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谈及清漪,部分书友可能对她不怎么待见,把她的感情付出都归类为“目的性”及“功利性”。实际上并非如此,清漪对石昊的感情也是有迹可循的。
下界石国皇都的初遇,那时的清漪身份为补天教圣女(代月婵),与石昊的接触,谈不上愉快,却也谈不上对立。那时清漪主要还是视石昊为可拉拢的下界天才,并尝试说服石昊加入补天教。
当清漪观石昊在石国皇都搅动风云,闹王府,斩尊者,再加上魔女的搅局,石毅的出现,石昊拒绝入补天教等因素,清漪从最初的拉拢转而对石昊起了杀意。
再次相逢,是大劫初次降临后,依旧是在石国皇都。立场对立的两人战了一场,此战以清漪被俘画上句点。
清漪被俘,成为剧情中的转折点。万人仰慕的圣女,一朝成为一名男子的阶下囚。身份与地位的改变,甚至还被限制了自由,清漪于此际可以说是心境被破,从宁静无波到升起阵阵情绪,惊于石昊战力,到恼怒、不甘、反抗、再到无奈、接受现实、难堪、羞恼,而后强制压制情绪、尝试冷静、镇定、寻法脱困等等。(情绪反复,起伏不定)(瞬间收发的情绪)
此时的清漪,仅把石昊当敌人。(能杀必杀)当清漪确定暂时无法脱困,她也就恢复了原先圣洁恬静的气质。在此期间,清漪却不得不去适应,这份经历,可以算是让她必须换个角度体会外界与内心情感。
期间清漪曾放下身份,勉强做个侍女,而此中还被石昊以各种手段破其心境。摸也摸了,抱也抱了,亲也亲了,甚至都结婚了,但这些却不足以让清漪对石昊产生半分感情。然而,清漪情绪多次起落却无疑为后期开启感情做出铺垫。
月婵的出现与败逃算是清漪的命运转折点。从前各种不必考虑的事情,而今成了必须仔细衡量、思考、做出决定的棘手问题。此时的清漪陷入各种矛盾、纠结、纷乱的心境,于此同时,石昊的“敌人”身份慢慢消融。(清漪的关注点转移)
清漪对石昊观念转变应始于两次石村之行。在石村,清漪得以了解石昊的另一面,那种发自内心的欢乐、毫无隔阂的情感释放、朴素赤诚的相处,这些都是石昊掩饰的另一面。
可以说,清漪算是接触到了石昊真正的内心情感,从对待石村伙伴那种单纯的付出,到离别时的不舍,迎战七神的决绝,到最后的辉煌落幕,再加上了解石昊的童年及成长过程,这些点滴,足以让清漪对石昊改观。而清漪的感情,也过渡到了接受石昊的阶段,但石昊的身亡,却又恰好切断了萌发中的情感种子。因此,这些下界的经历,只能算是清漪“美好的”“难忘的”回忆。
(在清漪还没改变对石昊的印象之前,那段婚姻及期间种种只能被视为耻辱。当观念逐渐转变,回首往事虽有羞愤,但却会因为情感萌生而成为“美好的回忆”,初步构建感情基础)
初临上界,清漪的情感却又再现曲折。下界种种会被压制在一旁,甚至尝试遗忘,因为此时她须要面对现实问题(去处、修炼),开启新一段生活。
此后天仙书院的月夜相逢,才算是奠定了清漪与石昊的感情基础。相逢仙湖畔,清漪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终于浮现出来,同病相怜的境遇加上压制在心底的感情萌芽浮现,触动了清漪。而石昊自来熟的表现间接磨合了两人的感情,清漪虽稍有抗拒,但却未有怒意。期间,在取青月焰时的相救也巩固了清漪对石昊的感情。
(天仙书院这段剧情里清漪的言语及举止是之前的她“不会”“不能”或“不应”表现出来的,可以肯定此期间的她,已对石昊产生了感情。)
百川汇海之行,清漪和石昊发生了关系,而他们的感情,实际上还未达到这个地步,这是一个“外力促进”或“强行磨合”的经历。此后当清漪调整好心态后,他们的感情却又再进了一步。
清漪的感情,复杂、内敛,情绪丰富却又极少表现,各种矛盾和纠结充斥其中,当抹平了一切,这份感情实际上却是宁静平和、稳定的。只是由于石昊的性格,情绪牵动免不了,因为她的情感定位终究还是“被动”。
==========
ps:具体重看原文。http://forum.qidian.com/images/newface/f2/7.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