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性选择——植物的选择性受精

(2018-02-18 22:46:15)
标签:

进化

选择性受精

植物性选择

分类: 必修二

性选择理论最初是基于对动物繁殖过程的广泛观察而提出的,用以解释那些与动物生存无关,而只与求偶有关的不同性别间以及同一性别不同个体间一些行为特征。对于这些特征的累进变异过程的推动力,达尔文称之为吸引异性的选择,并建立了性选择理论。随着研究工作的纵深发展,科学家发现除了在动物中存在着性选择外,在植物的异花授粉过程中,也存在着某些与动物的性选择相类似的生理生化特性。

选择受精(Selective fertilization)是指具有特定遗传基础的精核与卵细胞优先受精的现象。实际上,这种选择贯穿于授粉到受精的整个过程。选择受精主要表现为生理生化和遗传上的特征,包括自交不亲和性、远缘杂交不亲和性、多个花粉精核间竞争等现象。在选择受精过程中,自交不亲和性植物首先是柱头要从落在其上的各种诸多花粉粒中选择本种异株或异花的花粉,那些在遗传上和生理上与母株相适应的花粉才可能在柱头上萌发,并且在花柱中继续伸长。当多个花粉管进人胚囊以后,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竞争现象,一般总是融合能力最强的精核优先得到与卵结合的机会。研究表明,自交不亲和性选择过程因植物而异可以发生在性器官的各个部分,包括柱头、花柱、子房及胚珠组织、受精前或受精后的胚囊。例如,十字花科植物的自交不亲和反应使花粉粒在柱头上即停止发育;向日葵的花粉管在花柱中因代谢物质的不亲和性反应而停止生长;甜菜的花粉管要进入子房或子房组织后才因不亲和反应而停止生长发育;热带植物可的自交不亲和性反应则发生在胚囊中;而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除了具有上述自交不亲和性的生理生化过程外,有时也与两性细胞染色体数目不等有关。这就是说,不同种之间在遗传和生理上的任何不协调,也会导致杂种胚的不正常发育或者根本不能受精,造成受精过程的受阻。

植物选择受精有着重要的生物学意义,一方面在同种中可以保证最适应的两性细胞的高度融合,从而增强其后代的存活能力,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异种之间的自由交配,使种间生殖隔离,从而保证了各个种的相对稳定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