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鹧鸪天》北宋·苏痒(醉眠小坞黄茅店,梦倚高城赤叶楼)

(2019-03-12 11:26:03)
标签:

诗词

注释

译文

赏析

分类: 喜欢的词

【原文】

鹧鸪天

宋代苏庠

枫落河梁野水秋。淡烟衰草接郊丘。
醉眠小坞黄茅店,梦倚高城赤叶楼。 
天杳杳,路悠悠。钿筝歌扇等闲休。
灞桥杨柳年年恨,鸳浦芙蓉叶叶愁。

【注释】
河梁(hé liáng):代指送别之地。旧题汉李陵《与苏武》诗之三:“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后因以“河梁”借指送别之地。
衰草:干枯的草。
小坞(wù):小山村的客店。坞:四面高中间低的山间村落。

赤叶楼:周围种了枫、槭类树木的楼,这里指装修豪华的房子。赤叶:生长在我国中部的一种树叶茂密的树木
杳(yo)杳:形容幽静深远的样子。
悠悠:遥远悠长。
钿(diàn)筝:指奏乐。钿:用金片做成的花朵形的装饰品;或在木器上和漆器上用螺壳镶嵌的花纹。
灞(bà)桥杨柳:汉人送别,在灞桥折柳,放“灞桥杨柳”意指离别。灞桥折柳是灞桥的一个颇有名气的故实,《三辅黄图》在“灞桥”条下说:“汉人送客至此,折柳赠别。”《开天遗事》还说:“来迎去送,至此黯然,故人呼为断魂桥。”在长安成为汉唐京都的漫长岁月里,灞桥是众多外放官员离京饯别的理想之处。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鸳浦芙蕖(qú):意指年华老去,自伤迟暮。其出自诗人贺铸。贺铸《踏莎行》云:”杨柳回塘,鸳鸯别浦“,是说浦中的绿荷于”红衣脱尽”后,再也没有”蜂蝶“来依慕。代指年华老去。芙蕖:荷花的别名。如:蕖华(即莲花);蕖影(莲花影);蕖耦(即莲藕)。
河梁:桥梁。
杳杳:深远幽暗貌。
悠悠:遥远。
钿筝:嵌金为饰之筝。
芙蕖:荷花的别名。
【赏析】

       该词上阕写旅途风景、词人醉梦情景,下阕言离愁别恨,抒发

怀人的感情,整首词层次清晰,语尽而意不尽。

  “枫落河梁野水秋,澹烟衰草接郊丘”一句写途中秋景,

以“河梁”作为观景的出发点,视线遍及周围红叶掉光的枫树,

枯涩干涸的“野水”,远处淡淡缭绕的烟气雾霭,连天的郊野、

山丘,以及漫山遍野的衰瑟秋草。这两句,准确而传神地抓住最

能表现秋月黄昏郊原景色的典型化物象,富有立体感地描绘出一

幅旅人眼中的秋色图景,渲染出秋的寥廓与苍凉、萧瑟,作者将

触目所及的景色,浓缩在短短十四个字内,由近及远描绘出深秋

的萧条气象,从而引发作者愁苦的情绪,因此下文“醉眠小坞黄

茅店”一句便接续得十分自然。

  但从词意上来看,从写景直接过渡到“醉眠”,中间其实留

有空白。小令因其篇幅短小,故而不可能铺排渲染情感的演变。

此处景物中蕴涵的情绪,只能由读者亲自去体会。

  作者行至山中村落,进到一家茅草搭盖的陋店,饮而醉,醉

而眠,眠而人梦,“梦倚高城赤叶楼”,梦见自己回到了繁华的

城市,在一座遍值枫树的高楼上斜倚栏杆。词意到此戛然而止,

作者并未交代他在那座“高城赤叶楼”上做了什么,但联系“醉

眠”一句来看,身在陋店,梦见高楼,现实与梦境的对比,十分

鲜明,因而加倍表现出作者的愁深难解。梦中的“赤叶”与此前

所见“枫落”相照应,笔致细密。作者因见“枫落”而生愁,以

致人梦得见,景情交融的蕴藉不露,竞至于此。

  下阕由醉梦至清醒,只见“天杏杏,路悠悠”,作者仍行走

在无边无际的征程之中。这一句仍是状写眼前之景,“杳

杳”、“悠悠”两个叠词,余韵悠长,备显惆怅忧伤。天远路长

一方面是实写,另一方面也是作者情绪外化的结果。因做了一场

好梦,醒来之后,原本就很长的路途此时显得更长了,不知何时

才能走完,也不知何时才是归期。

  作者满怀愁情,想到梦中高楼之上的美好时光,再联系现实

中的冷清寥落,不由得感叹“钿筝歌扇等闲休”,那些歌舞欢笑

的生涯,轻易就结束了。“等闲”二字,点出现实的无情和不由

分说。紧接着,自然接出“灞桥杨柳年年恨,鸳浦芙蓉叶叶

愁”的伤感慨叹。

  结尾两句抒写别恨和迟暮之感。“年年”说明别恨无止无

尽,暗合前面“天杳路悠”之语。“叶叶”则表示愁之深广沉

重。词人浪迹天涯,到处播下相思情种,离别于他自然是时有发生的了。“鸳浦芙蓉”句,化用贺铸《踏莎行》中“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句意,言浦中的绿荷于“红衣脱尽”(即繁花凋落)后,再没有“蜂蝶”来依慕(即无人垂顾)了。灞桥杨柳年复一年的离苦别恨,水中的夏荷一经凋落,便只余荷叶,“愁”自己在秋冬来临之际,将逐渐枯老。此句既与“秋”的萧瑟相呼应,又流露出作者对自己长年羁旅在外、年老体衰的深沉喟叹。此二句以精美工整的对仗,借物言情,表达了词人哀叹流年、自伤迟暮的深沉悲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