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6年北京卷植物激素调节题目分析

(2018-01-24 15:09:24)
标签:

16年北京高考生物试题

乙烯的作用机理

显隐性判断

分类: 必修二

16年北京卷的30题涉及到植物的激素调节机理与遗传的综合,让学生做起来有一些难度。具体题目如下:

(2016北京卷)30研究植物激素作用机制常使用突变体作为实验材料,通过化学方法处理萌动的拟南芥种子可获得大量突变体。

1)若诱变后某植株出现一个新形状,可通过_______交判断该形状是否可以遗传,如果子代仍出现该突变性状,则说明该植株可能携带__________性突变基因,根据子代_____________,可判断该突变是否为单基因突变。

2)经大量研究,探明了野生型拟南芥中乙烯的作用途径,简图如下。

16年北京卷植物激素调节题目分析

由图可知,R蛋白具有结合乙烯和调节酶T活性两种功能,乙烯与___________结合后,酶T的活性____________,不能催化E蛋白磷酸化,导致E蛋白被剪切,剪切产物进入细胞核,可调节乙烯相应基因的表达,植株表现有乙烯生理反应。

3)酶T活性丧失的纯合突变体(1#)在无乙烯的条件下出现_____________(填“有”或“无”)乙烯生理反应的表现型,1#与野生型杂交,在无乙烯的条件下,F1的表现型与野生型相同。请结合上图从分子水平解释F1出现这种表现型的原因:_____________

4R蛋白上乙烯结合位点突变的纯合体(2#)仅丧失了与乙烯结合的功能。请判断在有乙烯的条件下,该突变基因相对于野生型基因的显隐性,并结合乙烯作用途径陈述理由:_____________

5)番茄中也存在与拟南芥相似的乙烯作用途径,若番茄R蛋白发生了与2#相同的突变,则这种植株的果实成熟期会_____________

解析:

1)第一小题比较常规的遗传定律考查,属于中档题目,要求对分离、自由组合定律有着比较熟悉的掌握才能准确填出最后一空。判断植物的纯合、杂合一般用自交法,操作起来比较方便,如果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表示亲本为杂合子且表现的是显性性状,携带相应的隐性基因;否者个体为纯合子,显隐性需要再做杂交实验判断。

若为单基因突变形成的新性状,后代的分离比为31;如果涉及到两对或多对等位基因则比例比较复杂,以两对为例也许可以出现以下比例:15197等。

2)图示演示的是激素作用的普遍模式:受体本身是跨膜蛋白,膜外侧为受体供能区,内侧为酶活性区,受体本身接受相应配体(激素分子)前后内侧的酶活性区结构发生改变,酶在有活性和没活性两种状态间转化;酶活性的改变就引起了细胞内的代谢情况。这样就完成了把细胞外信号转变为细胞内信号的过程。

具体到这个题目。图示表明在乙烯与受体部分(R蛋白)结合的基础上,酶T没有活性(或活性受到抑制)导致E蛋白因为不能完成磷酸化的过程而被剪切,并部分进入细胞核调控基因表达,最终引起细胞生理状态的改变,亦即个体层面乙烯的调节结果出现。

那么没有乙烯结合的时候状态正好相反,这里不再赘述。

3)酶T活性丧失的纯合突变体无论是否有乙烯存在,E蛋白都会因为不能完成磷酸化的过程而被剪切,并部分进入细胞核调控基因表达,最终引起细胞生理状态的改变,亦即个体层面乙烯的调节结果出现。

而纯合突变体与野生型杂交,后代的细胞膜上应该既有正常的能够具有活性的酶T,又有无论如何都不会有作用的酶T,只要有一部分正常的酶T,就能感受乙烯的有无,并体现在性状上。即F1的表现型与野生型相同。

4)无论什么原因,只要不能使酶T失去活性,E蛋白就会被磷酸化而不会被酶切,个体就不会表现出乙烯的调节效应。杂合子中也是这个道理,只要有一部分受体不能结合乙烯,相应位点的酶T就会保持活性状态,就能保证E酶的磷酸化并不被酶切,也就会进一步表现出无乙烯调控的状态,所以突变表现为显性。

5)突变后因为不能产生乙烯调节的结果,相当于没有乙烯的催熟作用,成熟期会延迟。

参考答案:(1)自       表现型的分离比

2R蛋白     被抑制

3)有    杂合子有野生型基因,可产生有活性的酶T,最终阻断乙烯作用途径 

42#与野生型杂交,F1中突变基因表达的R蛋白不能与乙烯结合,导致酶T持续有活性,阻断乙烯作用途径,表现为无乙烯生理反应,其表现型与2#一致,因此突变基因为显性

5)推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