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应敬的佛
人的一生,至亲至敬至爱的人是父母。父母对子女之爱,是盼望、是期待、是守候;父母之爱,是血亲之爱、骨肉之爱,是无私无求、入情入境、自然超然之爱.
很久就流传这样一个故事:很久以前,一个小伙子特别信佛,放弃了与之相依为命的母亲,远走他乡去求佛。他经历了千辛万苦,经过了千山万水,一直没有找到他心中真正的佛。有一天,小伙子来到一座宏伟庄严的庙宇,庙里的方丈是个得道的高僧。小伙子虔诚地在大师面前一跪不起,苦苦哀求大师给他指点一条见佛的道路。大师见小伙子如此痴迷,长叹了一口气,对他说:“你从哪里来,还回哪里去。当你在回去的路上走到深夜,你敲门投宿的时候,如果有一个人给你开门时赤着脚,那个人就是你要寻找的佛。”小伙子欣喜若狂,多年的心愿终于有了实现的希望。他告别了大师,踏上了回家找佛的道路。小伙子走了好几个月的时间,中间有许多次是半夜才看到路边有亮灯的人家。他一次次满怀希望地敲门,却一次次失望地发现,那些给他开门的人没有一个是赤着脚的。越往家里走,小伙子越失望,眼看着就快要到自己的家了,那个赤脚的佛依然没有踪影。当他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后半夜终于走到自己家的门前时,他甚至沮丧得连门都没有劲儿去敲了。他觉得自己是个大傻瓜,世界上哪里有什么佛啊!他又累又饿,无奈地敲响了家门。“谁呀?”那是母亲苍老的声音。他心头一酸:“妈,是我,我回来了。”只听屋里一阵劈啪乱响,不一会儿,母亲衣衫不整地开了家门,哽咽着说:“儿啊,你可回来了!”母亲一边说着,一边把他拉进屋里。灯光下,憔悴的母亲流着泪,用无限爱怜的双手在他的脸上抚摸,泪光中分明是满足的笑容。小伙子一低头,蓦地看到母亲竟赤脚站在冰冷的地上!他突然想起了高僧的话,“扑通”一声,跪倒在母亲的脚下,泪如泉涌:“母亲……”这一刻,儿子顿时大彻大悟——亲情是佛,母爱是佛,父母是应敬的佛。
太阳光大,父母恩大。在人的一生中,对自己恩情最深的莫过于父母,是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是父母辛勤地养育着我们,我们的成长凝结着父母的心血,我们能长大成人离不开父母的悉心关怀、百般爱护。在父母的眼里,儿女永远是个小孩子。“百岁老人常忧八十岁的儿子”,只要子女活得健康、活泼、快乐和幸福,做父母的就心满意足了。
父母,总是会为自己的孩子默默的做着很多事。尽管,他的儿女们有时不理会他们的爱,甚至有些会做一些让他们伤心的事,但父母们总是包容,包容着儿女们所作的一切。
有这样一个古老的故事,不一定真正发生过,但相信天下的父母都是这样的:母亲老了,儿子嫌弃她。便背起她,要把她扔到深山里去。一路上,母亲总是折下树枝扔在地上。儿子问;“折它干什么?”母亲说:“怕你回去谜了路。”
羔羊尚知跪乳,乌鸦亦求反哺。一个人如果对赋予自己生命和辛勤哺育自己长大的恩重如山的父母都不知孝敬,那就丧失了作为人该有的良心,丧失了最基本的道德品质。试想一下,一个连生他养他的父母都不爱,怎么能指望他去爱别人呢?
俗语说,天下没有不是的爹娘,只有不孝的子女。父母的亲子之爱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无私、伟大。他们可以为子女付出一切,也甘愿付出一切,而且是不求回报,只求儿女平安,只盼儿女早有出头之日;父母对儿女的爱,最真诚,最无私,最直接,没有表白,没有犹豫,没有吝惜,只有心中无限的牵挂。
父母对子女的爱,无私无畏,无怨无悔。可是,为人子女,我们为父母又真正做了些什么?父母的话,我们有几句照办了?面对父母日益苍老的面容,我们有几天能陪伴父母共享天伦之乐;面对工作的劳碌,我们甚至连传统节日可能都不能回家看望一下父母!面对父母的病痛,我们有多少时间在床前尽孝?“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时,儿到底愁没愁?人间有爱,亲情是近爱,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充满着爱,那么,对父母之爱,又放在第几位。
“世界上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过于孝敬父母。”父母到了要子女孝敬的时候,已经步入老龄。此时,他们生活上、精神上越来越需要子女孝敬,而且这种孝敬主要在亲情,而非全都可用金钱或旁人来替代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子女孝敬父母的机会也就逐渐减少。商机之类错过了还有再来的希望,而失去父母健在的孝敬机会,那是真正的“时不再来”。
有一首歌写道: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你们为抚养儿女遭了多少罪。头发白了不会再变黑,皱纹添了不会再消退。起过多少早,贪过多少黑,你们为培养儿女多少心力被操碎。眼睛花了,走路已驼背,牙齿掉了,说话常琐碎。常言说可怜天下父母心,直到我们有了儿女才能真正的体会。换一杯茶水,铺一下床被,问一问饭菜合不合口味。父母如今到了这个年岁,健康长寿多少钱也买不回……
开心朋友:
父母是应敬的佛,说的多好啊。佛是信佛的人的最崇敬的事物,这个崇敬,就是把佛放在心中最重要的地方。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会想起。敬佛的最高境界就是心中有佛。因为佛并不要求你为他做些什么,心中有佛,脚下有路。父母是应敬的佛,是要我们孝敬父母。
孝敬父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物质上满足他们,满足他们非常简单的物质要求。他们生活的时代很艰苦,他们的现在的物质要求也很简单。很容易就能满足,每天的费用超不过一包烟的价钱,在农村超不过一包5元的烟,在城市超不过一包10元的烟。当然我说的是他们自己的要求。
孝敬父母,二是在身体上照顾他们。父母年轻时大都经历了超工作量的体力劳动,营养又跟不上,透支了身体,透支了健康。60岁以后,很多疾病显现出来,血压、血糖、骨关节、心脑血管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痛。他们还没有习惯照顾自己,非等到严重时,才会住院。孝敬父母,就是要在住院前,及时发现,及时提醒,尽早预防治疗。让他们在自己能动能行时多享受生活。
孝敬父母,三是在精神上安慰他们。常回家看看是不错的,但关键是回家的质量要提高,和父母谈话的时间和深度都要到位。“生活上的事情和妈妈说说,工作上的事情和爸爸谈谈”。谈话是最能安慰父母的活动了。如果是姊妹几个都和父母集体闲谈,其乐融融,那是再好不过了。老人不就是图个团团圆圆吗?
父母是应敬的佛。敬佛要在心,孝敬父母也要在心。自己大吃大喝时要想到父母,自己逛街买新衣服时要想到父母,自己安逸享乐时要想到父母,自己忙的团团转时更要时要想到父母。父母就是那应敬的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