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人化世界”的认识论思想概论 (一)

标签:
转载 |
“人化世界”的认识论思想概论(一)
http://s14/mw690/4cc69969gd908e3809f6d&690(一)" TITLE="[转载]“人化世界”的认识论思想概论
也采用另外一个标题:对于唯物认识论的反思与扬弃(一)
现代科学发展到了相对论、量子力学阶段,发现人们对于量子态的认识内容依赖于人的观察过程;皮亚杰从心理的发生发展来解释认识的获得,并应用到科学认识中,他一再强调认识的建构是通过主客体的相互作用的。现代信息论、系统论、超弦理论、全息论、膜理论等等科学哲学的不断发展,对于认识论的思想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催生新认识论思想的出现。而一种新文化的出现、发展,也会伴随新认识论思想的萌芽。
新的认识论思想的出现,也必然要反思过去的唯物论的认识思想的局限,认识到唯物论的认识思想到底错在哪里?
那么,人的意识是如何反映客体存在的呢?下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本文不象过去那样以哲学史的角度为主来分析、阐述认识思想,而是以现代科学的常识为基础来分析、阐述新的认识论思想。
一、唯物论所看见的“客观事物”
http://s7/mw690/4cc69969td8d0cf414ce6&690(一)" TITLE="[转载]“人化世界”的认识论思想概论
从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开始:人们看见一个蓝色的杯子在那里,辩证唯物论认为是人的感觉意识对于客观事物的客观反映,即使没有人的感觉和意识去反映它,它仍然是蓝色的杯子在那里,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事物。
如果没有科学的进一步发展,那么,唯物论这样的观点就会被认为是符合经验与常识的、当然正确、不证自明的观点。这样的认识思想的错误,也就不容易被人们发现。然而,科学却不断的发展了,从而发现了唯物论的客观反映的认识思想的局限和错误。
依据科学的常识,人们现在已经知道了客观中没有颜色,是人们的感觉意识将一定波长的电磁波反映成为了蓝色的颜色;客观中没有实体杯子,是人们的感觉将一团无规则运动的分子集合反映成为了实体杯子。
科学发展到了现代量子力学阶段,能够用量子态的内容来认识客体事物了。还发现人们所认识的量子态的状态内容,依赖于人们的观察过程而形成的,进而反映成为了原子、分子、实体杯子等不同的认识反映内容。都不是客观事物本身的存在内容,也不是对于客体的客观反映内容。
简单的讲,现在看来,人们在看认识对象的过程中,客体与媒介、主体(包括感觉和意识)共同构成了一个认识系统。作为认识对象的客体(我们依据现在科学的内容先想象为一团连量子力学都还没有搞清楚的微观粒子集合)在媒介(光波)作用下,将它的信息传递到主体那里,被人的感觉所吸收、转换,再被人的意识转换、建构、改变成为了蓝色杯子的反映内容,并共同形成了一个认识反映的系统整体存在。在这个认识系统中,客体的存在与认识反映内容在这个认识系统中便不可分割。认识反映内容作为一个认识统一体而建构形成,与客体的存在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认识系统整体中的存在内容,于是表现为将这个蓝色杯子的意识反映内容投射到客体那里去了。于是,在人的眼睛中,就好象看见了客体是蓝色的杯子了,就看见了蓝色杯子在那里了。
二、意识的客观反映与建构反映
认识是主体主动收集认识对象(客体)信息的主动行为。在一定条件下的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在主体的意识中形成对于客体的相对稳定的反映内容,也可以称为认识反映内容。在认识反映内容的基础上,主体对于这些认识反映内容的不断的意识加工,包括记忆、联想、语言、概念、分析、抽象,演绎、综合、思维的进一步的意识加工,都属于主体对这个客体的认识内容。
那么,这样的认识反映内容是主体对于客体的客观反映内容还是建构反映内容呢?
1、唯物论的意识的客观反映
唯物论的客观反映的认识思想的内容是比较丰富的,它还包括:认识的反映内容是物质决定意识,主观符合客观、客观检验主观的思想,认为“尽管人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是客观实在的主观反映”,还有客观真理、客观规律、可知论等一系列的思想内容,它们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唯物论的客观反映的认识论思想体系。
辩证唯物论的客观反映的认识论思想,可以通俗的阐述为:客体有蓝色的存在,所以,人的感觉和意识才能产生对这个蓝色颜色的“复写、摄影”的客观反映内容,而看见蓝色;有一个客观存在的实体的杯子,所以,人的感觉和意识才能产生对这个实体杯子的“复写、摄影”的客观反映内容;客观世界有一个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所以,人的感觉和意识才能产生对这个规律的“复写、摄影”的客观反映内容,而认识到这个客观规律内容。
1)对于唯物论的客观反映思想和客观反映过程的分析
对于唯物论的客观反映思想和客观反映过程的分析中,如果人的感觉意识要能够对客体事物进行客观的反映,必须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对于客体局部信息的复写、摄影,以及反映内容与所认识的客观事物原材料之间有一个确定的对应关系。下面分别对唯物论的这两个客观反映的认识内容进行分析。
第一、先分析唯物论的“复写、摄影”的客观反映过程和内容
还以前面人们对于蓝色杯子的认识为例子。依据科学的常识,唯物论的感觉意识没有将一定波长的电磁波 “复写、摄影”的反映成为一定波长的电磁波,而是改变反映成为了蓝色,而蓝色不是对一定波长的电磁波的 “复写、摄影”的客观反映;人们的感觉意识也没有将一团无规则运动的分子集合“复写、摄影”的客观反映成为无规则运动的分子集合,而是改变反映成为了实体杯子,而实体杯子不是对无规则运动的分子集合的“复写、摄影”的客观反映。现代科学已经认识到了微观粒子和量子力学这里,认为任何事物不断的追问下去,都会到微观粒子和量子力学这里。而人们的感觉没有将一团处于量子态的微观粒子集合“复写、摄影”的反映成为处于量子态的微观粒子集合,而是反映成为了实体杯子,而实体杯子不是对处于量子态的微观粒子集合的 “复写、摄影”的客观反映。
2)客体的认识反映内容之间的关系
对于认识反映过程和内容,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描述。就象客观事物是x,人的认识感觉意识的建构过程是f,认识后的内容是f(x),唯物论没有认识到x,而将f(x)当作了x。而唯物论只有在人的感觉对认识客体进行“复写、摄影”的客观反映的时候,才能使得f(x)=x。
但是,现代科学知识告诉人们,人的认识过程中,认识客体的局部信息经过人的感觉意识的吸收、转换、建构后,发生了变化,是无法对认识客体的局部信息进行“复写、摄影”的客观反映的。
科学对于实体杯子的不断发展、不断证伪的认识内容,从实体杯子,到分子集合、原子集合、微观粒子集合、量子力学的量子态的认识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都是对于同一个客体x的不同的f(x)1、f(x)2、f(x)3等等的认识内容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客观事物x的不同内容,也不是体现x与f(x)之间的关系。
唯物论还会常常用认识的精度误差来进行辩解。不过,科学实验测量的精度是在不同的条件下所测量的认识内容之间的比较、分析,是不同的f(x)之间的比较、分析,而不是在唯物论的客观事物x与测量内容f(x)之间的比较、分析。因为科学并没有认识到客观事物x的内容,那么,唯物论的以精度的误差来阐述测量内容符合唯物论的客观反映的思想,也就没有了基础和根据了。
所以,只要承认人的感觉意识对认识客体的信息要进行吸收、转换、建构、改变的过程,那么,人的意识就没有认识到客观事物内容、没有认识到没有被人的感觉意识改变之前的客观事物的内容了。而唯物论的认识思想的错误,就在于将人们所认识到的、经过了人的感觉意识建构改变后的认识内容,当作了客观事物内容了,当作了认识到了客观事物内容了。
唯物论的相对真理问题:
唯物论经常会用相对真理的观点来辩解,认为人们认识的局限是属于相对真理的范畴,是不能苛求唯物论一下子认识到客观事物的全部内容的。然而唯物论的相对真理也属于其客观真理的范畴,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反映内容。这样的客观真理却只能有认识数量的增加、认识范围的扩大,而不容许有证伪、否定的内容。因为不依赖于人的感觉意识、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事物、客观规律内容,怎么能够被人的意识的不断发展而被不断证伪、修改、修正呢?然而,科学的认识内容却是在不断证伪中不断发展的,不能被证伪的内容不是科学的内容。所以,唯物论的属于客观真理的相对真理思想和内容,不是科学的内容,与科学无关。
所以,辩证唯物论的认识思想,认为人们能够对客体进行客观反映的思想,是难以成立的。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并没有认识到任何客观事物内容的,那么人的意识对于客体的反映在哲学上是什么反映呢?
2、意识的建构反映
建构原来是一个借用自建筑学的词语,原指建筑起一种构造。后来在哲学中被用来指对结构和建造的逻辑的表现形式。在皮亚杰(Jean Piaget 1896-1980)的建构主义思想中,建构被应用到了认识过程中。皮亚杰从心理的发生发展来解释认识的获得,特别是对于科学认识的内容。他一再强调认识的建构是通过主客体的相互作用的。他认为逻辑、物理、数学的认识都同样是不断建构的产物。其建构过程则依赖于主体的不断活动,将认识的客体的内容建构成认知结构,认知结构又不断地建构,从比较简单的结构到更为复杂的结构的认知过程。
在本文中,我们将建构应用在哲学认识论的内涵中,描述人的意识对客体信息的转换、再建造的过程中,人的意识在对认识客体的信息进行吸收、转换、、改变、重新建造的过程,就是认识过程中意识建构的过程,叫做意识对客体的建构反映,所形成的意识内容,就是意识的建构反映内容。
那么,如何从理论的深化来把握认识的建构反映过程和建构反映内容呢?
1945年,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发表《关于一般系统论》论文,提出一般系统论的基本思想。现在,人们认为系统是由一些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部分(子系统)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功能的一个有机整体。
根据现代系统论的思想,人的主体与认识客体相互作用而形成了一个认识系统。在这个认识过程中,作为子系统的客体、媒介与主体相互作用,客体的存在信息被主体的感觉和意识转换、建构,并建构成了一个新的认识系统。作为认识系统整体存在的认识内容―――如前面例子中我们看见的蓝色杯子的认识内容,是主客体相互作用所建构起来的新的认识系统的整体状态。作为认识系统的整体状态而存在的认识内容,已经不同于系统中的客体、主体、媒介等任何一个子系统的内容了。人们也无法从这个认识统一体的存在状态和内容中,如蓝色杯子的内容中,分割出客体内容、主体和意识内容了。
在这个认识系统中,客体的存在与认识反映内容在这个认识系统中便不可分割,作为一个认识统一体而建构形成,于是表现为将这个蓝色杯子的意识内容投射到客体那里去了,与客体的存在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认识系统整体中的存在内容。人们无法从这个蓝色杯子的系统内容中割裂出客体来(当然也无法割裂主体意识来),于是,人们就看见认识对象是蓝色的杯子,就看见了蓝色的杯子在那里了。
这个认识过程,也说明了客体、媒介、主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认识系统,人们的认识反映内容是这个认识系统中建构的新的认识统一体的整体体现。
意识之外是否有客体的存在?人们也不能否定它的存在。客体子系统只能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所建构的认识系统中,才能被主体感觉和表现出来,被主体的意识建构反映为一个认识内容。人们在这个认识系统中知道了客体子系统的存在,但认识不到客体子系统的存在内容,而只能认识到被主体反映成的认识内容。所以,是主客体相互作用所共同建构的一个认识系统中所建构出来的认识内容。
将这个认识系统的整体内容当作其中的任何一个子系统的内容,都是错误的;当然对这个认识系统中的任何一个子系统的否定,也是错误的。
如果以量子力学的观察过程与塌缩内容来表达:认识客体是弥漫的波函数包,在主客体建构的不同的认识系统中,由于人的感觉意识的建构过程,客体的存在信息向着人的主体的观察过程和感觉意识的建构过程而呈现波函数塌缩的过程,而在认识反映系统中被建构成为了各种认识内容。塌缩应该发生在主客体相互作用所建构的认识反映系统中,是客体向着人的主体而呈现出的塌缩内容。
3、 意识建构的三个层次:
在认识反映过程中,第一层次的建构反映过程和内容是人的感觉意识对于客体的最基础的、初始的、直观的建构反映过程和内容。如一个没有学会语言的婴儿,却能够分辨、喜欢不同的颜色那样的直观。
科学正是证明了人们所认识的所有认识内容,包括颜色、声音、实体杯子、量子态等,都是主客体相互作用而建构的认识系统中建构的整体内容、依赖于人的感觉意识的建构而存在。
从科学对于颜色、声音、实体杯子的认识内容的分析,可以看出它们都不是唯物论所说的客观事物内容,而是人的感觉意识在主客体相互作用中所建构的认识统一体的认识内容,离开了人的感觉意识的建构,客观是没有颜色、声音的,而科学到了量子力学这里,也没有认识到不依赖于人的感觉意识建构的客观事物是什么?
科学的实践也是主客体相互作用而建构认识统一体的实践,而形成具有可重复性的认识内容的实践,而不是唯物论的客观检验主观的实践。唯物论的客观反映思想,不符合科学实践和逻辑的观点,是没有被科学所实践过、实现过的思想。
所以,唯物论的本体论与其认识论无法自恰,因为唯物论的认识论的客观反映的思想违背基本的科学实践过程和内容,在认识反映的第一个层次就出现问题了,违背了科学的基本常识,所以是错误的认识思想。
第二层次的意识建构是语言符号的建构内容。是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上,意识的语言、概念的加工、建构。唯物论在辩解中往往将意识认识内容中的语言概念的变化当作主观的内容,来混淆并否定人们所认识的事物内容是包含了人意识的建构反映内容的,来维护唯物论的客观反映、认识客观事物的思想,就失去了科学的基础了。
人意识的抽象、分析、思维、创新的过程和内容属于识建构的第三层次的内容,将人的意识建构和思想内涵不断推向深刻和高级的发展过程。
4、镜子成像的复制、摄影现象
镜子成像的复制、摄影现象,经常被唯物论用来证明对于客体的客观反映的例子,然而现在用基本的科学常识来分析,就发现不是唯物论的客观反映的过程和内容:
现在,又将光媒介照在了这团包围着微观粒子的电子云所构成的集合上,反射后又再被一个镜子(这个镜子的质量必须很好)反射,而后被人的感官眼睛所接收、转换,而被人的意识建构反映成了实体杯子B,当然我们也同样理解实体杯子B也不是对作为客体的一团包围着微观粒子的电子云所构成的集合的复写、摄影的反映。
对于这两个被我们意识建构成的实体杯子A和B,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建构过程是相近的,只要作为中介的镜子的质量很好,人们就认为实体杯子B和实体杯子A很相似,或者说是实体杯子B是对实体杯子A的复制,但是,都不是对作为客体的一团包围着微观粒子的电子云所构成的集合的复写、摄影的反映。
辩证唯物认识论将人们通过主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意识建构形成的实体杯子B对实体杯子A的复制、相似现象,替换为人们的意识建构内容对作为客体的一团电子云团所包围的无规则运动的粒子集合的复写、摄影的反映,并将认识内容A当作了客观事物的原材料,来证明它们的客观反映的认识思想,是违背哲学思维和逻辑的,也是违背基本的科学常识的。
三、“人化世界”的存在
“人化世界”的基础是主体在认识的过程中,客体存在的能量信息被人的感觉所吸收、转换,被人的意识建构反映成为了认识反映内容,体现不可分割的认识统一体系统存在内容。在认识反映内容的基础上,主体对于这些认识反映内容的不断的意识加工,包括记忆、联想、语言、概念、分析、抽象,演绎、综合、思维的进一步的意识加工,都属于主体的认识内容。这些认识内容的集合就构成的一个人认识的世界:“人化世界”。体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关系而建构的认识系统的存在。
“人化世界”的提出和揭示,成为哲学思想的一次深化。在哲学原来的客观世界、主观世界中,揭示并确立了“人化世界”的存在,有利于更合理的描述人的认识过程,有利于规范并发展认识论的思想。
“人化世界”的思想的技术点:
1、通过现代科学的不断发展的认识内容和现代科学的范式来证明“人化世界”中的建构反映思想,便于在现代科学的研究、发展中确立、发展这样的认识论思想;
2、是用系统论的范式来阐述的认识论思想,进一步确立了认识反映内容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所建构的认识系统中形成的这个认识统一体的确立,为以认识后的进一步拓展奠定了一个基础。从而将过去的物自体与表象的思想内容与现代系统论的思想结合起来,便于在系统论的基础上扩展这样的认识论思想,也同时扩展了广义的系统思想;
3、用“人化世界”的认识思想将不仅包含了认识反映过程的内容,而且还包含了人的主观思维、情感、道德等内容,从而用“人化世界”将认识论的哲学引向以人的思维、内心、道德为内容的人的生命整体的哲学开启了基础,从而将哲学回归了人的本身。
当人们睁开眼睛去看客体的时候,已经进行了无比复杂的信息能量的转化、建构过程,将量子力学都还没有搞清楚的处于量子态的事物,建构成为了人们所看见的事物样子。所以,人们睁开眼睛所认识的声色世界,不是辩证唯物论的客观世界,而是“人化世界”。
而辨证唯物的认识思想是 “复写、摄影”的客观反映思想,是意识能动的、直观的、本质的、理性的客观反映。即使唯物论加入了实践的内容,也无法弥补唯物论的认识思想将人的意识对客体的反映内容当作了客观反映内容而不是建构反映的内容的错误思想。
对人们所认识的一切事物内容,都与人的意识建构有关。迄今为止,人们所认识到的事物内容,都是 “人化世界”的存在内容。人的认识的不断发展,也是在 “人化世界”中不断发展的。
四、“人化世界”中的实践与真理
1、科学研究中的实践与真理
所以,实践的检验过程是 “人化世界”中相互作用所建构的认识统一体的认识反映内容与主观内容之间的检验。而不是唯物论的客观对主观的检验。不是客观x对于主观内容的检验,而是与f(x)对于主观内容的检验。
3、“人化世界”的真理
A、在主客体相互作用说建构的认识反映系统中进行检验。
附录:“盲人摸象”
http://s15/mw690/4cc69969td8d0d29cfc2e&690(一)" TITLE="[转载]“人化世界”的认识论思想概论
图1-2 (图片来自于网络)
唯物论经常用它来比喻如果每个人只从一个局部去认识问题,就不能正确的认识客观事物。认识局部客观事物与没有正确认识全部客观事物的区别,就通过这样浅显的例子而表达出来了。
可是,现在来分析,唯物论的客观事物x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建构的客观存在。人的感觉意识对于认识客体的建构反映过程是f,建构反映后的认识内容是f(x)。所以,我们现在来反思,一个正常人看见的大象是x吗?显然不是,而是f(x);盲人由于没有正常人的眼睛感觉,所以,他们的感觉对于认识客体的建构反映过程用r来表示,他们反映后的认识内容用r(x)来表示。
依据常识,正常人的感觉意识的建构反映过程比盲人的感觉意识建构的反映过程要高级,所以,正常人用他们认识反映的f(x),自然看出盲人反映的r(x)是错的。那是正常人用自己相对优越的感觉意识所建构的认识反映内容f(x)为标准而进行的比较、判断。而正常人也没有用客观事物x来进行比较、判断。
所以,人们用自己的感觉意识过程f为基点,以主客体相互作用所建构的认识反映内容f(x)为标准,来认识、判断各种主观认识内容、认识过程。
而人们通常的认识深刻的判断,是智力高级的比较,如下棋、游戏等,也不是唯物论的物质决定意识的认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