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中)

分类: 读书笔记 |
然后说一下同父异母这个问题。书中后半段是她的传记,我摘一些概要。
林徽因的母亲何雪媛是林长民的续弦。她来自浙江小城嘉兴,家里开着小作坊,属于典型的小家碧玉。林长民原配是门当户对的叶氏,两人系指腹为婚,感情淡薄。叶氏早早病逝,来不及留下一儿半女。何雪媛在这样的情况下嫁入林家,名为续弦,实与原配无异。对于一个小作坊主的女儿来说,已经是祖(去)坟冒青烟的喜事了。但何雪媛并不幸福。她大字不识,又不会女工,脾气也不好。因此,她和丈夫没有任何共同语言。她也不理解林家上下那种读书人的作为:一家子聚在一起吟诗作对,讲历史典故,针砭时(去)弊,激扬文字。她不懂,更没有兴趣,她觉得算计升(去)官(去)发(去)财的途径才有意义,这些丝毫没有实用价值的行为有何用呢?
林家人很快发现他们根本是两个世界的人,于是他们不再跟她费口舌,丈夫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她试图参与一些家务事,但那套小作坊带来的行事做派根本入不了婆婆的法眼。甚至连佣人也把她的指挥当耳边风,他们只听林徽因的奶奶——这个优雅干练,有文化的女人的话。而何雪媛呢,不论是才女需要掌握的琴棋书画,还是传统家庭妇女需要做到的带娃女红,她都不会。她是个小殷实家庭里的老幺女,媳惯了刁蛮任性,如今却遇上一个异常强势和能干的婆婆、
何雪媛就这样在书香门第中煎熬着,性格渐渐变得暴躁,喜怒无常。特别是女儿林徽因被公公婆婆带走教读书识字这件事更让她感到孤立无援。何雪媛常常无故冲小徽音发脾气,过后又后悔甚至哭泣起来。林徽音战战兢兢的和母亲相处着,不知如何是好。父母的言行势必会影响孩子日后的人生。何雪媛给了林徽因性格上负面的影响,至少急躁是其中之一。几十年后林徽因仍然和母亲住在一起,两个急躁的女性处在同一屋檐下,冲突无可避免。她在给费慰梅中的信中说:“我自己的母亲碰巧是个极其无能又爱管闲事的女人,而且她还是天下最没有耐性的人。刚才这又是为了女佣人……我经常和妈妈争吵,但这完全是傻帽和自找苦吃。”
林徽因无法令人放松的母女关系成了她一生的精神包袱,金岳霖如此评价何雪媛:她自己因为非常非常寂寞,迫切需要与人交谈,唯一能够与之交流的就是徽因,但徽因由于全然不了解她的一般观念和感受,几乎不能和她交流。其结果是她和自己的女儿之间除了争吵以外别无接触。她们彼此相爱,却又相互不喜欢。
何雪媛和林徽因的关系,就像她和丈夫林长民一样,无话可说,说话必争吵。何雪媛就在这种“无话可说”“无事可做”的状态下,直到她八十多岁去世。她的一生中经历了两件大事情,一是给自己51岁的女儿送终,二是几年后给女婿送终。为她送终的,则是她的女婿的续弦。
何雪媛是旧式的人,林徽因却是新式的棉袄。林徽因的童年并非单纯愉快,母亲何雪媛由于得不到丈夫的宠爱和家族的肯定,生出抱怨之心,总会无休止地数落女儿。从那时候起,徽因的内心深处就交织着对父母又爱又怨的矛盾感情。她爱儒雅清俊、才华横溢的父亲,却又怪他对母亲冷淡无情;她也爱着给她温暖和爱的母亲,又不满她总在怨怼中把父亲推得更远。年纪小小的林徽因背上了城年人强加的沉重包袱。她既要在祖父母、父亲面前当聪明伶俐的“天才少女”,又得在母亲面前做个让她满意的乖顺的女儿。
在林长民身上的歇斯底里,并不能为何雪媛换来一丝来自丈夫的温情,何雪媛是家中最后一个知道丈夫林长民要纳妾的人。一开始,她以为这个叫“程桂林”的新人要么是新式大学(去)生,要么是风艳的交(去)际花,没想到娶回家的也是个目不识丁的俗气女人,长得还很一般,年纪还不小了。一般来说女儿长相随父,儿子长相随母。你看前面林恒的照片,颜值和林徽因差很多。因为程桂林颜值低,林长民颜值高,下图为林徽因父女俩合影,老帅锅了,不用化妆就能直接演偶像剧那种。
可是这样一个低颜值高年龄的女人,居然把林觉民的心给牢牢抓住,乐此不疲。何雪媛不服气,这个比她还俗气的女人唯一的强项就是嘴甜,嗲声嗲气,说话轻声细语,识的眉眼高低,从来不发脾气。面对何雪媛对她的怒气,二太太好像感觉不到一样,照样温言软语跟她搭讪。这位二太太,文化水平不高,却用高情商获得了大家的赞美。
林徽因七岁时,奶奶游氏去世,一直对其怀有复杂感情的何雪媛在葬礼上失声痛哭。这个女人是她的“敌人”,也是她的偶像。恨、忌妒、崇拜在她被抱怨占据的内心交织。也许,林徽因的父亲并非薄情之人,只是,他与妻子并无任何爱的交集。就如同大多数包办婚姻,枕边人未必就是心中所想的那一个,却仍然要努力维持这段关系,将就着走下去。大半生与肺病做着抗争的林徽因也清楚地了解这些吧。多年后,林徽因又一次被推到一个旋涡的中心,始作俑者是三个爱她的男人。也正是这几段感情让她遭到非议。天意?人意?谁说得清楚呢!
…………………………
她是那个畸形的家庭中唯一能与他交流的人,不经意间,他把不应该让她背负的重担交予了她。她一生的繁华和努力隐藏的酸楚,都与这个男人息息相关。
虽然林长民在家的时间极少,但他仍不失为一个好父亲。他心性开朗,特别喜欢跟孩子们在一块儿。林长民爱那一大群孩子,但最爱的还是长女林徽因。她天资聪敏,早早就在父亲和大姑姑的启蒙下读书、识字,并开始为祖父代笔给父亲写家书。在父亲眼中,林徽因不仅聪慧,而且“驯良”“知道理”,早早领会大家庭的人情世故。或许在城人看来,家里有这样的孩子实在难得,可是,对于只有七岁的小女孩来说,这样的家庭环境是否有些残酷?原本应该和玩伴们肆无忌惮争抢糖果玩具的年纪,却因为长辈有意无意的施压,学会了察言观色,学会了在大人们的纷争之间做出权衡。
林长民对林徽因的爱是复杂的。林徽因把家务事打理得井井有条,心无芥蒂地爱护着异母的弟妹,对二娘尊重有加,固然让离家在外的林长民欣慰。但从另一方面理解这份父女之情,林徽因的文化修养也占了重要的部分。林长民是一个文人,但不幸的是他的妻(去)妾都是文盲。他和她们身处两个世界,他的满腹才情和济事救帼的抱负对她们来说如同天书。林长民的内心是寂寥的,无人应和,他必须努力用最浅白的语言和妻(去)妾交流,以免她们听不懂。只有这个从小跟随祖父母和大姑学媳的长女能懂得他,可以用文人的语言与他对话交流。不知不觉中。林徽因成了林长民在这个半旧半新的家庭中的唯一的同类、知己。
林长民对林徽因的影响如此地大,他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他“清奇的相貌”、“清奇的谈吐”(徐志摩语)在林徽因的身上传承下来。父女双方都对彼此怀有复杂的情感,这样的情感对林徽因来说甚至成了一块石头。父亲的冷漠让母亲成了妾,她怨他;刚刚懂事的时候,她留恋父亲给予的片刻温暖,再大一点,又开始同情父亲的寂寥。一个过于理智的人,反而会在爱恨之间挣扎不断。毫无疑问的爱,却无法爱到忘记缺点,不能爱得忘我;那被恨占据了的爱,更没有让人心安的纯粹。城人后的林徽因在爱情和婚姻中也是这样理智着,被有些人评论为“只爱自己”。
林长民参与讨(去)伐张(去)作(去)霖的占事槟败去了,殉了自己的道——蚬政。而女儿林徽因,一夜长大。林长民生前不曾为自己辩解,林徽因也没有为父亲申诉半句。林徽因以一个平辈人的身份理解着林长民。
…………………………
对梁思成
这对恋人终于结成了伴侣,从此将共度漫漫人生,一切尘埃落定。大概是因为从一开始就知道结局吧,所以没有多少惊喜,一切都很安静。梁、林二人的婚姻,成为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美谈,多少人在称赞他们的郎才女貌,相敬如宾。他们有共同的追求,谁也没有遮掩谁的光芒,如此的交相辉映着。占争和疾病没有分开他们,而是让他们更坚定地握紧彼此的手。
结婚之前,梁思成曾问林徽因:“有一句话,我只问这一次,以后都不会再问,为什么是我?”林徽因回答他:“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准备好听我了吗?”这个答案就像林徽因这个人一样,太特别。
林徽因二十一岁时,父亲林长民死于占乱,何雪媛无所依靠,只能跟着女儿女婿一起生活。她在女儿家中指手画脚,对佣人们的工作胡乱干涉,林徽因说她,她就跟林徽因争吵,闹得家中人仰马翻。林徽因纵使觉得万分委屈,可如果是梁思成稍微流露出一点儿对何雪媛的不满,林徽因立即就会勃然大怒。自己再不满自己的母亲,也不愿意别人有不满,尽管这种不满并非过分和恶意。后来梁思成也学乖了,丈母娘做的再不好,他也不吭气。外表优雅温婉的林徽因,脾气却相当急躁,梁思成和她在一起,大多时候是谦让的,朋友们干脆赠给他“烟囱”这个绰号(意为出气筒)。下图为一家四口。从照片能看出林母满脸苦瓜,是个脾气很大的人。
梁思成肯定是最面善的,让你忍不住都想抱抱他,但有时候两人争论起专业问题,梁思成就会用知(去)识分(去)子特有的固执对林徽因寸步不让,最后难免演变成家庭战(去)役。梁思成在林徽因死后续弦的时候娶了林洙,不免也有这方面影响,因为林洙爱钱,爱虚荣,只要你给与她这些,她就不跟你争对错。生活中自己的另一半如果总要自己让着,那也不免很辛苦。林徽因生性要强,永远有忙不完的事儿,身体又不好,一旦心有余而力不足就忍不住发火。她发火不会歇斯底里,但语言暴力伤人,冷冰冰的眼神让人心情跌到谷底。林徽因自己也清楚自己的缺点,什么样的事情到她这里就会放大。
和母亲何雪媛的关系成了林徽因一生的纠结与梦魇(按林徽因的说法是地(去)狱),何雪媛对林徽因很失望,林徽因未能如她所愿,变成满眼都是仇恨的人。在何雪媛的意识中,这就是女儿背叛了自己。但另一方面,林徽因又没有背叛何雪媛,这反映在她对爱情始终是不适应的。有人说何雪媛只是不善于表达自己的爱,是刀子嘴豆腐心,这个观点是不对的。何雪媛毫无疑问对林徽因是有爱的,但在释放爱的同时,也在等比例的释放恨意,或者按心理学的专业术语叫做“攻击性”。那种真正的不善表达自己爱的情况,表现出来的是虽然表达不理想,但会对自己的表达不理想表现出悔疚歉意,会试图去改正(尽管不一定能改正)。而林母何媛媛的情况是,她首先看重的是对方是不是能够宽容自己的“刀子嘴豆腐心”,而自己几十年来一直没有试图去改正。这样的“母爱”,我们可以用类似道理的“父爱”去理解,有些男人,沉迷于酒精,喝多了就打老婆打孩子,酒醒了就痛哭流涕就悔恨就下跪,但是下次还要喝多。林母的做法,说明她是严重缺爱的,这样的人能给予他人的爱也是有限的,她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情感得失,这点就和林徽因不一样。林徽因也是缺爱的,但她能给予他人相当多的爱。有人说缺爱不是林母的错,怎么讲,你可以说是林父或者林奶奶的错,但不是林姥爷姥姥的错,事实上,林母从小被娇生惯养,可没有受过挫折,问题就在这里,少年顺风的她婚后受到挫折一蹶不振。
林母何雪媛对林徽因的又一个影响就是,争强好胜,每次在太太会客室的争论中,必须要自己获胜。这是因为来客都是倾慕其的男人,因而很容易妥协,实际上,并不是每次都是林徽因有道理的。换作女性,就不一定会对林徽因那么包容了。
未完待续……
前一篇:27
后一篇: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