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蘅芷i2012
蘅芷i2012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855
  • 关注人气: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随课微写作深入课堂

(2020-12-21 21:31:20)
分类: 作文写作指导
让随课微写作深入课堂
来源:四川博睿特外国语小学  点击率:661 ) 次  日期:2017-12-29

/刘琴

一、什么是“微写作”

随着微博、微信进入千家万户,人们的生活就与“微”息息相关。“微”其一义“小”,另一义“精”。

随课微写作中的“随课”是指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随课堂教学的推进,在教师所组织的课堂情境中,相机完成当堂写作。“微写作”是指当堂小练笔,简短习作,通常在50~200字,并且动笔时间较短,在课堂教学中能够较轻松地完成。随课微写作,简而言之就是伴随课堂教学进行的小而精的写作。

随课微写作的基本理念:

1.降低写作的难度化难为易;将写作技能训练融入在常态化、匀速而低负担的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垒沙成塔,集腋成裘。

2.随课(阅读课,阅读理解情境)展开,以写助读(阅读理解),一课一得。

3.每文一写,当堂完成,不加负担(轻量负担)。

二、微写作的作用和意义。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是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借鉴,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和创造。但是,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存在着这样的弊端:常常是为阅读而阅读,为作文而作文,将二者割裂开来,搞成两张皮,各自为政,结果花了大量的精力去训练培养学生二者的能力,效果均不佳,导致在阅读教学中学写落空;作文教学路径与方式也存在问题——次数少(8次/期);每次写作很正式,是“大作文”;间隔太久写一次,都说“三天不练手生”,一写又是写大作文,对学生来说太难。由此导致学生惧写。作文技能又包含很多的方法、技巧,练得少,必然导致学生所得甚少,难以学会作文。

随课微写作的提出是对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两大板块的一个巧妙融合,是语文教师落实语文教学根本目标的一把金钥匙。

管建刚老师说:“作为教学的阅读,最终的指向就是写作。你不能只是作家的欣赏者,崇拜者。你要有强大的写作感,要成为那个别人欣赏的作家。不一定人人都能成为作家,但语文教师的教学却不能没有这样的梦想。”这段话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指我们的学生不只是会欣赏语文,而是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让别人欣赏的作家。第二层意思是我们老师要有把孩子培养成未来作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我们的老师在每一文,每一课,或每一篇,采用微写作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许我们的写作教学就会变成水到渠成,顺手牵羊的易事。孩子们习作方法的获得也就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了。

三、随课微写的策略

首先选好训练点是关键。随课微写要明确第一要素是“随课”,第二要素是“微”,第三要素是“写作”。即微写作要随课文(课堂)进行。训练点在“微”上下功夫。即一课一得,一写一得。有的课文人物对话具有典型性,就可以选择人物对话作为训练点;有的课文人物心理描写很有特点,就选心理特点作为训练点。(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要人物对话就很有特点,我们就可以训练人物的特点)还有写景的,写人物外貌的的,开头结尾的。

第二,选准训练突破口是智慧。一堂课究竟在哪里进行微写作训练,这对我们语文老师是一个很大的考验。突破口选准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都能得到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提高。如教学《奇怪的大石头》一文时,由于三年级的作文教学刚起步,作文中的对话描写始终是学生的一个大难题。于是人物对话就可以成为这篇文章的写作训练点。仿照李四光和老师的对话训练李四光和爸爸的对话。

第三,找准训练时机是技巧。什么时候进行微写作。课前?课中?课后?这是对教师教学驾驭能力和教育机智的一种考验。课前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课中有利于调节课堂氛围;课后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反思能力。无论安排在哪个时段进行训练,我们都要记住不为微写作而写作,不为微课而微课,不为画蛇添足,哗众取宠。随课微写是传统小练笔基础上的一次传承和创新。是语文教学领域的又一次丰富和拓展。既是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有机结合,更是语文教学有效性和高效性的一种手段和教学策略。

四、随堂练写的一般操作流程

第一步: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进入深读课文、选点练能.

对于我们的阅读教学课堂,一节课只有40分钟,显然,不允许我们贪多求全,浅尝辄止,当然也不能草草了事,走走过场。因此,我们通常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之后,要注意选择适合读写的练能点,在深读文章的过程中练能。对于不同的文体,我们选择的侧重点不同。写人的文章,我们重点会放在人物特点的分析上,对于写事的文章,重点在了解事件的经过,对于写景的文章,重点在抓住景物的特点,对于状物的文章,重点在弄清物体的特点。

第二步:在练能点上展开练读或练说活动

选择好了文章的练能点,我们就得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进行练读或练说的活动首先,好好朗读,透过文字去整体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对文本所描述的事物获得初步的感受,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其次,好好理解重点文段,学生通过抓住关键的语句来深刻理解文本信息,体会意蕴与情感。这样,学生们通过练读、练说来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内容。

第三步:进入预设的练写点

随着前两步教学情境的推进,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就要把学生带入到预设的练写点里面。当然,这个点的选择就必须以课文为依据,遵循选点练写的原则,将练写活动有机融入到教师展开的理解文本的教学过程中。这个点,它就应该有利于提升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有利于帮助课堂情境推向高潮,有利于学生在教师精心构筑的氛围中,受到人文熏染。

如何寻找这个点呢?例如,人物的特点是通过事件来表现的,那在这事件的过程中,主要人物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怎么说的……作者或许只用一两个词语就写完了,没有写充分,那这时候我们的练写点就可以在这里做文章了,通过充分描写作者省略的部分,入境想象,细腻体会人物的特点。又比如,有的写事的文章,重点部分是事情的经过,对于事件的起因表述得比较笼统不细致,或者是融入在事情叙述的过程中,这时候,我们的练写点就可以设在补全事件的起因,使其完整清楚地表达。有的事件的结局没有完全写明,意犹未尽,这时候我们选择的练写点就可以是补充性、延伸性地续写“后来怎么样”,当然,若是事件可能有多种结局,我们也可以发挥想象写出另一种结局。对于写景的、状物的文章,它们所写的景、物的每一个特点都可以作为我们的练写点          

具体如何寻找这个合适的读写结合点,我们要顺应教学的情境,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根据课文所写对象的特点及其文章内容的特殊性来选择。

选好练写点后,如何完成好这个练写活动呢?我们需要这样做:1.渲染情境;2.自然地布置写作任务;3.进入写作状态;4.教师巡视、发现;5.顺应教学情境展演优秀作品。学生在完成写作之后就能感受到作文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这种以教课文为突破口,随课进行的微写作,除了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之外,更利于对课文内容的深度理解,提升和渲染课堂教学情境,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