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名枞之佛手

一杯茶细品千秋,一杯茶诠释佛道----佛手
http://s16/mw690/003rHDLGgy6EG6PbkTl4f&690
佛手,又名香橼、雪梨。相传为清康熙二十九年(0690年),关于佛手茶的起源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北宋时期,闽南一寺庙住持,天天以茶供佛。一日,他突发奇想:佛手柑(又称香橼果)是一种清香诱人的名贵佳果,要是茶叶泡出来有“佛手柑”的香味该多好啊!于是他把茶穗嫁接在佛手柑上,经精心培植,终获成功;因其树势开展,叶形酷似佛手柑,加工成的茶叶散发出佛手柑的香气,这位住持高兴之余,就把这种茶取名“佛手”。后来,他把茶种传授给永春狮峰岩寺的师弟,于是,附近茶农竞相引种,得以普及。据永春县达埔镇狮峰村《官林李氏七修族谱》(清康熙年间,1704年修编)记载:“僧种茗芽以供佛,嗣而族人效之,群踵而植,弥谷被岗,一望皆是。”康熙四十三年(1705年),传入永春达埔狮峰村。《官林李氏七修族谱》还载有清康熙贡士李射策在《狮峰茶诗》的赞佛手茶诗句:“活水还须活水煎,清泉安得佛山颠。品茗未敢云居一,雀舌尝来忽羡仙。”佛手茶因此而得名。可证佛手茶大面积栽培至少已有300年的历史。到了清光绪年间,县城桃东就有峰圃茶庄,在百齿山上开辟成片茶园种植佛手茶。制乌龙茶,茶条紧结、肥壮、卷曲呈豪干状,色泽砂绿乌润,香高味浓,汤色橙黄清澈,叶底黄绿明亮,独具风格;近几年传入武夷山,独有的岩韵把佛手的特征体现的淋漓尽致。
台湾圣轮法师到永春寻佛手茶源。当他在永春达埔镇的狮峰岩见到保护完好的89株300多年的佛手茶后非常兴奋,当场题字“佛手佑天下,名茶冠古今”赠与当地农民。并在第二天回台前再次登上狮峰岩剪下佛手茶穗带回台湾。圣轮法师说:“我觉得它的滋味非常淳厚,非常清香,而且与别种茶类相比,据科学的研究,它对胃肠非常的好,非常温胃,帮助胃肠的消化,这点是现代其他很多茶所不具有的”。
http://s10/mw690/003rHDLGgy6EG7eZAkF29&690
佛手香如雪梨,清香扑鼻,缓慢而持久。入口醇厚滋味甘清香久浓郁,喉咙甘爽由内及外浸透喉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