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世奇人》导读
(2017-06-27 09:27:44)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看,老师把这些目录都打出来了,从这本书的目录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那陆老师想问问大家,我拿到这本书,想先读读蓝眼这本书可不可以?
你看,这本书是每个奇人单独一篇,互不干扰,因为本书是一部短篇小说集。
3.所以,同学们翻开一本书,首先一定要看看目录,因为目录有助于我们选读、跳读,那么现在那么多目录中,你最想了解哪个奇人故事,猜猜看,这个奇人奇在哪里?
人物奇
1.同学们,看你们读得这么津津有味,老师也想带领大家来读一读《苏七块》和《蓝眼》这两位奇人故事。
请关注大屏幕
1.阅读竞赛现在开始,对与错咱们用手势来表示。请拿出课堂的导学单,看到第一大题了吗?等下每答对一题,你可以在相应的地方打一个五角星。
(因为他只要看到是真画,他的眼睛就会闪着蓝光)百分之五十答对了。
(因为他的近视片非常的厚,厚的有点发蓝)是呀,如果不戴眼镜闪蓝光,那是妖精了。回答对了,给自己加一颗星。
第二题:选择题
(因为,他凡是给病人治病,都是要七块银元的。)你读懂了他的规矩是吧。所以你觉得广告牌立这个比较合适。
选二的(我觉得一般医生接骨都是很痛的)选二的同学是不是觉得无痛接骨是苏七块最绝的绝活,对不对?
(我觉得广告牌一般都是写优点,不会写缺点,所以不会是三)你觉得收七块银元才给看病这是一个让人难以理解的规矩对不对,所以你觉得
所以从文章的关键语句来看,选择二的同学回答正确了,能得一颗星。
第三题:选择题
--------辨真假
横线处,填入哪一个答案最能体现蓝眼的奇
①一双蓝眼
②双眼有神
③关灯看画
选三的说说理由(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关灯看画。)
是呀,关灯看画辨真假是蓝眼的一个绝活,这里最能反映蓝眼的奇,我发现你们班的同学很了不起呀,通过快速默读就能捕捉到人物形象,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去认识更多的奇人。
故事绝
1.陆老师知道,你们在学《刷子李》这篇课文时,学到过小说情节一波三折的写作方法,画了这样的情节图,感受到了故事的绝。
其实绘制这样的图是有方法的,你们先是跟随曹小三找师傅身上的白点,把三处出乎意料的发现划下来,想想曹小三当时的心理,然后根据这些句子画画情节图,并像老师那样也写上关键词。
现在我们能不能也用这种方法,试着来读一个完整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是关于《苏七块》的故事,请同学们快速的,认真的默读,在一些关键的语句上,你可以圈画一下,这样更有利于你画情节图。默读完后,请在你们的导学单上立刻画上《苏七块》的情节图,好吗?这个最高奖励是三颗星。
老师也想画一画情节图,可是跟你们想的稍稍有些不一样,你看,老师找到了这么几个关键的语句,当我看到,这个句子时,你猜我在旁边写了什么关键词?
老师的情感体会是不是比你们要稍微细腻一点呀。其实,一般小说和电影在情节上都会设置一个又一个的意外,让人的心理随之跌宕起伏,这就叫做一波三折。比如我们刚刚本册中学到过的《金钱的魔力》、《桥》
同学们,你知道吗,《俗世奇人》又出第二部了,它之所以销量那么好,就是因为每个奇人故事都是一波三折,把故事写得神乎其神。建议大家在读奇人故事的时候也能画画情节图,以便更好地体会故事之绝。
语言妙
我们说读一本小说不仅要关注人物和情节,我们还得关注它的语言对不对。
1.现在请同学们快速地读读《苏七块》,把你们认为精彩的语句画下来。
是呀,冯骥才的小说技巧就是不但会看、会听、还会想。把想到的东西写出来,这才叫精彩。我们关注赛不够关注赛后面的内容就更了不起了。
咱们再来看看《苏七块》,谁来读读带有“赛”字的比喻句。你觉得哪一个比喻用得特别好。(形象、简洁)
①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颏kē儿一绺[yī liǔ山羊须,浸了油赛的乌黑锃亮zèng liàng。
②他呢?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
2、你们的语感真是不错!有怎么样的语言,就有作者怎么样的风格。我这儿有一张作者的名片,咱们快速地浏览一下。
出示:冯骥才名片:冯骥才出生于天津,善用天津方言的表达方式,被誉为“津味”小说家。他的小说语言幽默风趣,干脆利落,善用比喻、夸张,体现了天津人的独特个性。津味语言写天津奇人,《俗世奇人》是他津味小说的巅峰之作。
看到了吗?幽默风趣,干脆利落,善用比喻。夸张,这就是十足的天津味。就是我们同学在小说当中可以感受到的天津味,说到津味语言啊,在这本小说当中比比皆是,比方说:把酒婆喝醉酒的状态写得惟妙惟肖。
作者干脆利落的,用了形象比喻,把酒婆喝醉酒的样子写得惟妙惟肖。她接过酒碗,举手扬脖,碗底一翻,酒便直落肚中,好像倒进酒桶。待这婆子两脚一出门坎,就赛在地上划天书了。
比方说,作者用了《张大力》这篇文章中,张大力举着石锁就像举着一把花,用了夸张的语言把他的力气写出来了。
再比方说,写泥人张,台上的嘛样,他就捏的嘛样,语言干净利落写出了他(手巧)
3.同学们再来读读这段文字,说说与语文书的第一段有什么不一样?
任嘛甭放。
是的,同学们想不想读一读这段文字,如果你能把“任嘛甭放”这个词语读好了,天津味就出来了,想不想读读,赶紧练一练吧。
同学们不容易呀,杭州人说天津话,真是不容易。
同学们人教版的语文书是给全国很多地方的小朋友看的,要使人人看得懂,所以要用普通话的形式来呈现的,尽量不用地方方言,这样交流起来才方便。但是原作的津味是不是更浓呀,咱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老师给大家一个绝招,你把任嘛甭算读好了,天津味就出来了。
好,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俗世奇人》了解了这是一本短篇小说集。学习了看目录猜读、看幻灯片快速阅读、提取信息的方法,了解了两篇故事的基本内容,还用画情节图的方法,体会了一波三折的写作方法,并且细细的体会了作者的津味语言,相信你对冯骥才本人与《俗世奇人》一定想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希望你们回去好好阅读,你一定会有别样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