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纺锤丝的相关知识

标签:
纺锤体纺锤丝 |
分类: 必修一 |
纺锤丝本质上属于细胞中微管的一种,微管在胞质中形成网络结构,作为运输路轨并起支撑作用。微管是由微管蛋白组成的管状结构,对低温、高压和秋水仙素敏感。
13条原纤维构成的中空管状结构,直径22~25nm。每条原纤维由微管蛋白二聚体线性排列而成。二聚体由结构相似的α和β球蛋白构成,均可结合GTP。α球蛋白结合的GTP从不发生水解或交换。β球蛋白也是一种G蛋白,结合的GTP可发生水解,结合的GDP可交换为GTP 。
微管可形成稳定结构,如轴突、纤毛、鞭毛。是微管结合蛋白的作用和酶修饰的原因。大多数微管处于动态组装和去组装状态(如纺锤体),具有踏车行为。秋水仙素、长春花碱抑制微管装配。 紫杉酚能促进微管的装配, 并使已形成的微管稳定。
动物细胞的中心体是微管组织中心。是微管进行组装的区域,都具有γ微管球蛋白。
中心体由两个相互垂直的中心粒构成。周围是无定形物质,叫做外中心粒物质(PCM)。中心粒由9组3联微管构成,具有召集PCM的作用。MTOC处微管蛋白以环状的γ球蛋白复合体为模板核化、先组装出(-)极,然后开始生长。提纯的微管,在微酸性环境,适宜温度,存在GTP、Mg2+和去除Ca2+的条件下能自发的组装成11条原纤维的微管。
Polar mt则是直接连接细胞两极的微管,通过踏板运动促进细胞质的分裂。
最后Kinetochore mt就是连在着丝粒上的微管,负责牵拉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