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金陵怀古》北宋·周邦彦(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
(2019-02-28 16:37:43)
标签:
诗词注释译文赏析 |
分类: 诗词赏析 |
西河·金陵怀古周邦彦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
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
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
空馀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
酒旗戏鼓甚处市?
向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子不知何世,
入寻常、巷陌人家,
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注释】
1)西河:词牌名。又名“西河慢”、“西湖”。《碧鸡漫志》引
2)佳丽地:指江南。更指金陵
。用南朝奇谢眺《入城曲》诗
3)南朝盛事:自东晋灭亡列隋朝统一为止,中国历史上出现南
4)故国;故都,这里指金陵。金陵城面临长江,四周群山环
5)髻鬟对起:以女子髻鬟喻在长江边相对而屹立的山。
6)风樯:指代顺风扬帆的船只。樯,船上张帆用的桅杆。以上
7)《莫愁乐》云:“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
8)女墙:城墙上的矮墙。
11)酒旗:挂在酒店的酒招。戏鼓:演戏的场所。
12)甚处:何处。
【译文】
莫愁游艇曾拴系。
林木郁苍空余迹,
旧时营垒雾遮蔽。
夜深月光越女墙,
伤心东望秦淮河。
酒楼、戏馆今何在?
猜想那破落里巷,
便是王谢两家旧庭院。
燕子不知今夕何夕,
飞入寻常百姓家中,
斜阳里相对呢喃细雨,
似诉说古都兴旺衰退。
【赏析】
这是周邦彦的一首怀古词,作者面对金陵“佳丽地”,目睹自然界
一叠从金陵山川形胜说人,便较刘诗华丽雍容。首句釆自谢跳
《入朝曲》“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突出金陵之得地利,追起一问,令人遥想其为南朝故都昔日的繁华,已伏后文感慨。
“山围故国”四句化用《石头城》一半诗意,“髻鬟”、“风樯”二句是添加的新词,从总体上展现的是一幅境界阔大高远,江山景物清华的画面,不为梦得所囿。“孤城”之于“空城”,一字之易,极有分寸——宋时金陵虽属废都,到底还是北宋一大城市。
二叠才逐渐聚焦到断崖枯树、孤城女墙等更具有沧桑意蕴的景
物上来,这里化用了古乐府“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和《石头城》另一半诗意,写悲凉之雾,遍布秦淮,物是人非,愁上心头。以上两叠所写,都是金陵的外景,有由远推近的趋势。
三叠便写到金陵坊市,寓不胜今昔之感。化用《乌衣巷》诗
意,但颇有出新。“酒旗戏鼓甚处市”,就很有北宋的时代感,金陵已从六朝帝王之都变成了北宋商业、消费城市,秦淮河上新添了不少勾栏瓦肆,寻欢作乐的红男绿女都是普通市民,而不是旧时王谢为代表的豪门世族,这是古无今有的新气象(或将此句解为忆昔误)——“想依稀”句中包含有太多的沧桑。“燕子不知”三句从刘诗来,但刘诗只说“飞人寻常百姓家”,这里却变为更有意味的一幅情景:屋檐下燕语呢喃,好像饱经沧桑的过来人,在斜阳里闲话兴亡呢。
或云北宋危机四伏,作者外放时值方腊起义,遂有吊古伤今之
该词艺术特点有:一是结构,变虽好却小的绝句为洋洋洒洒的
长调,具有与题面相称的气势感;二是具有北宋时代生活气息;三是句法声情,最短的“佳丽地”,和最末一韵“向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各本断句不同,正因为一气蝉联),相差十余字之多,读来疾徐尽变,更觉声情并茂、姿态横生。
这首词是怀古咏史之作,苍凉悲壮,平易爽畅,笔力遒劲,艺
术技巧很高,它没有正面触及重大历史事件,而是通过景物描写作今昔对比,形象地抒发作者的沧桑之感,寓悲壮情怀于空旷境界之中,是怀古词中别具匠心的佳作之一。
前一篇:《兰陵王》北宋·周邦彦(柳阴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