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库尔勒,《大唐西域记》第一国阿耆尼国领地。
“阿耆尼国东西六百余里,南北四百余里。国大都城周六七里,四面据山,道险易守------”这是玄奘法师记载的阿耆尼国(焉耆)大致轮廓。听闻当代考古发掘中,由于在焉耆县境内的故城遗址有好几处,一时间对阿耆尼国故都的位置难以判定,最终根据《大唐西域记》的描述,敲定为现在焉耆县城西南约12公里处四十里城子镇的博格达沁故城为阿耆尼国故都。玄奘在阿耆尼国待得并不自在,他结拜哥哥的高昌国与阿耆尼国之间有太多恩怨,导致阿耆尼国王连马匹都不肯给他换。仅仅在阿耆尼国停留一天之后,玄奘的队伍便匆匆离开,赶往龟兹国。阿耆尼国的故城博格达沁,是我在库尔勒周边要探寻的第一个地方。
http://s9/mw690/003rY5pSzy7nl4mOJiU58&690
在乌鲁木齐参加完婚礼,我乘火车往库尔勒方向,中途的吐鲁番决定不再停留,直接前往库尔勒的前一站焉耆。焉耆县城在库尔勒以北约50公里处,而博格达沁故城位于焉耆与库尔勒之间的四十里城子镇,距离焉耆县城约12公里。
在火车上,我大致计划了一下库尔勒的行程。到焉耆县城探寻博格达沁故城之后,我继续前往库尔勒市区,第二天逛逛库尔勒老城区,再去库尔勒东约60公里的博斯腾湖,尝一口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博斯腾湖的水,欣赏一下一半湖水一半沙漠的奇景,就算不枉此行。漫步库尔勒市区是有必要的,库尔勒所处的地理位置,无论是古丝路,还是新丝路,都是淘金者们南来北往,东行西去的重要聚集地,积淀了丰富的多元文化。据说位于市区的巴州博物馆是一栋很别致的建筑,设计灵感源自古丝路上的烽燧,更可贵的是里面陈列着有3000多年的小河公主古尸,很值得一看。
火车开出乌鲁木齐南将近三小时,行驶了四百多公里后,抵达焉耆站。焉耆并不被常规旅行者纳入行程中,这里的火车站较为冷清,零星的几个出租车司机都懒得搭理我。我沿着站前的和平路往县城中心走,边走边打听前往四十里城子的公交车,但得到的信息很有限,要么说车很少,要么说没有,要么我听不懂他说什么。我下午还得赶到库尔勒去,不能在这里耗费太多时间,好不容易找到一辆出租车愿意去,往返八十元,价格略贵,好在他会讲普通话。沿着乡村小道颠簸半小时后,终于来到向往已久的博格达沁故城。然而所见到的景象,难免让人失望,若不是看到有几堵突出的残墙,很难相信眼前这片杂草丛生的荒原是曾经宏伟高大的博格达沁。历史的车轮将有一千多年的博格达沁碾压得破败不堪,荒原中突起的部分大概是曾经的建筑吧,低洼的地方可能是街道,还原场景只能靠丰富的想象力。如今的博格达沁,可怜到旅游局都看不上,当然,若真圈成景点,那将更加苍凉,至少羊群都不会来了。周边的村民也没看上荒废的博格达沁,低洼的地方是一片一片纯白的盐碱地,想在这搞种植是徒劳的,幸好在突起的土包上还能长出杂草,顽强的骆驼刺与杂草竞争着这有限的生存空间,唯有杂草能吸引牧民驱赶羊群过来。要深入故城遗址腹地里去,需要要穿过茂密的骆驼刺,杂草丛中或许还有毒蛇,险路重重,我选择放弃,在边缘地带待了十几分钟后,决定返回县城继续搭火车到库尔勒,出租车师傅很开心。
http://s7/mw690/003rY5pSzy7nl4tHeJ0d6&690
http://s6/mw690/003rY5pSzy7nl4tK6zz55&690
在库尔勒,挂牌的青年旅舍就只有一家叫龙行的,在网络上获得的消息,这家青旅的老板是旅行界的一号人物,我半信半疑,毕竟这年头虚假广告太多。但对长途旅行的人来说,住青年旅舍是最优的选择,所以下火车后,我毫无选择的前往龙行。龙行离库尔勒火车站很近,步行即可到达。龙行在一栋看似废弃的建筑三楼,庆幸的是招牌足够大,容易辨认。老板并不在店里,打扫卫生的大姐说,老板李哥在铁路上上班,晚上才过来,白天基本由她值守。这算是我见过最山寨的青旅,青旅的前台通常是年轻且喜欢旅行的小姑娘。我确信了之前在网上看了虚假广告,并没有和大姐多聊,办完入住手续便让她带我到房间。青旅的大厅看上去陈旧,发黄的老照片,发黄的地图,覆盖着发黄的墙,墙上黑色的涂鸦更让大厅显得灰暗。我漫不经心的看着这墙上的老照片,大多数的照片中有一个相同的人物,带着眼睛,从黑发到秃顶,从颀长到墩圆,有一些还是和知名考古教授的合影。我问前台正在织毛衣大姐,照片中多次出现的是什么人物,大姐一惊讶,似乎是惊讶我居然不知道,但她还是很开心的告诉我,照片里就是他们的老板李哥,然后便叽里呱啦地讲起李哥的过往来,乐此不疲。她一边讲还一边找书,找出了7、8本放我面前,告诉我这都是李哥参与编辑的,让我读一读。大姐的讲述,让我改变之前的判断,认定李哥确实是旅行界的一号人物。我问大姐,为什么如此宣扬老板,大姐说,李哥没有把她们当佣人,闲着的时候,会开车拉她们出去看古迹,给她们讲历史,李哥说要多了解历史活得才有味道。员工对老板几乎是崇拜,这是我之前所没见过的。于是,我对晚上能见到李哥充满期待。
待到夜幕降临,其实已经是北京时间二十二点多了,新疆的日落比东南通常晚两个多小时。我在房间里正在用笔记本处理工作,听见有人敲门,是前台大姐,告诉我李哥回来了。我内心有些许忐忑,觉得像李哥这样的人物,见着我这般的毛头青年,大概会不屑一顾,客套一下随意聊聊吧。事实上,李哥是个让人感觉随和的人,脸上总挂着微笑,只要愿意和他聊,总有聊不完的话题,尤其是关于新疆历史古迹的。在听我讲过在库尔勒的大致行程后,话语权基本就在他那里了,李哥可谓是库尔勒周边户外探险及自驾方面专家级的人物,提到博格达沁故城,他几乎把故城的前世今生讲了个遍。说到一半湖水一半沙漠的博斯腾湖,他非常自豪,这条的路线是他多年前开发的,至今未被旅游局圈占。聊到楼兰古国、小河遗址、罗布泊---,李哥意识到我们这块历史知识的欠缺,建议我们先到巴州博物馆看看,然后再与我们细致讲述。我和李哥聊天的没多久时,加入了一位台湾兄弟。在聊天之余,我们得知李哥明天及后天休息,于是提议让他开车带我们去一半湖水一半沙漠的博斯腾湖,李哥开始犹豫,告诉我们只有两人不划算。其实包他的车,费用已经很便宜,我们商议就两人包车后,他才欣然答应。
库尔勒的第二天。中午时分,李哥如约在青旅楼下等我们,伴着李哥的历史人文课,我们向博斯腾湖进发。博斯腾湖的部分已经被旅游局圈占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但有李哥的带领,我们看的是博斯腾湖不一样的美,当然所走的道路就会崎岖许多。在沿着平坦的柏油路走了一个多小时之后,汽车向左岔进了被一条乡村土路劈开的芦苇荡,芦苇荡一望无际。沿着颠簸的土路又开十几分钟后,到了一户维族人家的旁边,便是路的尽头。也可以说不是尽头,因为与路相接的是一条水道,依旧是这条水道将广袤的芦苇荡劈开,如果有船,沿着这条水道可以划向博斯腾湖的深处。幸运的是,我们在这里见到了船,需人力划桨的小渔船。李哥说,在水道的前方不远,可以欣赏到野生睡莲群。在与船主商议后,他乐意划船带我们去逛一圈。船离开岸边,沿着这芦苇荡里不宽不窄的水道缓缓向睡莲群划去,若要让我形容这里有多美,我会告诉你,与电影《大话西游2》里朱茵一开始撑着竹筏划过的芦苇荡一样美。实际上,更美的还在前方,水道渐渐被睡莲占领,水面也渐渐开阔起来,仅接着,一片庞大的野生睡莲群就盛开在眼前,六月正是睡莲盛开的时节。船越往前划,睡莲越发挤满了湖面,每划一桨都得小心翼翼,害怕伤害到这群美丽的精灵,在睡莲群的远处,环绕着的依旧是一望无际的白色芦苇荡。我想,当年拍摄《大话西游2》时,导演应该不知道此地。
http://s12/mw690/003rY5pSzy7nl6DWkoXfb&690
http://s14/mw690/003rY5pSzy7nl6E8bo13d&690
http://s16/mw690/003rY5pSzy7nl6EhVCf1f&690
http://s16/mw690/003rY5pSzy7nl6eGWon5f&690
http://s6/mw690/003rY5pSzy7nl6eOe7X75&690
http://s5/mw690/003rY5pSzy7nl6eYL9W24&690
http://s11/mw690/003rY5pSzy7nl6f3Ss27a&690
http://s12/mw690/003rY5pSzy7nl6femkHdb&690
离开芦苇荡,汽车沿着一条乡村公路绕湖边前行,沿途会经过大片的棉花地、向日葵地,时不时会穿过一些少数民族村庄,若是到夏末秋初,白色和黄色拼接的大地是无与伦比的。再往前走,公路离开了湖边,路的两边开始荒凉,戈壁和沙丘成片出现,偶尔出现的几棵胡杨让这里显得不那么寂寞。大约半小时后,公路再次回到博湖边,一半海水一半沙漠的梦幻博斯腾湖(古称西海)便出现了。脱下鞋子,走上沙丘眺望远方的湖面,来一张与海水和沙丘的合影,能让无数人羡慕。我们并没有见到最美的一半海水一半沙漠,下午的太阳不太给面子,海水略显苍白,沙漠略显苍白。李哥是这里的常客,在他眼里,最美的时候是下午有阳光斜射在沙丘上,沿着沙丘边缘,一半是阴影,一半是金黄,金黄再延伸到湖里,又有了一半的蓝。沿着乡村公路再往前开大约10分钟后,公路便消失在沙漠当中。就在这公路尽头的沙丘上,是看博斯腾湖日落最好的地方,离日落的时间还有将近一个小时,我们爬上沙丘,坐在沙丘边缘聊天等待,然而天公依旧不作美,没有看到被余晖映红的湖面,也没有看到层叠的火烧云,连阳光穿过云层缝隙挥洒在湖面上的场景都是奢望,快乐的聊天成了最大的收获。
http://s13/mw690/003rY5pSzy7nlgncw6Ufc&690
http://s15/mw690/003rY5pSzy7nlgnhg2q7e&690
http://s3/mw690/003rY5pSzy7nlgnz0xI42&690
http://s11/mw690/003rY5pSzy7nlgnL1Y64a&690
http://s6/mw690/003rY5pSzy7nlgnZ0QR15&690
http://s3/mw690/003rY5pSzy7nlgoai5A92&690
http://s11/mw690/003rY5pSzy7nlgoklOq2a&690
http://s3/mw690/003rY5pSzy7nlgotRaqb2&690
http://s11/mw690/003rY5pSzy7nlgoD4joca&690
http://s3/mw690/003rY5pSzy7nlgoGM9A02&690
http://s9/mw690/003rY5pSzy7nlgGoQqYf8&690
http://s12/mw690/003rY5pSzy7nlgGrCDVcb&690
李哥对于今天没让我们看到最美的博斯腾湖略感愧意,但和我们过得很开心,决定明天免费拉我们去郊外村里采桑葚。其实我想摘香梨,库尔勒香梨最出名,然而在这个季节是妄想。
库尔勒的第三天。和李哥约好的是下午去采桑葚,上午我有充足的时间去巴州博物馆。巴州博物馆离青旅不远,我决定步行前往。路边几个老大爷打了一桶水做墨,愉快的扛着扫帚一样大的毛笔沾水在地上写字,他们丰富的乐趣着实让我竖起大拇指。巴州博物馆是很值得一逛的,不仅是的博物馆的建筑地方特色浓郁,也不只是保存完好的满屋干尸让人震撼,东归文化展厅内,蒙古土尔扈特部族举部东归的传奇壮举,我至今还印象深刻。博物馆对面不远处有一家托克逊拌面,是当地人的最爱,赶在中午饭点基本要排队,我在这里解决了午饭。
http://s9/mw690/003rY5pSzy7nlgN2NTie8&690
http://s16/mw690/003rY5pSzy7nlgMGvoPef&690
等到下午太阳逐渐西去,阳光不那么炽热,李哥如约在青旅楼下等我们。采桑葚队伍甚是庞大,汇集了李哥的各色朋友,有铁路同事、退休教授、出租司机,加上我们两人,塞满了7座的商务车。老同志们都毫不秀气,采桑葚携带的家伙一色的盆和桶,我对一下午时间能将它们装满表示怀疑。汽车沿着主干道驶出城区,不久后拐到飘满枣花香味的乡道上,很快就到了郊外的维族村庄,村庄很宁静,除了路边水渠里的流水声,就剩下我们这群人的喧哗声了。高大粗壮的古桑树生长在水渠边及各家各户的门前,李哥说他们并不养蚕,就为吃桑葚。在南方,养蚕的桑树每年冬天都需要剪枝,树冠不会很高,新枝上发出的肥大桑叶才是蚕的最爱。树木虽有主,但当地淳朴的维族村民并不介意外人采摘,有的还取来协助爬树的工具,从掉满一地的熟桑葚判断,他们自家也吃不完,何不做个顺水人情。大量熟透的桑葚掉在土地上,蚂蚁们搬运不过来,在太阳的烘烤下很快就化了,果汁融入到泥土中,便和泥土结成了紫黑色的块。我告诉同来的台湾兄弟,往紫黑色的块上面撒一些核桃、葡萄干,再用碾子碾压过,切割起来,传奇的切糕就做成了,他相信了。带来装桑葚的盆和桶,单靠从树上一颗颗采摘将它们装满,今天绝无可能,然而有李哥,什么都变得很容易。在大伙儿的肚子填饱桑葚后,李哥从车后备箱里取来了一张大床单和一个可伸缩的钩子,让大伙儿将床单在树下展开,他用钩子挂着树枝摇晃,桑葚便如雨滴般下落在床单上,又往中间的凹陷处滚,被压做一团转移到盆里桶里,盆和桶很快就装满了。这样收集桑葚已经没法直接食用,老家伙们要带回家熬果酱。
http://s7/mw690/003rY5pSzy7nlgSv0W236&690
从郊区采桑葚回来,天还敞亮,李哥又带我们逛库尔勒市区团结路一带的老城,老城已无往昔的繁华,破旧的街巷还在。如今已更名为团结清真寺的加麦清真寺是老城地区的标志建筑,站在寺旁枝繁叶茂的小白蜡树底下,李哥给我们讲述库尔勒最近300余年的风云历史,阿古柏如何在这里建立短暂的政权,又如何被左宗棠击败------。晚上我们请李哥吃饭,感谢他带我们愉快的玩耍。饭后李哥邀请我们去他家做客,他继续津津乐道跟我们讲述新疆人文历史,丝绸之路上的四大文物盗贼,斯文·赫定如何发现发现古楼兰,罗布人村寨的过去与当今,东归的土尔扈特部族在奥琴峡谷如何击败哥萨克并与哈萨克结了世仇------。不知不觉到了凌晨2点,我们才起身返回青旅。
库尔勒的第四天。十足睡了一个懒觉起来,收拾好背包吃过午饭后,便赶到火车站,准备乘车前往下一个目的地-库车。在火车站站台上,我见到一张熟息的面孔,他拿着扩音器在重复的喊“候车乘客,请站在安全黄线以内”,他便是铁路职工李哥。
未完待续,带着《大唐西域记》走新疆(三)稍后发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