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教《古代汉语》
(2016-09-02 09:19:16)小教专业《古代汉语》教案
本课程是为小学教育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直接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具备阅读古书的能力,由此通过本课的学习而入门。本课共36学时,2学分。要求学生认真学好本课,细读课本后,广泛阅读中国古籍。本课程具体教学过程安排计划如下:
绪论
1.
1)
2)
3)
2.
1)古代汉语含义:相对现代汉语而言。顾名思义,指以古代汉族为主体的人民所使用的语言。它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大致包括两个系统:
一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言,即文言;一是唐宋以来以北方话为基础而形成的古白话。文言是我们主要学习对象。
2)基本内容包括音韵、文字、词汇、语法、训诂、修辞、古代为文化常识等。
3.
大致分四个时期:
远古时期(周代前不包括周,如原始人时期,此时期至今未发现更多的语言遗迹)
上古时期(公元二世纪前,包括先秦两汉或秦汉以前)
中古时期(公元三世纪到十世纪,魏晋到唐代或秦汉以后——唐宋)
近代(近古)汉语(公元十一世纪到十九世纪,宋代到清末或唐宋——清末)
现代汉语(二十世纪到现在)
由于古代的口语无从寻觅,所以对于古代汉语的了解,我们现在接触到的只能是古代的书面语。本门课程学习的古代汉语,自然也只能是古代的书面语。
上古汉语——先秦两汉时期
中古汉语——魏晋至隋唐五代时期
近古汉语——宋元以后至“五四”运动前
现代汉语——“五四”运动以来至今
4.
王力(1900.8.10-1986.5.3)字了一,廣西博白人。著名語言學家,中國現代語言學的奠基人之一。1924年赴上海求學,1926年考入清華國學研究院,師從梁啟超、趙元任、陈寅恪、王国维等,1927年赴法國留學,1932年獲巴黎大學文學博士學位後返國,先後在清華大學、西南聯合大學、嶺南大學、中山大學、北京大學等校任教授,並先後兼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中國文學改革委員會委員、副主任,中國語言學會名譽會長,全國政協第四、五、六屆委員,第五、六屆常務委員等職。
教学中创立文选、通论、常用词三结合的教学方式
主要著作:
古代漢語(王力著)
漢語史稿(王力)
5.
1)
2)
6.
以四库全书为例:经史子集
四书五经 十三经 二十四史(前四史) 诸子百家等
十三经: 诗经
前四史:《史记》(西汉·司马迁)、《汉书》(东汉·班固)、《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西晋·陈寿),是私家著述。
7.
1956.1公布简化字方案。1956.2—1957.7分四批简化。1964.5共简化2236字,上个实际80年代又有微调。
练习:认识繁体字
愛罷備貝筆畢邊賓參倉產長嘗車齒蟲芻從
爱罢备贝笔毕边宾参仓产长尝车齿虫刍从
竄達帶單當黨東動斷對隊爾發豐風岡廣歸
窜达带单当党东动断对队尔发丰风冈广归
龜國過華畫匯會幾夾戔監見薦將節盡進舉
龟国过华画汇会几夹戋监见荐将节尽进举
殼來樂離歷麗兩靈劉龍婁盧虜鹵
壳来乐离历丽两灵刘龙娄卢虏卤
録慮侖羅馬買賣麥門黽難鳥聶寧
录虑仑罗马买卖麦门黾难鸟聂宁
農齊豈氣遷僉喬親窮區嗇殺審聖
农齐岂气迁佥乔亲穷区啬杀审圣
獻鄉寫尋亞嚴厭堯業頁義
献乡写寻亚严厌尧业页义
藝陰隱猶魚與雲鄭執質專
艺阴隐犹鱼与云郑执质专
師時壽屬雙絲肅歲孫條萬爲韋烏無
师时寿属双丝肃岁孙条万为韦乌无
8.作业练习
三次作业练习,一次期中测试。
第一单元
一)文选《左传》
郑伯克段于鄢
齐桓公伐楚
晋灵公不君
齐晋鞍之战
祁奚荐贤
子产不毁乡校
作业练习(要交):将《祁奚荐贤》译成现代汉语。
二)古代汉语常识(通论)
古汉语常用工具书
1.为什么要学习使用工具书?
解决疑难问题,培养自学能力。
2.什么是工具书?(见课本上)
工具书是指把有关知识、资料汇集起来,专供人查阅检索的一种特定类型的图书。
但是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工具书的样子也发生一些新变化,如一些电子产品,工具书的出现,广义上说,互联网上的各种搜索引擎又何尝不是一种工具书呢!只是,我们书上还是按照传统来讲。
3.工具书的种类
字典、词典、语言文字专著、专用工具书、目录、图表、索引等。最常用的是字词典。
4、古汉语常用工具书简介(见课本)
必要时对个别工具书的新变化加以补充介绍。带领学生过一遍,不用详细介绍,主要说不易理解,书上没有说清楚的地方即可,书上明确有的不必多说。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汉语大字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经籍籑诂、辞源、辞海、诗词曲语辞汇释、古代汉语虚词通释、古代汉语虚词词典
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
5.怎样使用工具书
1)字典辞书的编排与检索:
常见编排法:部首、笔画、音序、号码
常见检索法:部首、笔画、音序、号码(四角号码法)
四角号码法歌诀:横一垂二三点捺,叉四插五方框六,七角八八九是小,点下有横变零头。
例如:
•
•
•
•
•
•
•
•
•
2)
直音法、反切法、注音字母法、汉语拼音字母注音法
6.作业练习
1)课本50页上第一题(要交):简要说明下列工具书的作者、成书年代和主要性质。
2)52页第七题(不交,课下做):查出词语的读音。
第二单元
一)文选:《国语》《战国策》
讲解文章:邵公谏厉王弭谤、冯谖客孟尝君、触龙说赵太后
作业练习:翻译:鲍叔牙荐贤
二)古代汉语常识
1.汉字的构造
1)汉字的发展与演变
汉字的性质:表意体系的文字
汉字的起源:传说(伏羲画卦、仓颉造字等)与考古发现。
汉字字体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古文字阶段)、隶书、楷书、草书、行书(今文字阶段)
2)汉字的形体构造————六书说
按照课本来介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后二者不是造字法,不多讲)
《说文》,东汉许慎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字典。第十五卷里讲到了六书的含义。
许慎是这样阐述六书的:
指事——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会意——比类合意,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形声——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3)分析字形探求本义(不讲,放到词的本义与引申义说)
根据字形探求本义
文献证明
例子:止、母、朱、向、朝
2.古今字
按照课本,再适当给学生讲一下,此问题已经在问选中讲过。
1)古今字
指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时代用不同的字来表示,就形成古今字,在前的叫古字,在后的叫今字。如“莫→暮”。
2)异体字
异体字指(1)狭义的异体字指读音相同,意义相同,而形体不同的文字。(2)广义的异体字除包括狭义异体字外,还包括文献中通用的假借字和古今字。
3)繁简字
简化字与被简化的繁体字合称为繁简字。(1)简化字:特指1956年国务院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所颁布的简化字,不一定笔画少就是简体字。(2)繁体字:特指与简化字相应的繁写楷书字体。
4)通假字
通假则是古人用字的一种变通现象,即放着本字不用而临时借用音同音近的他字来替代,是“本有其字”的“依声托事”。
假借与通假的关系如何?
假借,主要是指许慎六书中的假借。通假又称通借。虽然前人也谓之假借,也是“依声托事”而借音表义,但是它与六书之一的“假借”是不同的。六书中的假借是造字的一种法则,是不给某些词造专门书写符号而借用他词书写符事情来替代的法则,是“本无其字”的“依声托事”,没有所谓本字可言(后世再造本字者除外);通假则是古人用字的一种变通现象,即放着本字不用而临时借用音同音近的他字来替代,是“本有其字”的“依声托事”。
5)同源字
同源字指具有同源关系的字,即源字和分化字或分化字与分化字,在记词时互相通用。
第三单元
一)文选:《论语》《孟子》
讲解部分:学而时习之、吾日三省吾身、宰予昼寝、颜渊季路侍、不愤不启、子疾病、子路问政、阳货欲见孔子、弈秋。
作业练习:翻译《学记》
二)古代汉语常识----词汇学知识
1.古今词义的异同
(1)古今词义异同有三种情况
1)古今词义基本相同
指的是那些最基本的词汇。人手口一二三日月星土山石水火马牛羊上下左右东西南北大小木草黑白冷热等。
2)古今词义完全不同
如:该、抢
3)古今词义有同有异
如,赴
赴汤蹈火
共赴国难
共赴黄泉
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史记·屈原列传》
两会代表赴京开会。
又如,给 劝 再 访 勤
(2)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
有四种情况:
词义范围的扩大:河 皮 睡
词义范围的缩小:臭 子 宫
词义范围的转移:汤 走 涕 狱
词义的感情色彩变化:谤 贿 祥 爪牙
2.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1)什么是词的本义?
指词的本来意义。一般指有文字记载以来的意义,即只能追溯到造字时的意义。造字之前的意义。即词的原始意义现在已经无从知晓。所以词的本义不等于词的原始意义,二者一定要区别开来。
2)如何探求词的本义
A、根据字形分析求义
B、找出相应的古代文献相证明
向 州 道
3)什么是词的引申义?
指由本义直接或间接引申发展而来的意义,都可以称为词的引申义。根据其与本义的远近关系,又可以分为直接引申义和间接引申义。
如,朝:早晨-朝见-朝廷-朝代
4)词义引申的方式
方式三种:
链条式引申
辐射式引申
综合式引申
5)词义引申的一般规律:
由个别到一般
由具体到抽象
由实词到虚词
掌握本义与引申义的意义
3.单音词 复音词
4.同义词
1)同义词含义:是指同一语言共时层面上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必为“同一语言共时层面”,否则不成立。偷和窃
2)同义词分类:
一般意义上的同义词
方言性同义词
音近义同的同源词
3)同义词之间的差异与同义词辨析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
(1)词义方面的差异
词义的着重点不同
词义的适用范围不同
词义轻重程度不同
(2)语法功能不同
(3)感情色彩不同
第四单元
一)文选
讲解:公输 曹商使秦
二)古代汉语常识
词类活用:
1.什么是词类活用?(书上205页)
指汉语中某类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在某些语言环境中改变它的基本的语法功能,临时具有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
2.词类活用的几种情况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此种情况可分几类)
名词单独充当陈述句的谓语
名词带宾语
名词前面有副词或能愿动词
名词后面带有“于”字短语作补语
名词用“而”与动词连接
2)使动用法
含义:汉语的动词谓语句中,一般动宾关系的特点是,主语发出谓语动作,宾语是谓语动词的支配对象,这是古今汉语相同的。但是古代汉语中,有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发出的,而是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发出的,这就是使动用法。
几种情况:
动词使动用法
形容词使动用法
名词使动用法
3)意动用法
含义:指的是主语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谓语所表示的性质或身份,但在客观事实上不一定如此。其结构特点是,用一般的动宾结构表达“以 -–为---”的认定式结构的内容。
两种情况:
形容词意动用法
名词意动用法
4)为动用法
含义:是指动词与宾语在结构形式上是动宾关系,实际表达的内容是“为宾动”,即主语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某种动作行为。对这种动宾关系,要在宾语前面加上表服务对象的“为”,按照状动关系去理解。
5)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副词)
有三种情况:
普通名词
方位名词
时间名词做状语
第五单元
一)文选
讲解:社鼠猛狗 晏子使楚
二)古代汉语常识
1.判断句
1)什么是判断句?
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表示判断的句子,叫做判断句。
古今汉语判断句的不同在哪里?
2)古汉语判断句的类型
3)古汉语判断句的活用
判断句的活用是指某些名词作谓语的句子,主语和谓语两个概念之间不是同一关系,也不是类属关系,在逻辑上不表示判断,但在句型结构上与判断句相同,这样的句子,可认为是判断句的活用,是一种特殊的判断句。有三种类型:
比喻式判断句
压缩式判断句
因果式判断句
4)古汉语判断句中的“是”字
2.被动句
1)什么是被动句?
指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受动者,这样的句式就是被动句。
主语+动词(谓语)+宾语(行为对象)
2)古汉语被动句的类型
无标志的
有标志的:
于字式
见字式
为字式
被字式
3.语序
或者又叫词序,即句子成分在句子中的位置。是指词或短语在句子中组合的先后次序。汉语的词或短语充当句子成分时,在句子中的位置次序是比较固定的。一般说来,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定语、状语在中心语之前,补语在中心语之后。这些语法规则是古今汉语所共同的。但是在历史发展中古今又有所不同。这里就把一些特殊的语序拿出来进行古今对比。
谓语前置
宾语前置
数量成分的位置
4.双宾语句
略
5.句子成分的省略
略
6.古汉语常见的习惯句式
第六单元
一)文选
略
二)古代汉语常识(简要介绍一下)
代词 副词 介词 连词 助词 语气词
第七单元
一)文选
略
二)古汉语常识
古书的注释
1.为什么要学习古书注解?
2.古注概述(历史发展情况)
3.古注的类别与名称
4.古注的体例
注疏体
集解体
5.古注的主要内容
6.古注的术语
7.学习古注应取的态度
第八单元
一)文选
唐诗宋词(部分篇章要求背诵)
二)古代汉语常识
诗律
1.诗体
2.近体诗的格律
1)句数
2)押韵
3)平仄
四声
平仄格式
粘对规则
近体诗平仄的基本格式
拗救
避免三平调
关于“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4)对仗
五言律诗“仄起仄收”、“平起仄收”、“仄起平收”、“平起平收”四种格式的平仄。
1)仄起仄收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平起仄收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3)仄起平收式: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4)平起平收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词律(略)
总结一下本学期所讲内容,讲一下考试的情况及如何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