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

标签:
高中生物吸能放能反应光合作用 |
分类: 必修一 |
17年9月七彩阳光联盟的生物试卷中出现了一道关于光合作用的题目。其中涉及化学反应吸能和放能的问题,有些学生因为对化学相关知识掌握不好而不能正确理解二者的关系。题目如下:
30.(7分)图甲表示高等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的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反应过程,字母表示有关物质。
请回答:
(1)
题目解析:此题的切入点应该是A,即质子的一系列反应,质子在类囊体腔内产生,跨膜出类囊体时驱动ATP合成酶生成ATP,于是质子的势能转化成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至此能得出:E为ATP,F为ADP和磷酸,D为NADPH,而C为NADP+。
于是题目就变成“ADP和磷酸生成ATP的过程是吸能反应还是放能反应?”正确解答这个问题之前现需要弄清楚几个问题。
一、
任何反应的发生都需要破坏原来的化学键,形成新的化学键。化学键的破坏是耗能的,也就是吸能反映;同时化学键的形成是有能量释放的。那么,如何判断一个反应是吸能还是放能呢?判断的根据是唯一的:若破坏化学键消耗的能量小于新化学键形成释放的能量,则反应为放能反应;相反若破坏化学键消耗的能量大于新化学键形成释放的能量,则反应为吸能反应。
二、
指化合物中含有的自由能很多,且随水解反应或基团转移反应放能。常见的是高能磷酸化合物,如ATP、TTP、GTP、CTP等。
高能化合物有较多的自由能,但是物质和能量是不能划等号的。ATP不等于能量。
明白上述两点之后我们发现,ATP等高能化合物中本身就存储有相当一部分能量,必然是合成过程中从反应体系的其他方面吸收的,从而导致ATP合成过程中吸收的能量要大于新形成一个高能磷酸键时释放的能量,所以总体考虑ATP的合成属于吸能反应。题目中的吸能,吸收的是质子从类囊体腔出类囊体时下降的势能。
类推NADPH的合成过程应该也属于吸能反应。
另外,ATP水解功能的过程,并不是产生无机磷酸的同时释放出能量推动生命活动的进行。更多时候是高能磷酸键或者是磷酸基团的转移,也就是磷酸化的过程,就是ATP供能的过程。例如1分子ATP将磷酸基团转移到钠钾泵上,能够推动钠钾泵变形一次,分别反向运输2个钾离子和三个钠离子,然后磷酸基团从钠钾泵上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