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踞式起跑》教学设计
(2015-01-09 21:58:27)
标签:
体育 |
分类: 教学设计及反思 |
坚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为依据。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中心,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发展,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根据小学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结合教材制定 “蹲踞式起跑”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方案。
二、教材分析
蹲踞式起跑是短距离跑的一种重要起跑方式,它能使身体迅速摆脱静止状态,是学生短距离跑起跑的重点,本教学内容在小学出现,除了使学生知道快速跑完整过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外,主要通过练习,初步掌握蹲踞式起跑的动作方法。蹲踞式起跑运用了学生各方面的身体素质,上下肢力量、身体协调能力和身体的控制能力。下肢用力蹬地、上肢用力撑离地面及起跑后后腿积极前摆与上肢配合协调用力,既锻炼了学生下肢的力量也锻炼了学生上肢的力量,同时还锻炼了学生上下肢协调配合能力。
三、学情分析
作为三年级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和丰富的想象力,模仿能力,表现欲望强,勇于展示自己。学习蹲踞式起跑技术过程难度大,有的学生腿部力量差,时腿部用不上力,上体不敢前倾,一听枪响,就会先抬起上体再用力加速跑,容易造成蹲踞式起跑和站立式起跑区别不大,起跑差的不良后果。所以在教学中主要通过一定的练习和游戏方式,让学生初步掌握动作方法,提高快速奔跑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敏捷力。
2.技能目标:90%掌握蹲踞式起跑的动作方法,培养学生起跑的正确姿势,发展学生协调、灵敏、下肢力量等素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积极上进的品质。
五、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探究教学法、示范法和游戏教学法。
1
教师依据教学目标,让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交流、协作并根据自己的特点去选择学习,并思考、分析、归纳形成自己正确的动作,教师只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作针对性引导和小结,激励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去学习。
2、示范法: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讲解并示范,这些示范有利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使学生获得具体、形象、生动的直接经验,便于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
3、游戏教学法:田径项目的教学是枯燥无味的,多数学生都不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游戏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动作教学程序
讲解——示范——学生演示——讲解指导——练习反馈——讲解纠正——教师小结。
蹲踞式起跑教案
教师:张晓锋
教
内 |
蹲踞式起跑 |
重点:学会蹲踞式起跑的动作要领、落点位置。 |
||
难点:臀部抬起时重心前移,反应速度快。 |
||||
教
目 |
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进一步学习蹲踞式起跑的动作要领。 2.技能目标:90%掌握蹲踞式起跑的动作方法,培养学生起跑的正确姿势,发展学生协调、灵敏、下肢力量等素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积极上进的品质。 |
|||
课
结 |
教学内容 |
教学活动方式和组织措施 |
时 间 |
|
开始 热身 部分 8分 钟 |
1.体委集合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 3.检查服装 4.提出本课堂教学目标与要求 5.安排见习生 6.强调上课安全
二、准备活动 1.慢跑
2.热身操
②肩部运动
|
一、组织队形:四列横队
◎ ◎ ◎ ◎ ◎ ◎ ◎ ◎
● ● ● ● ● ● ● ●
二、要求:精神饱满、队形整齐
三、教与学:
(1)教师示范并讲解游戏规则与方法 (2)组织进行游戏,师生共同热身 (3)带领学生做关节操
|
2 分 钟
6 分 钟
|
|
学习 提高 部分 27分 钟 |
一、学习蹲踞式起跑 1、起跑包括:“各就位”、“预备”、鸣枪三个动作。 2、起跑的动作要领:听到“各就位”口令后,两手撑地,有力的脚放在前面,另一只脚在后面,然后后膝跪在地上,两手拇指相对,其余四指并拢,虎口向前撑于起跑线后。两手约与肩同宽,两臂伸直,肩微前移超过起跑线,颈部自然放松,两眼视前下方半米处,注意听预备口令。听到“预备”口令后,平稳抬起臀部,稍高于肩,身体重心前移,注意力高度集中,当听到“枪声”时,两手迅速推离地面,两臂用力前后摆动,两腿迅速蹬地面。
|
一、组织队形:(如图下)成四路纵队
◎
◎
◎
◎
二、要求:有序地行进练习
三、教与学: 1.教师讲解示范蹲踞式起跑的动作要领和口令; 2.学生跟着老师做模仿练习; 3.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分组听口令做蹲踞式起跑;
5.分组进行快速反应练习;
2.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游戏比赛 |
分 钟
22 分 钟 |
|
恢复 整理 部分 5分 钟 |
一、整理放松
二、总结评价
三、收还器材
四、师生再见 |
一、组织队形:
● ● ● ● ● ● ● ●
二、教与学: 2.调整呼吸,全身放松
|
5 |
|
场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