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韦应物的诗作--幽居

标签:
是三行书法中国文化文化 |
分类: 父亲是三行先生书法 |
【幽居】
诗人韦应物从十五岁到五十四岁,在官场上度过了四十年左右的时光,
其中只有两次短暂的闲居;《幽居》这首诗大约就写于他辞官闲居的时候。
全篇描写了一个悠闲宁静的境界,反映了诗人幽居独处、知足保和的心情。
在思想内容上虽没有多少积极意义,但其中有佳句为世人称道,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
书法作品:是三行先生
http://s6/mw690/bca4a1d9gx6CWQWDjXD25&690
【诗词原文】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
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
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
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
【诗词鉴赏】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开头二句是写诗人对世路人情的看法,
意思是说世人无论贵贱高低,总要为生活而出门奔走营谋,尽管身份不同,
目的不一,而奔走营生都是一样的。这两句,虽平平写来,多少透露出一点感慨,
透露出他对人生道路坎坷不平,人人都要为生存而到处奔走的厌倦之情,
但诗人并不是要抒发这种感慨,也不是要描写人生道路的艰难,
而是用世人“皆有营”作背景,反衬自己此时幽居的清闲,也就是举世辛劳而我独闲了。
由于对官场现实的不满,他曾经说过:“日夕思自退,出门望故山。君心倘如此,携手相与还”,
表示了归隐的愿望。如今,他能够辞官归来,实现了无事一身轻的愿望,自然是满怀欣喜。
“微雨”两句,是人们赞赏的佳句。这里说“微雨”,是对早春细雨的准确描绘:“夜来过”,
着一“过”字,便写出了诗人的感受。显然他并没有看到这夜来的春雨,只是从感觉上得来,
因而与下句的“不知”关合,写的是感觉和联想。
这两句看来描写的是景而实际是写情,写诗人对夜来细微春雨的喜爱和对春草在微雨滋润下成长的欣慰。
这里不独景色秾鲜,也有诗人幽居的宁静和心情的喜悦。真是有声有色,清新酣畅。
和自己的感受,然后加以轻轻点染,便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一幅生动的图画,
同时诗人幽居的喜悦、知足保和的情趣也在这画面中透露出来。
说明有时与道士相邂逅,有时同樵夫相过从,这些事都不是经常的,
也就是说,诗人幽居山林,很少与人交游。这样,他的清幽淡漠、平静悠闲则是可想而知了。
因而“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蹇劣”,笨拙愚劣的意思,“薄世荣”,鄙薄世人对富贵荣华的追求。
这里用了《魏志。王粲传》的典故。
他只是对官场的昏暗有所厌倦,想求得解脱,因而辞官幽居。一旦有机遇,他还是要进入仕途的。
所以诗人只说自己的愚拙,不说自己的清高,把自己同真隐士区别开来。
这既表示了他对幽居独处、独善其身的满足,又表示了对别人的追求并不鄙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