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秀讲院

分类: 远方的风景 |
隐秀讲院
怀仁慕德之吕
隐秀讲院在船码头北约400米的山岙之中。登上码头北面的爬山石阶,曲径通幽,约行200步,穿过一座玲珑剔透的青石牌坊,峰回路转,眼前便是雨华岙,古樟中隐现着黄墙青瓦。山门石匾为“隐秀讲院”,系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所题;旁挂本山妙善大和尚所书的“普陀山佛教文化研究所”的大木牌。山门左右分别蹲立着一对铸工精巧的京式铜狮,威猛雄壮。
研究所副所长、隐秀讲院监院净曼法师是香港觉光大师的法子、天台宗第47代传人,秀外慧中,学识渊博。他说,本庵是明万历年间神宗皇帝的内侍张随命名的。张随是为了奖励山僧如秀和他的弟子性昙修建普陀寺有功,修建工作完成后,协助如秀禅师建一座庵在这里隐居静修,故名“隐秀庵”。
张随对普陀山的佛教建设事业贡献很大。他是顺天(今北京)文安人。明嘉靖年间选人内书堂,为内侍。万历三十年(1602),两至普陀,重建普陀寺藏经殿。三十三年正月,复奉诏赍金督造普陀禅寺,鸠材度工,亲杂匠役间,精打细算,策划甚善。日常除一菜一饭外,绝无他需。三十五年,纂辑山志。三十七年和三十九年,奉诏两度斋施僧众。他在山共8年,除修建“护国永寿普陀禅寺”外,还先后重建朝阳庵、真歇庵,创建娑竭龙祠、三圣堂、莲花桥(又名永寿桥)、隐秀庵等,并为题额。寺僧感激他劳苦功高,特建祠祀之。
清顺治十八年(1679),四世孙僧寂童及普授等重建。康熙间僧广愗等续建,“林石幽秀,梵宇精严,为西南冠”。庵后有点头石,相传大士说法,顽石亦为点头。清代裘琏《隐秀庵赠舜衷上人》诗云:
幽谷精蓝满, 行行隐秀遥。
林深能做雨, 峰转不闻潮。
顽石生公点,丹泉仙尉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