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灯火钱塘三五夜,《蝶恋花》苏轼

(2015-02-22 21:59:51)
标签:

诗词

赏析

分类: 诗词赏析

 

 

【原文】

   蝶恋花·苏轼

 

 灯火钱塘三五夜,

 明月如霜,

 照见人如画。

 帐底吹笙香吐麝,

 此般风味应无价。

 

 寂寞山城人老也,

 击鼓吹箫,

 却入农桑社。

 火冷灯稀霜露下,

 昏昏雪意云垂野。

 

【注释】

  1)上元;正月十五,亦称元宵节。

  2)钱塘;杭州

  3)三五;十五。

  4)帐底;指帷帐中。

  5)香吐麝、点燃的炉香,散发着香气。麝;麝香,香的一种。

  6)此般风味应无价;此句在元本、朱本、龙本、曹本作“更

     无一点尘随马”。

  7)山城;指密州。

 

 【今译】

  杭州的正月十五,

  明月高照,

  月光给大地披上银装。

  人们身着鲜亮新衣。

  游走在挂满灯笼的街上,

  宛如流动的画卷,

  美得让人叹赏。

  有钱人家的帷幔里,

  响着鼓乐笙箫。

  香炉里袅袅轻烟升腾,

  那是麝香的味道。

  此景只应天上有,

  人间那里寻找。

 

  上元的密州清寂冷落,

  一队老人在街上行走。

  他们击鼓吹箫,

  是去农桑社祭神。

  祈求有个好收成,

  能填饱肚皮。

  街上火冷灯稀,

  寒霜铺地。

  乌云低垂四野暗昏,

  雪花就要撒向大地。

【赏析】

     这首词作于熙宁八年(1075)东坡40岁 的时候。上年九月,东坡以“辙之在济南”“意昆弟之相近”,离杭州赴密州(山东诸城)任。这首词记叙杭州、密州两地元宵节情景的。上元,即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东坡从杭州到密州地域风俗颇有差异,词中作者以杭州、密州两地元宵节的情景相比照,叙写了两地不同的风土人情和作者的切身感受。上片追怀杭州的繁华热闹,下片描述密州元宵节的萧条冷落。

      上片开头三句是说在杭州的正月十五,(三五即是十五)的夜里,灯火辉煌,月光皎好,美人如画。接下来说帷帐之中笙管悠扬,炉香散发出浓郁的香气。回想杭州的上元的美景,作者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此般风味应无价”“应物价”极言风景人物之好,难以形容,难以估价。

       下片写密州元宵节的情景。“寂寞山城人老也”一开头就显示出另一番景象。于繁华热闹的“灯火钱塘”相应照、同是元宵节,这里却显得清寂冷落。节日的街上大多是一些老人。他们一路击鼓吹箫,只不过是到农桑社去祭神,祈求一个好年景。街道上火冷灯稀,寒霜铺地。天上暗云低垂,昏昏欲雪,显出一派萧瑟晦暗的景象。

      这首词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杭州密州两地上元小景。流露出作者对美丽富庶杭州的怀念,同时也使人想见作者在密州生活的清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