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交东仙洞(下)

分类: 文保古迹 |
去西仙洞是机动安排,我估计上午要是彻底探完东仙洞他们就不一定去西洞了,这是有点不甘心,咬牙再把西洞看喽。说咬牙是因为体能。西仙洞的地貌比东仙洞要好走很多,平坦,有土壤,就可以有耕地,实际上也看到了村落。虽然很小,可却是住人的。他们问路的时候还遇到了个美-女。美-女没照片,需要看视-频。
途中路过一个地标建筑,新建的寺庙。
过了三教寺再往山里走就呈现一派原始风貌了,天儿真蓝啊,空气也是香的,这里没有见到牛,但能看到牛脚印。
沟谷下奇特的岩石地貌,石灰岩山水冲刷下的结果。
走了一个又一个一公里,最后前方探-路的都不好意思再骗-人说“快了快了最后一公里了”,终于,来到了一座寺-庙前。
据攻略和问路,这座老庙就坐落在西仙洞口上。进去探洞,没法进,需要滑车才可以。找附近的洞口看看,也不是。具体看视-频吧,我没顾上拍照片。
西仙洞等于是也没成功进去,需要专-业-设-备。据说里面有钟乳石,“神水池”、“试心石”这样的景点,还有人发现过古代瓷片,大概是古人祈雨的祭-祀用品。抄点文-献-资-料吧,据清光绪八年(1882)的《交城县志》记载:“口仅二、三尺,容一人伏而入。三十余步稍宽可直身行,又一里,比前更高阔。顶石多下垂,形如笋。又一、二里,石壁阻路,下通一穴,围五尺,其深不可测,惟闻水声淙淙,有土人因求雨曾入穴底。西向复通一洞,直行一里许有水自西北至东南,上有坑木横卧,故不敢渡。每大旱,附近州县乡民斋沐入洞,取水,无不辄应。”
西仙洞没进去,原路返回,坐车,从风力发电机那条路走,沿柳林河滩行。柳林河为汾河支流,曾经是当地重要河流,近几十年工-业-化造成断流,只剩河谷了。岭底村半路休息时他们发现滩地上长有地皮菜,都在那挖,我是没劲,自己抽-烟。地皮菜我们这里土话叫“羊鼻涕”,我家就叫“地耳”,羊鼻涕太难听了。
看完这个庙就坐车回家。天完全黑下来了,饥肠辘辘,有人提议饭店吃了再走,还是算了,哪家家人没给留着饭提心吊胆的。回了家那个恶洗,我这身上泥人一个。还好,人完整的回来了,休整几天就好。
完
前一篇:收藏的一些杂七杂八图片(十)
后一篇:古交东仙洞(下)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