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教师如何做试卷分析

(2016-09-04 07:50:00)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教师如何做试卷分析作者:红狐狸

教师如何做试卷分析

教师进行试卷分析是从整体上分析教学情况。试卷分析应安排在考试成绩统计结果出来以后进行。教师撰写的一份完整的试卷分析报告应包括:命题评价、成绩统计、存在问题、改进措施等。

1、命题评价

(1)命题覆盖范围:覆盖了哪些章节,与课程标准和考核说明的要求是否一致,有无超纲的情况,在能力要求方面考查是否恰当。

(2)题量大小、难易程度:试题本身的难度、深度是否与课程标准、教学要求相符,有无偏题、怪题等。

可用双向细目表进行统计(例:某校期末八年级物理双向细目表)

 

 题号

考查知识点

能力要求

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

分值

估计难度

统计难度

1

物理单位(学生身高)

理解,识记

联系生活实际

2

0.85

0.9

…23...

运动与静止(神五)

掌握

培养学生爱国情感

 2

0.8

 0.78

 

注:表中“能力要求及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不一定每个题目都有体现,有的话注明即可。估计难度一般为教师根据经验得到的估计值,统计难度为根据抽样试卷统计出的结果。

2、成绩统计

(例:八年级11班物理考试情况统计表):

 

  参考人数

51

优秀[80分]人数

12

及格[60分]人数

39

最高分

99

最高分人数

2

平均分

66

标准差

17.50分

差异系数

27.3%

难 度

0.64

    

做试卷分析需要进行数据统计,下面就有关概念和统计方法介绍如下:

(1)抽样统计:

 进行质量分析时,平均分、标准差、全卷难度等用全部考生的分数进行统计,但涉及每个题的情况就需要抽取部分试卷进行统计,这就需要抽取样本试卷。样卷尽可能考虑各个层次学生都有,这样才能更有代表性。按照统计学要求,样本量一般不小于30,所以对一个总人数较多的级段可以取学生总数的5%~10%,但对一个班级抽样时可以取20~30人。样本抽取好后要做序号标记,以免重复统计。

 (2)优秀率、及格率、分数段:

 优秀率计算一般有两种统计方法,一种是分数达到某个值为优秀,多用于水平性测试,比如期中、期末考试,要求达到80分以上,这时优秀人数即为80分以上人数;一种是达到前多少名为优秀,多用于年级整体分析和升学成绩的目标分析。优秀率=(优秀人数/总人数)×100%,及格率计算同优秀率。

 (3)难度和得分率:

 全卷实际难度值=全体学生的平均总分/试卷总分

 全卷抽样难度值=抽样学生的平均总分/试卷总分

 比较上面两个难度值可以看出抽样的代表性。如抽样难度值>实际难度值,说明抽样学生的程度偏好。另外从上式看出,难度值越大题越容易。

 某题难度值=抽样中某题平均得分/该题满分

 难度值在命题评价上叫难度系数(介于0和1之间),在答题这个方面实际也等于得分率(习惯上把小数转换成百分数)。

 (4)标准差和差异系数:

 标准差实际上反映了考生的两极分化程度,因此标准差应越小越好。在统计学上标准差有计算公式,现在老师们可用Excel帮助统计,有现成的公式。使用方法如下:

 在Excel中已经选定好的分数下面的空格中,点菜单栏的“插入”——函数——统计——STDEVP,检查数据区域正确经确定即可。其它函数如平均分(AVERAGE)、求和(SUM)、条件统计(COUNT)等都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得到。

 (5)各班、各学科:

 比较的差别可以看出某班、某学科的各层次学生情况。

 比较某班、某学科平均分、差异系数与全校该学科的平均分、差异系数的差别,可以看出该班、该学科的总体情况和分化情况。

3、存在的问题的写法建议

(1)通过学生考试的分数,可以发现一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从卷面情况看,可以看出学生答题的具体问题。

(3)教师做问题分析不能局限于一次考试中发现的问题,也不能仅根据卷面情况就做出判断,应根据教学经验,联系学生近期学习、生活表现情况,充分挖掘分析,才能比较准确地找到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4、教学改进计划或改进措施的写法建议

只要问题查找清除,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是不困难的。当然对一些技术性问题、教学方法问题可以根据需要请教其他教师或学习有关书籍。

如果想写好,你得分析试卷和学生考试成绩两个方面。

试卷出得如何要分析它的信度、效度。学生成绩是否正态分布等。

学生考得如何要认真统计学生各项的得分,当然可以采取抽样的方法,分析学生各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能力的形成情况,答题的方法的掌握得,最后根据分析下出自己的结论,基本就可以了。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