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申报中学高级教师典型课例教学设计(原创)

(2015-11-08 19:18:36)
标签:

教育

分类: 化学、材料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无为县高沟中心学校  叶成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从宏观的物质世界跨进微观的物质世界的第一课,对于学生认识宏观物质的微观组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为进一步探究为进一步学习后面的离子、化学式和化合价等相关知识奠定基础。因此,本节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分子、原子的存在;认识分子的特征并能够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2)过程与方法:学习通过观察生活、实验探究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所得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逐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3.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分子的三大特征,以及应用分子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和微观想象能力。

二、教学方法

    分子、原子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完全是陌生的,在小学自然、初中生物、物理课中都接触到分子和原子。但是,分子、原子究竟是什么样的粒子,学生缺乏准确的内部表象。由于分子、原子既看不见也摸不着,所以,学生要真正建立明晰的分子、原子概念是较为困难的。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主要采用了创设问题情景法、实验探究法、启发教学法和分析归纳法。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注射器、烧杯、量筒、蒸馏水、酚酞试液、浓氨水、品红等。

四、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一)生活情景再现

【引入】从试着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走过花园里闻到花香,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易于晾干,蔗糖溶于水。为了解释上述现象,还需走进物质的微观世界,引出物质是由及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进入情景

学生思考

再现生活情景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激励探究热情,产生探究欲望,引起悬念。

【提问】大家知道其中的奥秘吗?

【导言】今天的课将把我们带进一个微观世界,为我们解开其中的奥秘。

【板书】课题1 《分子和原子》

 

引领学生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

(二)科学手段,证实分子存在。

【介绍】科学技术的进步早已证明,物质确实是由微小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的,现在我们通过先进的科学仪器不仅直接观察到一些分子和原子,还能移走原子。

【课件展示】苯分子、硅原子的照片。

【板书】一、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

观看图片

讨论、思考、归纳。(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再次点题,启迪思维让学生置身于特定文化背景的学习情景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阅读课本,思考交流,引出性质。

【板书】二、分子的特征

【设问】:我们以水分子为例,究竟有多小呢?下面请听水分子的自述。

嗨!同学们,您们好,很高兴地认识您们,您们知道我是谁吗?我是水分子,我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在每一滴水中我们水分子大约有1.67×1021个。我这么小,当然你们人类用肉眼是看不见我的。如果用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数完哩。我想请你们猜一猜当我们分子聚集在一起构成水时,我们是静止吗?彼此之间是否会存在空隙呢?

【板书】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但却是真实存在的。

 

想象、理解:分子质量和体积有多小?

思考、交流、归纳总结分子的第一点性质。

 

 

采用”水分子的自述”让学生感知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运用具体的数字和似人化的手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引导探究,培养能力。

【设问】:分子还有哪些性质?

【实验探究】教材P49“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1.向盛有约20mL蒸馏水的烧杯A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2.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3.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有什么现象发生?【讨论】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你认为分子有哪些基本特征?

【板书】2、分子总是在不断在运动。

【设问】分子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演示实验】分别向盛有冷水和热水的两个烧杯中,同时滴入少量的品红(不要搅动烧杯中的水)静置观察。

现象:品红在冷水中扩散得慢,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

【板书】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

【思考与讨论】从以上实验你们得到什么启发?请举例  

【议一议】

1、为什么墙内开花墙外可以闻到花的香味?

2、为什么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易于晾干?

 

 

 

学生观察现象,思考讨论,归纳总结分子的第二点性质。

 

 

 

 

 

学生思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对比实验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逐步引导,抽丝剥蚕”的方法将学习推向深入,使“分子存在,并不断运动”的抽象、枯燥知识化为生动形象的画面,使深奥的知识变得浅显而易于理解。

(五)继续探究、获取新知

【设问】1+1=2是一个永恒不变的等式吗?

【演示实验】等体积的水和酒精混合后观察体积变化

现象:混合后体积减小

【板书】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思考与讨论】物质三态的间隔的大小怎么样?构成物质分子间隔可以改变吗?

【实验探究】桌上放着两个矿泉水瓶,一个空瓶,一个装满水,用力捏,感觉被压缩的难易程度。

现象:气态物质比较容易被压缩;液态物质较难压缩。

结论:气体间隔>液体间隔

固体

液体

气体

【投影】固体、液体、气体物质分子间隔

  

 

 

 

 

【提问】从以上实验你们得到什么启发?请举例,你可知道热胀冷静缩的原理了?

【板书】气体分子的间隔大,易压缩;固体分子的间隔小,很难压缩。

 

 

对比、思考、交流、讨论,观察现象,归纳总结分子的第三点性质

 

学生动手实验

 

 

 

 

 

思考、交流、讨论,观察现象,归纳总结

借助宏观现象来帮助学生想象微观事物,理解微观事物。

 

 

 

 

培养学生观察、类比能力和操作能力,使学生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

 

让学生真正知道实验结果的得出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感受化学就在身边

 

 

(六)总结评价、形成体系

【总结】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还有哪些疑问?

2、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方法?

3、学完本课题你还有哪些收获、启示与发现……

 

学生自我小结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加强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七)随堂训练:

1、以下生活、学习经验,不能说明微粒之间有空   隔的是(     

     打气筒能将气体压缩 

     酒精和水混合,总体积变小

     物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海绵能吸水

2、选择左栏的“实验现象”和右栏“解释”之间相关的项填在答案栏中。

实验现 象

解 

答 案

(1)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体积小于100mL

A.分子很小

(1)(   

(2)酒香不怕巷子深

B.分子之间有间隔

(2)(   

(3)一滴水中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

C.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3)(   

3、打开食醋瓶盖时,闻到了刺激气味,表明微粒在_________;食盐能溶解在水里,说明组成物质的微粒间_________。

4、在试管中的滤纸条上A、B、C处各滴上一滴无色酚酞试液,再向试管口处棉花团上滴一些浓氨水,可以观察到A、B、C处无色酚酞试液变色的顺序是______,由此可证明 _______________。

 

 

 

 

 

 

 

 

 

一般基础的学生练习1-3题,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尝试解答第4题。

 

 

 

 

 

 

 

分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八)布置作业、加强巩固

课后习题3、4

课后巩固

五、板书设计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与原子》第一课时

一、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

二、分子的特征: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但却是真是存在的;

            2、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3、分子之间由间隔。气体分子的间隔大,易压缩;固体分子的间隔小,很难压缩。

六、教学反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