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医学的个体差异】

经常在门诊听一些家长说起:“那个谁谁家的女儿咳嗽吃了这个药就好了,我家儿子也去买来吃了,为什么效果不好?”“谁谁家的孩子拉肚子,吃了什么什么就好了,我家的怎么不奏效。”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个体差异有关。
举个例子,乐乐读小班的时候,班上27个小朋友,在相邻的两周内,有10个小朋友相继出现了典型的手足口病症状,有3个小朋友仅出现发热及口腔疱疹,另有14个密切接触的小朋友没有出现任何症状。再比如,“甲流”暴发的时候,有些人感染后仅出现轻微的咽痛、流涕症状,有些人却很快进展为呼吸衰竭。这就是“因人而异,个体差异”。
正因为疾病、药物反应均存在个体差异,才需要医生的存在。如果生病后,每人症状都一样,同样的症状服用同样的药物效果都一样,我看就不需要医生了,大家对照书本买药便是了。
正是因为疾病存在个体差异,所以医生看病的时候,不会说“绝对”的话,不是“留一手”,而是尊重客观事实,对患者的负责,对生命的敬畏。
正是因为每个人对药物产生的反应可能不一样,所以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有人受用,有人不受用了。
了解了个体差异,希望大家不要再去盲目跟风自行下药。这里面有两层风险:同为感冒,症状可能不一样,该药对他的症,未必对你的症,同样的药物对同样的症状未必有同样预期的效果,需要专业的分析和判断。尤其是小宝宝,自行下药风险大,未必对症,反有副作用。
了解了个体差异,希望大家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别人感冒3天就好了,有些人需要10天才能恢复。为什么同样的病毒感染,有些人只是打个喷嚏,有些人却进展到肺部感染。http://s3/mw690/bc89fb9dtx6D8NaoqtAd2&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