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同步化技术解读
(2017-11-10 21:23:17)
标签:
细胞同步化 |
分类: 选修部分 |
因为考试考到了细胞同步化,其实就在考试前刚刚做到这个问题:
营养限制行培养的具体措施是什么?当时的正确答案是“减少血清的用量”,顺带说了一句:这样的结果就是将细胞同步化,而且是停留于G1期。
但是自己也知道肯定不会这么考,太偏门,所以也就是一句话。不过自己认为考试出这个空很好,不存在超纲的问题,因为生物是一门自然学科,总要引导学生对问题、现象进行思考而不是一味地背书做题。这个设问很棒,希望以后有更多的类似题目。
关于细胞同步化技术,我也恶补了一下今天完全是小仓鼠,将百度百科的东西搬家到这里。
细胞周期同步化
在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胞多处于不同的细胞周期时相中,其中有少数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活动,其余细胞分别处于G1、S和G2各期。不同时相的细胞对药物干预存在不同反应,会影响实验的重复性,因此,需要获得周期一致性的细胞。利用细胞同步化技术可使细胞大量的处于同一细胞时期,并可获得该时期大量的物质,如细胞中期时的染色体。
细胞周期同步化(synchronization)
是指为了研究某一时相细胞的代谢、增殖、基因表达或凋亡,借助某种自然或人为的实验手段,使细胞群体中处于细胞周期不同时相的细胞停留在同一时相(
DNA
是通过抑制DNA合成将细胞同步于同一时期的方法。高浓度
TdR(胸腺嘧啶核苷)双阻断法是目前常用的抑制DNA
其原理是:
TdR
中期阻断法
是利用破坏微管的药物将细胞阻断在M期从而得到同一时期细胞的方法,常用的药物有秋水仙素等。秋水仙素通过抑制微管的聚合,进而抑制有丝分裂装置的形成,将细胞阻断于有丝分裂中期然后再释放使细胞达到同步化。中期阻断法非平衡生长问题不明显,但可逆性比较差,当阻断时间过长时,许多细胞产生异常分裂。过去研究中也发现,同步后的细胞的生长能力明显不如撤去阻断剂后得到的S期细胞旺盛。秋水仙胺、Nocodazole也是目前常用的中期阻断剂。
经过同步化之后的细胞可以通过流式细胞术对其周期进行分析。将细胞用PI(碘化丙啶)染液进行染色,使用流式细胞仪对细胞内DNA的相对含量进行测定,可分析细胞周期各时相的百分比。由于细胞的DNA含量在不同时期有显著的差异,因此可以将细胞分成G1/G0期(1倍),S期(1-2倍)和G2/M期(2倍)。流式细胞仪可以根据DNA含量在不同时间内的变化,从而确定细胞周期的长短,也可以直接标记DNA复制(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统计细胞数量与标记细胞的百分比,对细胞周期进行综合分析。
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到下一次有丝分裂完成所经历的整个过程为细胞周期(cell
一、S期同步化方法
胸腺嘧啶核苷(TdR)双阻断法:在处于对数生长期细胞的培养基中首次加入过量的DNA合成抑制剂TdR,能可逆地抑制S期细胞的DNA生成,而不作用其他细胞阶段的运转,导致大多数细胞群被同步化于G1/S期交界处,但仍有部分细胞处于S期范围;移去胸腺嘧啶核苷,细胞再培养一段比S期较长而短于G2、M、G1三期总和的时间,让它们完全越过S期,但又不使按周期发展最快的细胞进入下一个S期。第二次胸腺嘧啶核苷处理,当细胞继续运转至G1/S交界处时,被过量的胸腺嘧啶核苷抑制而停止。细胞则于G1/S期边界汇集,再次撤掉胸腺嘧啶核苷,加入完全培养基,使细胞继续生长,则细胞同时启动于S期。5-氟脱氧尿嘧啶、羟基脲、阿糖胞苷、氨甲蝶呤、高浓度AdR和GdR等DNA合成抑制剂均可抑制DNA合成使细胞同步化,由于高浓度胸腺嘧啶核苷对S期细胞的毒性较小,因此常用胸腺嘧啶核苷双阻断法诱导细胞同步化。其优点是同步化程度高,适用于任何培养体系。几乎可将所有的细胞同步化,缺点是造成非均衡生长,个别细胞体积增大。
二、M期同步化方法(振荡收集法)
该法利用M期细胞变圆易脱落的特点。在处于对数增殖期的单层贴壁细胞(分裂活跃,M期多)中加入Nocodazole。一段时间后,多数细胞被阻滞与M期,轻轻振荡或拍击培养瓶,M期细胞则与瓶壁脱离,悬浮在培养液中,收集培养液,之后再加入新鲜培养液,按照此法继续收集,可得到一定数目的M期细胞。振荡收集法操作简单,同步化程度高并且细胞不受药物伤害,能够真实反映细胞周期状况,缺点是由于M期较短,被分离出的细胞很少,只能应用于贴壁细胞。收集到的有丝分裂期的细胞可以贮存在冰上,然后处理其余的培养瓶。
三.实验用品
1.材料:Hela细胞。
2.试剂:0.25%胰蛋白酶液、无血清细胞培养液、DAPI试剂、Hank’s液、2mmol/L
3.器材:培养瓶、移液器、枪头、5ml注射器、试管、离心管、封口膜、微量移液器、Tips、烧杯、废液缸、细胞培养设备、倒置显微镜、台式离心机、水浴、4℃冰箱、二氧化碳培养箱、N2罐、流式细胞仪、超净工作台。
四.实验步骤
(1)
(2)
(3)
(4)
(5)
(6)
(二)M期同步化方法(振荡收集法)
(1) 取生长于占瓶底面积60%~80%的细胞一瓶,轻轻摇晃或拍击培养瓶,使松动细胞脱落而悬浮在培养液中,并用离心管收集。 (2) 用Hank洗涤2次,漂洗液收集到离心管。
(3)
600rpm离心5分钟,并用培养液将细胞浓度调整为2.5×105个/ml接种于培养瓶。
(三)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时相
(1) 将细胞传代培养至指数生长期,吸弃细胞培养上清,用Hanks液洗涤细胞一次,胰酶消化细胞,完全培养基终止,收集细胞。1200rmp 5min离心,弃去上清。 (2) 4℃预冷的PBS漂洗细胞沉淀2次,1500rmp离心5分钟,收集细胞。
(3) 快速将细胞悬液注入预冷的70%乙醇中,封口膜封口。4℃固定过夜(可长至2周)。
(4) 1500rmp 离心5分钟去固定液,收集固定细胞,用0.4mL PBS使细胞重悬并转至试管中吹打均匀(防止细胞破碎)。PBS漂洗2次。
(5) 细胞染色液配制:40×加碘化丙啶(PI)母液(2 mg/ml):100×RNA酶A母液(10 mg/ml):1×PBS =25:10:1000。
(6) 细胞染色:根据细胞量,加入一定体积的细胞染色液(1~1.5ml)重悬,使上机时细胞通过率为200~350 Cell/s。
(7)
用300目(孔径40~50
m)的筛网过滤于流式上机管中,上机检测。
(8) 样品分析测定及打印。
(四) 秋水仙素阻抑法
(1)将细胞培养至指数生长期。
(2)加入秋水仙素,使培养基最终浓度为0.25~0.5μg/mL,作用6~7小时。
(3)收集细胞,800rpm离心5~10分钟,弃去上清,沉于管底的细胞即为M期细胞。 (五)N2阻断法
(1)将细胞传代培养至指数生长期。
(2)将培养瓶置于N2罐中并通入适量CO2(约相当于罐中体积的5%)。
(3)关闭N2罐,连接N2管子和压力表,慢慢向罐中充入氮气直到压力为80~90磅/英寸 为止。
(4)将N2装置放在37℃培养箱中10~16小时。次日取出,然后缓缓放出N2(最好放出窗外)。
(5)取出细胞观察同步化效果,并用振荡法收集细胞于离心管中。
(6)800rpm离心10分钟,收集细胞。
(六)G1期和G2期细胞的获得 1.G2期细胞的获得
根据细胞周期测定的数值,使用胸腺嘧啶核苷双阻断法使细胞同步化于G1/S期交界处后,使细胞释放胸腺嘧啶核苷后继续培养。其培养时间应大于S期时间并小于S期与G2期总和的时间。然后先用振荡收集法使已进入M期的细胞脱落瓶壁,弃去上清培养基;再用胰酶消化,加入新鲜培养基制成细胞悬液,离心收集细胞,即为G2期细胞。 2.G1期细胞的获得
(1)向用胸腺嘧啶核苷双阻断法获得的细胞中加入一定量的培养基,继续培养大于S+G2+M期小于一个周期的时间即可获得G1期细胞。
(2)向细胞中加入缺乏异亮氨酸的培养基进行培养,培养时间超过一个细胞周期,即可获得G1期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