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博常设展回顾之佛风遗韵(二)

分类: 展览 |
咱们继续看造像,不再是造像碑,而是24K纯造像。
天王像,仅剩头部,身子计入历史的战损。片片稍微后期改良一下,让其散发出小资调调的光芒。
再看一个
和前一个相反,这个是项部以上不知归处。所谓“庞氏造药师佛坐像”,说明此乃药师佛(但对观众不重要),主家乃“庞氏”。哪个“庞氏”需要再探,但可以肯定不是那位名叫查尔斯-庞兹(Charles
Ponzi,1882-1949)的意大利冒险家。不过想知道庞氏到底是谁、还多少需要点探险家的好奇精神,故可以看看造像侧面。
哦,有人物,很可能就是供养人,且左右两侧均有,放大看。
有字儿,分别写的是“清信士庞鉴仕佛时”“清信女郭显荣仕佛时”,这庞鉴和郭显荣显然是两口子,男左女右不含糊。所谓“清信士”、“清信女”,就是“优婆塞”“优婆夷”的意译,就是男居士女居士。
下面则是完整的造像了,且是立像,且体量还可以。
一佛一菩萨,一北周一北齐,可以看出北周的明显拙钝,北齐的审美就高了,气质流淌。嗯,所以最后北周把北齐灭了。
但赏造像还是看审美不看成败,再把北齐美菩萨细端详。
侧面
没有胸,扁身材,这和唐的那种隆胸审美不一样。看身上的服饰璎珞
你仰视她,她俯瞰你,面目带着清秀。
北齐亡于精神病人和铯魔,但北齐的东西艺术上就是好啊,展厅里还有这么两件佛头:
现场你可以各个角度距离的看,但给人展示照片,就需要位置关系的经营,需要明暗色调上的变化。比如可以这样(照骗):
其呈眠状,萌态释然;过之则媚,不及则呆。我发盆友圈赞其“美释迦”
………………
佛教造像有这么几大类,石窟寺里不可移动的造像,比如敦煌莫高窟,山西云冈石窟。供奉在寺院或塔内或宅中的,可以移动的造像和造像碑。
就是先按可否移动分为两大类
不可移动的有依山而凿的大型雕像(也有泥塑的,但个头也不小),和满布中小型造像浮雕的中心柱窟。
可移动的里面再分造像和造像碑。
可移动的里面的造像有中型的,比如这篇提到的,也有小巧的,比如下篇将要提到的。
可移动的造像碑体量一般都在中等,鲜有巨型或微型的。
从依山而凿的大型石窟寺雕像,到体量中等的木构建筑寺院里供奉的石雕造像,到石雕造像碑,到居家使用的小巧型背屏像(下篇三讲),佛教与世俗的化学反应越来越弥漫。加之清代藏传佛教几成国教,金铜造像在中原地区成为标配,石雕造像艺术终于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而靠铸造而成的金铜造像,算是当时流水线产品,一个范铸出来的,既缺乏斧凿刀刻的精细度,也不可能有工匠刀法上的个人感染力,纯作为一种办公室桌面摆设罢辽。
未完待续……
前一篇:省博常设展回顾之佛风遗韵(一)
后一篇:省博常设展回顾之佛风遗韵(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