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山评论家群
惠文 都说别和陌生人说话,可你也别轻易和熟悉的作家说话,因为他就是生活中的艺术家,扑着能力准确而强烈。熟人有故事,且生动。你不饿,他点了老醋菠菜,勾人食欲;你一低头,他的目光如秋天的热浪,一过便灼伤了你头顶的白菊花;你扯下一直缠绕一团火一样撩拨人心的红纱巾,他就能让你顺着自然法则,打开啃老女儿、多心男人绕扯矛盾的心结......“真相是一种美丽又可怕的东西,需要特别小心谨慎地对待。”你只知道他一瓶酒哪够喝,又给追加一瓶;但你不知道他是作家,并不需要你读了几页就不想再读下去的那本书。存在感也是一种艺术,其价值在各种心里的位置非需要即喜欢。万事万物都有一种存在,很神奇。熟人更要找准一种存在的位置或边界感。

和平胡同
“真相是一种美丽又可怕的东西,需要特别小心谨慎地对待。”
不看语境的突兀,才有些可怕,如同这位熟人的唠叨。
“阳光不那么强烈了。春意里的寒气又开始从阴影中弥漫出来叫人意识到它的存在。”那就让内心的阳光强烈一些吧,把如同春寒一样的一种存在尽早驱散。
云开日朗
曹兄的《一种存在》看过,借此话题也嘚啵嘚啵。
这熟人吧,就不能太熟,过熟的东西就没咬头,也没滋味了。因为他,或者她,有有的过往你都一清二楚,想说和能说的话都对你讲二八一十六遍或三十六遍了,就像复读机,所以最后只能刷存在感了,而这样的存在感还有意思吗。
不过话得说回来,有些人生活圈子小,找不到嘚啵嘚啵的对象,恰好遇见了你,你也只能忍着性子,装成认真听的样子,这等于用你的时间为他或她服务或作贡献,这也是为他或她家庭作贡献,为社会作贡献,为全人类作贡献。这样想,你就能听下去,而且心里还会有崇高感的。
本来发个表情也是可以的,结果自己也嘚啵嘚啵这么多,好了,不再嘚啵嘚啵下去了
真心
既然是熟人,她在家里过得不舒坦,在单位工作也不顺心,找你来倾诉一番,也能让心里痛快不少。女儿36岁了也不让人省心。存什么保险,越是自称保险的东西,其实越不保险。熟人家里发生的这些在很多家庭里似乎都存在,成了社会共性的问题。也许这就是普通百姓的生活吧!
云开日朗
哪里这种熟人我也有一大把,所以看你聊也有同感。再说保险,人活着没自信才去保,你本身就是自己的保险,自己保不了自己,让别人来保,纯粹是白痴!
再说了,有这钱创业多好,搞投资也不错,何必扔在保险公司押给无法预测的未来呢?当然这是我的一孔之见,别让做保险的人看到,否则我就不保险了,怕怕滴哟!
陈玉亭
熟人相约进饭铺,两瓶啤酒凉拌醋。家中三人二比一,寻求倾听她倾诉。
华尔兹
曹老师今天的文章,用了一个“熟人”来代替“他(她)”。
头发的长短没有交代,穿的鞋也没描写。
有一句话,就是这句,“去你的吧,把我想象成啥人了,就那么无聊!”我觉得,这个熟人像是一位女士。
熟人向曹老师倾诉了自己的烦恼,夫妻之间的,母女之间的,同事之间的。这样看来,穿戴马虎,头发有点乱的外表就符合人物的心情了。
熟人送给曹老师一本书,曹老师把它放在垃圾箱上面。不喜欢看的书,就如同令人不快的心情,早点丢掉吧!
晓莉
今读非小说《一种存在》。感到了生活中的一种乐趣,很有深意。
日常平淡的生活中,不一定都有阳光和鲜花,有时也会有雷雨和荆棘。人生难免有烦恼,有想不通的事。找对心情的人聊一聊,嘚啵嘚啵,倾述倾述,
发泄发泄,也是一种好做法。老师和熟人在李师傅饭店小聚,就缓解了这位熟人的烦恼。也就是说一吐为快啦!谢谢热心肠还善解人意的老师!
于指南
家里有三十六岁的大龄剩女的确有点闹心。说到买保险,中国的保险公司大都是劝买的时候一副嘴脸,出事了又是一副嘴脸。办了保险也不一定能保险。一孔之见。一种存在是人之常情,老百姓身边经常发生的事。生活就象大厨桌子上的老酸花生耐嚼开胃。有人倾述,有人倾听,花开花落生活总归是美好的。
戚玉珠
只要存在,就具有合理性。你俩坐下以后,熟人没有胃口说不饿,能想象出熟人此刻的表情和心情,生活中的不如意咋能让她高兴起来,在单位不顺心,在家老公的不理解,说话跟她拧巴也就罢了,更重要的是又摊上一个不省心的女儿,不明白有工作能挣钱怎么还让父母给交保险,典型的啃老族,已经36岁不结婚,更是让父母愁上加愁,这种人也不在少数,我身边就有,同学同事聚会他们几乎不来,同龄人中几乎都晋职称升级当了爷爷奶奶,她们感觉没了面子,熟人的穿戴不讲究,头发间泛起白菊花,是典型的生活不如意,哪有心情去捯饬。熟人在你面前重复着昨天的故事,找到了能倾诉的人嘚啵嘚啵只能缓解一下压抑的心情,解决不了实质问题,大厨没有安慰,因为她整天要面对,心情影响生活,设想一下假如熟人是大厨,我们能品尝每天一顿早餐吗?大厨还能洞察身边的人和风景吗?不能。临走时她给你一本书,看来她也爱好文学,你把书顺便放在垃圾箱的上边,多亏没让熟人看到。太阳每天照样升起,但大地总有阴暗面,这就是一种存在。
马瑞华
@曹利君(原色生活树)老师,拜读新作,赞
熟人大段的独白,从写作角度来说,是很难的,曹老师却精彩地写出了“有人倾诉,有人倾听。”注意倾听,做人的基本礼节。
至于曹老师接受熟人的赠书,因自己书房中已经有了这本书,才又将它送给“有人需要这样的书。”不禁使人想起了那个老相声里的台词:“家常万卷书长有。”
徐艳丽
读非小说始终有代入感。今日一文《一种存在》看下去是作者与“她”的故事,续保啊网上付款啊,这些看起平淡无奇的事,对文中的“她”感到困惑。她送作者的书弃之垃圾箱是寓意吧,曹作家对这类的“她”,下次喝酒猴年马月吧。
宋玉芝
昨天看老师晒了那么多关于春花、春色的图片,情不自禁地好心情也跟着感觉走了~可今天老师的文出来,读来却好深沉,是遇人不淑了吗?可老师真的好有耐心,认真倾听,听其心声~不负熟人一次相约。但我觉得最后老师是不欣赏他(她)的,尽管他(她)也赠书,可这位熟人的人生漫谈已不入老师的心了。
王克江
一场愉快的午餐,也让外地人了解了东北猫冬的生活习惯。
晓侃
@原色生活树1103[破涕为笑]换个思路考虑,没有让老哥听课领鸡蛋,也不算一个“合格卖保险”的人。话术课没好好学,应该见面就让你买保险才对。
关注微信公证号:浅山笔记
曹利君非小说系列《春不春困》
·“我”和我(1~2)
·蛛丝马迹(3~4)
·无事生非(5~6)
·你别害怕(7)
·长点记性(8)
·从那时起(9)
·今夜读书(10)
·还会遇见(11)
·把你看透(12~13)
·给他开门(14)
·都别抻心(15)
·真有闲心(16~18)
·文不喜平(19~21)
·叫妈的人(22~24)
·就爱拧巴(25~27)
·有故事的人(28)
·一种存在(29~31)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