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舆论事件中的蝴蝶效应

(2016-11-02 18:15:52)
标签:

杂谈

蝴蝶效应

大意为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于两周后在美国得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即初始条件的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巨大的影响。


“蝴蝶效应”不仅存在于气象系统中,也常用来解释舆情现象。在互联网时代,其传播是从有序到无序,再到新的有序的循环过程,其结局具有不可预测性。


网络舆情监测中的“蝴蝶效应”


网络舆论热点形成路径呈现“蝴蝶效应”。网络舆论热点在传播系统中呈现了典型的“蝴蝶效应”,其初始条件很可能就是一个帖子或网站上的一条小消息,引起众多有关因素的卷入,进而使矛盾不断升级,事态爆炸性扩大或骤然倒向变更,导致事实信息的走向偏移和舆论评价的压倒性倾向。如虐猫事件最初发自一则网络视频,事件本身是违背社会道德和人类情感的,然而基于此,愤怒的网民对当事人发起了人肉搜索,将虐猫女子及拍摄者的照片做成“通缉令”广泛传播,甚至有人“悬赏追凶”,进而使虐猫事件的矛盾激化达到顶点,虐猫女子成了十恶不赦的舆论征讨对象,无法保障自身的隐私权,道德谴责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异化为诅咒谩骂的语言暴力。


这里确实体现了一个热点和信息互动的过程,再如“范跑跑”事件也是由范美忠本人的一篇博客文章启动,经过很多人的传播与质疑,舆论评价方向朝多角度发展。而这种舆论在互联网上传播会更低成本、更快速、传播更广,由于蝴蝶效应,任何一个微小的浪花都可以渲染成一个大事件。但是有些人的行为通过网络的放大,可能已经超过了其本人应当承担的责任,对当事人的惩罚有失合理,酿成轩然大波,并出现了网络暴力的倾向。在网络舆论热点生成过程中,还有许多类似事件不胜枚举,都是“蝴蝶效应”的最好注脚。


互联网时代,舆论场中的蝴蝶效应明显。对舆情监测工作而言,应做到监测的全面性,谁知道哪儿的一只“蝴蝶”就引起一场“风暴”,而让人措不及防呢!



优讯,舆情监测专家

为您免费服务!


监测范围全:电视、报刊、网络、论坛、微博、博客、微信、客户端

舆情发现早:5分钟发现舆情,自动预警不延误

监测分析强:新闻首发、传播广度、情感判别、舆论走势、汇总图表…

服务客户多:近20家国家部委、560多家地方政府机构、600多家知名企业


舆情监测,首选优讯!

私信小优申请免费使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