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吴语百科

(2013-04-21 10:21:53)
分类: 观方言听方言(查阅收集)
保留较多古汉语用词

吴语保留相当多的古词古义,一些被吴语使用者视为通俗的日常字辞可在古籍中找到来源,而在官话中已经消失不再使用。

官话词汇 吴语词汇 备注
许he
浊化“勿”
尔,侬
渠,俚
汏、净、涱
立、徛
俗作“勒”“辣”
锅子
迓,遐
继母 晚娘 “晚”白读“mae”
玩耍 嬉戏、薄相、嬲 俗作“孛相”“白相”
给、被
齖骨头
迟、晚
阴凉
斜靠 隑(ge)
二十 廿
地方 场许ho、荡地 俗作“场化”
多少 几许ho 俗作“几化”
全都
强行给予
水渗透
吸吮 嗍、吮
打架 打相打、造孽、打相目(因)
不要 𠏕、覅
未曾
缝合
讲、话

南吴遗存古百越语底层成份

古代南迁到江南地区的华夏族百越族土著长期杂居,彼此间语言、文化、习俗等各方面不自觉地相互渗透。吴语本身是由古华夏语和古百越语的混合语发展而来,因此它同时具有古华夏语和古百越语的特征。现代吴语中仍然含有百越语的底层成分,多表现在词汇方面,在语法上也有一些遗存。通常认为南吴语的百越语底层成份遗存较多。 以下材料以温州话为例。

  • 温州吴语中有许多基本词汇跟今壮侗语相同,也有一些跟京语相同。例如:(pe33,柚子)同侗语(moe22,雾),同水语(bba31,木筏)、(lai35,轻轻抚摩)、(gang42,辱骂)同泰语(ba213,鞋隔褙)、(dai213,鸟啄物)、(yi213,又、也)、(zzeng31,酒瓮,酒坛)同壮语侗语念头(nyi22 ddeu31,上瘾)、(nie22,勉力支撑)、(nyv22,蓓蕾)同越南语
  • 再如温州话称田野为“垟”,有许多地名中带有“垟”字,如:“翁垟、林垟”等。《集韵·阳韵》虽收了此字,但义为“土怪”,与田野义无关。有人考证此字可能是古代百越语的遗留,音同傣语
  • 又如温州人将傻、蠢、不明事理说成“憨”,hoe33,音似“蚶”,如:个人全憨个、个人真憨里塌气。也可与名词连用,如:“憨猪”。壮侗语也有近似的音义,这可能是古百越语残留的“底层”。

[编辑] 固有词汇

“讲张”:官话中“说话”的意思。

[编辑] 成语、俗语、歇后语

“葱管肚肠”—— 比喻心胸狭隘,事事计较

“螺蛳壳里做道场”—— 意思是设计精妙,在有限的空间里有着合理的布局

[编辑] 吸收外来词汇

主条目:洋泾浜英语

吴语,特别是上海话,在19世纪20世纪初的时候,由于频繁同外来语接触,因而吸收了大量外来词汇,通过音译意译引申义等形式融入了上海话中。其中联系较多的语言有英语粤语等。如“亨白浪当”便出自粤语中的[冚唪唥](意指全部);“凡士林(vaseline)”、"肮三(on sale)"、 “水门汀(cement)”便出自英语。虽然这些外来词汇中很多都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或增加了许多上海话甚至普通话中的词汇。很多词汇一直沿用至今,如:蹩脚(bilge)、高尔夫球(golf)、啤酒(beer)等,部份词汇已经传至其他方言区(包括官话区),成为汉语中被普遍认同的词语,如:麦克风(microphone)、等

语法

  • 吴语普遍具有普通话所没有的存在体,如上海:渠立门口头立了许。(他站在门口。)
  • 许多地方有兼表完成体持续体助词,形如[lʱ- h-]或其简略体(约相当于普通话的“着”)。
  • 有结果体,用“脱”、“落”、“掉”等表示,如苏州:只台子坏脱哉。
  • 话题句比普通话占优势,如绍兴:箇只电影我看过哉。
  • 谓语动词修饰语常后置,如温州:你走先,我走来道。

[编辑] 后置用法

这点同其他中国南方方言(粤语闽语赣语湘语等)一样某种发程度上遗留古百越语成分,甚至和壮侗语系中有一致的情况。以温州话为例:

  • 定语后置于名词(如:“腰身,闹热,菜咸,笋干,饭焦,豆腐软,鱼生,菜头生,楼阁,酒汗,板砧,膀蹄,头衔,鞋拖,墙围”等);
  • 副词后置于动词(如:“吃添、走先、到道、走来罢”等);
  • 副词后置于形容词(如:“红显、苦倒”等);
  • 对不同性别的动物称呼常后加,如:猪牯,猪娘。

除修饰词后置外,还有一个与北方官话相比较不同的是,吴语存在大量动词介词后置的用法,如甬江小片中的舟山话。

谓语或介词后置式的吴语 普通话直译 现代标准汉语
阿婆lei 妈妈chih 吃好渠 外婆那里米饭去吃 去外婆那里吃米饭
走过底,茶吃口去 来到这里,茶喝口 来了就喝口水吧
饭吃过va 饭吃过吗 吃饭了吗
公共场所,香烟吃勿来 公共场所,香烟吃不行 公共场所,不能吸烟
荡边介来 这边从走 从这边走

吴语与兄弟语言的关系

吴语主要分布在中国江南地区,因此与兄弟语言之间有着较多的相互影响。下表选自陈海伦《方言间系统相似度测度研究》。

北京(%) 济南(%) 西安(%) 汉口(%) 成都(%) 扬州(%)
太原 60.8 60.7 61.4 58.2 61.6 63.1
苏州 49.9 51.1 54.8 54.9 54.5 60.8
温州 39.4 42.8 44.1 42.2 44.1 40.7
长沙 60.9 55.6 59.3 67.6 66 52.9
双峰 49 48.1 48.8 53 50.6 45.9
南昌 58.2 49.8 53.3 60.2 61.8 54.3
厦门 48 43.9 47.1 50.7 47.7 45.9
潮州 44.3 41.5 46.5 46.8 49.9 47.5
梅县 52.8 46.5 47 56.2 57.2 50.2
广州 47.5 45.4 45.5 47 45.4 46.7
摘自维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吴方言#.E4.BF.9D.E7.95.99.E8.BE.83.E5.A4.9A.E5.8F.A4.E6.B1.89.E8.AF.AD.E7.94.A8.E8.AF.8D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