和平胡同
宋玉芝
戚玉珠
雷淑洁
生活,有很多层面。转个弯,换个度,你就会发现生活给了每个人的别样生活方式或者某种形式。不纠结于过去与未来,其实,都是在寻找写作过程的素材与人物。追踪人物,是为了更完美完整的一篇文章。从山下回来,适当正午,来点小酒,整上二两,兴致有佳,跟谁人喝与否,都因爱好这一口。学校西北口,他叫住了你,回过头来,看见面色微白的人说,这些天因上次的手术做的不利索,有些发硬发炎了,又重新做了一次手术,才出院,出外溜达溜达,望着听着他说的话,不免在心里有些为他担心与小小的难过。现在有的医生,责任心不强,一个小小的手术引发第二次,而且填单备注什么都没有,怕招惹麻烦与官司,这就是现在个别医护人员缩写。军人素养远远超出这样的人,这不这个当过卫生兵的就在眼前,当下,想起那个人,那个当兵的有故事的人,还在脑际里存留与寻觅。为了那还没写完整的故事,埋下伏笔,那个人和眼前的人,都是军人。
惠文
小马扎
悠悠(长春)
文章先从环境写起,用“细滋慢洇”一词形容冰雪融化的缓慢,非常形象。但太阳毕竟有了温度,春风毕竟开始吹拂,冰消雪融的日子应该不远了。触景生情,思念家乡,想念一个叫景峰的人,每年这个时候都邀约你去吃开江鱼……写到这里戛然而止!
一个佝偻着后背的人,手里拎的东西吸引了你。这里很仔细的描写了这个人:佝偻,畏缩,低到尘埃里。但他的咬文嚼字,让你感觉到好奇,原来是“进修学校,一直做语文教学研究的……”为了女儿才来到于家沟!
吸引眼球的是他手里。拎着的馒头——有面味儿!这个我也有亲身体会,那种面味儿,很纯粹,那应该就是麦香,反正是很少能吃到的原汁原味了吧!
受好奇心驱使,你跟着他走,从而发现了新的素材,文字有了新的走向……
意料之外,应该是的!从家里出来,这个人以及他塑料袋里散发着“面味儿”的馒头,是你决然想不到的。或许就是这原汁原味让你产生了怦然心动的感觉,从而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关注微信公证号:浅山笔记
曹利君非小说《仍在求证》
·英雄后代(1)
·突然失踪(2)
·寻寻觅觅(3~5)
·走火入魔(6~8)
·趴桌面的(9)
·认错人了(10~12)
·馒头味儿(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