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电现象的研究科学史
(2018-05-22 08:30:55)
标签:
教育生物科学史生物电研究 |
分类: 必修三 |
早在18世纪末,Galvani在研究蛙的神经-肌肉标本时就发观,如用两种金导体接触神经和肌肉形成回路,肌肉就会产生颤抖,据此,他提出了神经和肌肉各自带有“动物电”的著名论断。这一见解导致当时一场激烈的争论。物理学家伏特认为这是两种具有不同电学属性的金属造成的“双金属电流”,纯属物理现象。伏特据而发明了伏特电池。而Calvani则坚持己见,他的后继者随后直接用神经-肌肉标本的完整表面置于损伤处,也引起肌肉收缩,从而出色地验证了生物电的存在。
20世纪20年代,阴极射线示波器应用于生理学研究,标志着现代电生理学的开始。由阴极射线管射出的电子来,在运动时几乎没有惰性,因此可几乎不失真地将生物电的快速变化显示出来,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由于微电极技术( microelectrode technigue)和电压钳( voltage clamp)技术的发展,以及70年代开始应用膜片钳( patch clamp)技术的研究,使人们有可能将电极插入细胞内成在仅为数平方微米的细胞膜片上进行记录,从而得以在细胞水平上深入研究生物电的本质。20纪60年代以来,生理学研究日益广泛地引进电子计算机技术,从而有可能在急性和慢性动物实验的条件下,使生物电信号的分析和处理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