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金湖之甘露寺

(2013-11-28 21:44:35)
标签:

游记

甘露寺

    2013年10月24日,妹妹一家三口陪我到泰宁一游。大金湖是首选旅游圣地。早起准备好吃的喝的,一路兴致勃勃驱车直奔目的地。(车来了)

http://s5/mw690/003shvpHty6EiuztRm131&690

    大金湖位于福建省西北部,属三明市泰宁县。国家AAAA级旅游区、是福建省最大的人工湖。

http://s3/mw690/003shvpHty6EA5Fbu9k52&690

 http://s1/mw690/003shvpHty6EA6X74xkda&690




    大金湖地质公园以丹霞地貌景观为主体,同时还有花岗岩地貌景观和人文景观等点缀其中。丹霞地貌空间分布:北起龙湖镇的天成岩往西南经上清溪、泰宁城关至读书山、记子顶,后南转至猫儿山、龙王岩、八仙崖(大牙顶)至龙安乡,依次分布有上清溪、金湖、龙王岩、八仙岩四个红色盆地。平面上构成近似“人”形的分布格局,北东长34公里,南北长29公里,总面积215.2km2,地势总体由东北往西南逐渐升高,以记子顶、龙王岩、大牙顶一线为大金湖丹霞地貌最高地带,其中以八仙崖(大牙顶)为最高峰,海拔高度为907.6m,该地带也是峰、柱地貌发育最好最典型的地区,也是景点最集中地带。在丹霞地貌的西南侧还有花岗岩地貌景观,中部有人文景观。地质公园总体上可划分为5个风景区(即上清溪风景区、泰宁古城游览区、金湖风景区、龙王岩――八仙崖风景区、金铙山风景区)、11个景区、13个景群、160个景点。

    

 甘露寺就坐落于金湖风景区内。这是大金湖的轮渡码头。


http://s11/mw690/003shvpHty6EmqPXUO69a&690
            

     在渡船上,一边享受着这些我们亲自到桔园摘的果实,一边欣赏者金湖美景,听着导游对各个景观的精彩介绍,好惬意!http://s5/mw690/003shvpHty6EmqVju7264&690
                                              
  

船行金湖沿途的美景,隔着轮船的窗户用手机拍的,有些反光。
http://s8/mw690/003shvpHty6EjrA7CGK5a&690  
  
 
走到船头再拍 好多了 。            
http://s10/mw690/003shvpHty6EjroHj3e9c&690

http://s11/mw690/003shvpHty6EjrJWCUHb3&690

http://s2/mw690/003shvpHty6EjrR6Bt01a&690   


     甘露寺位于大金湖西岸,始建于宋绍兴十六年(公元1146年)。 登上码头,首先映入眼帘

是一块醒目的碑文:

 

http://s2/mw690/003shvpHty6EivsCL8vfb&690

 

    沿曲曲弯弯的山路,在路边有一个连环画栏,展现的是甘露寺由来的一段佳话。

       传说以前这庙很小,供奉着送子观音,香火很旺。

      北宋时,叶祖洽的母亲特地从城里赶来求子,并许愿道:“如果生了儿子,一定重修这座寺庙,岩有多大,庙盖多大”。后来果然得子,取名叶祖洽,还高中状元。为偿还母亲的夙愿,叶状元调集天下建筑高手来此建庙。然而,由于这里地势险峻,庙无法建成、一直盖不起来。皇帝派来的建筑师也发愁。有一天,一个名叫周斫头的建筑师看见一壮汉扛着一根又粗又直的大圆木,平稳地放在抬木头用的“Y”形铁叉之间,正在树荫下休息。他顿受启发,当众宣布:“明日开工,不得有误!”弄得其他人都莫名其妙。叶家主事闻讯,忙问设计方案,周斫头便投其所好地说道:“府上状元姓叶,一木四横;这岩下窄上宽,呈倒过来的‘品’字,意为当朝一品官啊!就这样建”。叶家老少听了,无不欢喜,还提议把这柱叫“状元柱”或“如意柱”。所以,这庙的香火更旺了,人们来求子,还都爱抱一抱状元柱,便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日本名僧重源法师曾三度入闽考察,学习甘露岩寺的建筑工艺,回国后重建了举世闻名的奈良东大佛殿,大佛殿所大量使用的“T”形头拱即取样于甘露岩寺,被誉为“大佛样”。


http://s8/mw690/003shvpHty6Ejta1Dzhdf&690

http://s11/mw690/003shvpHty6Ejthtnbw6e&690

http://s2/mw690/003shvpHty6EjtnONb270&690

http://s10/mw690/003shvpHty6EjtuPXg337&690

http://s9/mw690/003shvpHty6EjtzMCSCa2&690

http://s1/mw690/003shvpHty6EjtFOeuXd7&690  

 

在一面陡峭的巨岩前,导游讲了关于甘露寺地理位置天造神设的故事。

    这块红色的岩石像一个硕大无比的“钟”,右面那块岩石像一面独步天下的巨鼓。甘露寺便在这“钟鼓”之间。当地有这样一个说法,叫“右鼓左钟,庙(妙)在其中”。在佛教寺庙中,都有专设的钟鼓楼,而在金湖的甘露寺则是大自然天造地设的“天钟天鼓”,正所谓: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轻声佛号唤回苦海迷梦人。

 

 

http://s15/mw690/003shvpHty6EzZlYU466e&690

   

    金湖的景观大都有移步环境的特点,导游带领我们站在这个位置再看“天钟”,则成了佛祖释迦牟尼的巨大头像。只见他慈眉善目,眺望远方。预示着“如来警示,光明在前”。在佛祖面前,卓然挺立着三株古松,好像上天赐予的三柱高香,在此替世人进行着亘古不变的朝拜 

http://s9/mw690/003shvpHty6EA3Plt8xad&690

http://s8/mw690/003shvpHty6EA4Ydxm3b3&690

   在寺院外有片竹林,叫四方竹。乍看和其它的竹子没什么不同,细看竹身呈方形,竹节长刺,要到秋天才长笋。传说“摸摸四方竹,可得四方财”。

http://s5/mw690/003shvpHty6EmvTC1Zkbe&690

http://s12/mw690/003shvpHty6EA1BcIkP8b&690
            该图片选自网络

 

来到甘露岩寺山门前,有块碑文,碑上刻有宋代进士邹恕赞甘露岩诗:

              “兰若半空中,云山第几重;

                瀑流千丈练,鹤宿五株松;

                晓钟禅房黑,霜林木叶红;

                  悬岩回首望,归思过前峰。”

       “兰若”,就是梵语中家庙的意思。如今千百年过去了,山水依旧,香火依然旺盛。诗中提到的古枫还在,只是那古松少了几棵。真可谓:古刹千年历沧桑,甘露依旧润游人。

      http://s7/mw690/003shvpHty6Enhq1C1715&690


http://s3/mw690/003shvpHty6EjuarZlHfd&690


      

      走进寺门,在曲径通幽的石板路边,可见石壁是有一个醒目的红漆过的“净”字,从石缝中流有一股清泉,涓涓细流注入清池,因此名为“净手池”。俗话说:寺庙门前必洗手,抽签许愿方可灵。
http://s5/mw690/003shvpHty6EjuICfLC54&690

 

      

 来到甘露寺脚下,抬头向上望去,整个寺庙被笼罩在巨大的崖壁下。导游边介绍边指着寺庙上的岩壁示意大家:甘露寺的岩穴上方有块钟乳石,形状像龙头,一年四季间隔滴泉,因水质清甜似甘露,便由此得名.

http://s11/mw690/003shvpHty6EjsobLi989&690

甘露寺建在下窄上宽、呈倒三角的巨大岩穴中。采取了“一柱插地,不假片瓦”的独具匠心的设计。用T型斗拱相连,撑托起四幢重楼叠阁。是泰宁最负盛名的岩寺。

http://s10/mw690/003shvpHty6EivKe4pY6a&690

http://s4/mw690/003shvpHty6EjsB99KFb9&690

由此拾阶而上,101个台阶,方可抵达寺庙。
http://s11/mw690/003shvpHty6EjuTGLKG2a&690

   

    甘露寺又有南方悬空寺之称。而且这个寺庙的全部建筑都是以梁木构建而成,用梯型拱头相连接,没有使用一根铁钉,这就是甘露寺一柱插地,不加片瓦的建筑特色。游人到此都要抱抱这根神奇的“状元柱”,据说:男抱得志,女抱得子,小孩儿抱了聪明可爱,老人抱了健康长寿!


http://s5/mw690/003shvpHty6EmuxIBZW04&690
                                                                    该图片选自网络

 

走上寺庙回头望去,在寺庙对面的崖壁上,雕刻的一个硕大的“佛”字,

红光闪烁。

http://s3/mw690/003shvpHty6EjuMXRU692&690

 

http://s2/mw690/003shvpHty6EmxEg7Rf61&690

                                                                         该图片选自网络

 

 这是甘露寺的正面照

http://s8/mw690/003shvpHty6EmstQdGTc7&690

   这是甘露寺向东的一面。
http://s5/mw690/003shvpHty6EmseXizGf4&690


     在甘露寺的上方,有块黑红相间的岩壁,这就是“应身佛”的身影。据说在佛教经典中,只有当一座庙的佛性达到最高境界是,才可能出现这种景象。

http://s6/middle/41167e03x706f93035bb5&690


 

http://s4/mw690/003shvpHty6EmBq6wXE42&690

        远远回望, 甘露寺码头  “钟鼓”和隐藏在其间的庙宇。

http://s13/mw690/003shvpHty6EnfccV1q7c&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生日快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