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请注明来源:(公众号)ideutschme
友情提醒:考研经验仅作参考,命题权永远在学校
初试部分
在题型方面,基础德语一向不固定,考察灵活,综合德语相对来说,每年都是固定的,大家都可以通过往年学长学姐的经验分享了解大致情况,在这里我就不详细列举了。
值得一提的是复习推荐书目,在我自己备考的过程中,我沿用了网上的经验分享,基本上买了提到的所有的词汇、语法、写作书籍,其中有一些是我觉得帮助很大很有用的,也有一些是我觉得不再适合的,下面我一一列出:
语法:标准德语语法——精解与练习(黄色封面),这本书很多经验帖都有推荐,我个人也觉得很好用,很全面,适合在一轮复习使用,所有的练习题都要做,复习过程中有不确定的语法点可以随时翻过来复习。
词汇:实用德语构词学,这本书可以用来扩充词汇量,不需要把里面的前缀后缀记得滚瓜烂熟,但要掌握一定的规律。
德语同义词,有时间和充足精力的话可以适当看看,北外已经很久没有单独考察过这类题了。
德语成语典故词典和俗语词典,同上,这些建议在做题的过程中积累,单独花时间去记从性价比来说不是很高,因为数量太多,碰上能考到的都是小概率事件。
同济大学出版的词汇与语法测试(蓝色封面),适合在二轮复习使用,用于巩固基础,查漏补缺,每套测试题做过之后要把重要的搭配等知识点收集起来。
翻译:德汉翻译教程,这本书是北外张崇智老师写的,内容也都是国家政治领导人的讲话之类,时间比较久远,结合北外近年来的出题方向,相对来说已经不太适用了。
同传捷径(绿色封面),这本书是我自己用的比较多的,里面涉及的话题比较多,也有译文参考,可以用作前期的笔译练习也可以用作口译练习材料。(该书配套音频可回复公众号获取,回复字眼:mp3同传捷径)
写作:高级德语写作教程,这本书里面有议论文板块,也有一些好的Redemittel可以借鉴,但是实用的部分相对较少。尤其对于北外字数要求较高的大作文来说,单用这本书还是远远不够的。
个人建议写作素材可以通过阅读材料和一些教材积累,并且抽出时间背诵一些好的句子和段落,做到每个话题都有话可说。
专八系列用书:
词汇、语法、翻译的练习都可以使用这本书,北外基础德语的考试难度可参照专八难度,甚至比专八要低,更注重基础。但阅读方面,专八的题目相对来说过于简单,建议多读Spiegel上的文章。
复试部分
网上有关北外复试的经验分享较少,各个方向的考试形式也不一样,这里我结合自己的专业方向谈一谈。我报考的是翻译理论与实践方向,按常规来说,学硕的复试都是笔试+面试,但我们这一届(即2017年)取消了笔试,也就是说只需踏踏实实准备面试就好,但至于是否每年如此,大家需要时刻关注研究生官网的通知并作出合理计划。
翻译理论与实践方向的面试形式和MTI口译一样,主要有三部分,德德复述,听译(德译中),视译(中译德)。推免生的面试也跟这个差不多,都是结合热点话题,我们考的话题有全球化,环境污染共享单车等等,推免生也有考难民问题,篇幅大概在一页A4纸,视译会提前给稿,部分生词也会给出,几分钟的时间用来准备。大家在准备初试的时候练习了大量笔译,在备考复试的时候就需要结合不同的形式(听录音复述,听录音口译,带稿口译等等),我个人认为一个好的办法是可以找一个专门的Partner来练习,可以面对面也可以远程,练习过程一定要录音,事后听自己的录音,进行反思和总结。在总结的过程中大家不能只关注词有没有用错等语法层面上的,更多要关注以下几个点:主要的意思有没有译出;句子是否完整;有没有倒回去译的情况等等。另外,大家也要在练习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例如有些同学认为做笔记会干扰自己听,光靠大脑瞬时记忆会翻得比较好,有些同学则需记下一些关键词帮助记忆,这些都需要自己不断尝试摸索。
问:北外备考有无继承性(即可以按照一定套路备考,年年如此)
上面一部分也有提到,北外的题型都是在变化的,话题的选择范围也很广泛,就翻译来说,早年北外可能注重考政治方面,又红又专的文本,现在则注重结合热点话题考察,科技文化社会等方面都会有所涉及。当然,越正式越书面的文本则越有规律可循,这种类型的文本翻多了可能也会得心应手,但是大家也不能忽视口语化的文本,北外也呈现出这种趋势,以此考察学生的基础水平和灵活处理能力。所以给大家的建议是,重视基础,提高自己的综合水平,尽可能多地涉猎不同领域的话题,关注时事新闻,以不变应万变。
问:需要注意的地方
很多同学在一开始的备考感到很迷茫,不知道从哪里入手觉得很宽泛,或者还没确定要报考的方向,其实初试无论考哪个方向都是一样的科目,所以暂时没决定也没关系,只要保持每天一定的德语的摄入量。我觉得之所以宽泛是因为北外的题没有固定的范围和指定书籍,所以不用思考太多具体看什么书怎么准备,与其花时间在想,不如实实在在地拿起一本书来看。我当初真正开始复习是在大四开学后,前期主要是全面复习,看语法书,练习翻译,同时,每天看看新闻(DW,CRI,人民网等等),从中慢慢积累词汇、搭配等等,后期就是专攻阅读写作,模拟考场,我觉得题目本身不难,但是题量会很大,所以需要扎实的基本功,训练一下速度。另外,备考初试的过程中,不用太多焦虑复试的问题,等初试结束过后,再踏实准备复试的内容也来得及。
问:报录比和保研人数(本校+外校)
北外每年的招生目录上都有注明招生人数,学硕2017年总共招28人,但每个方向的具体名额不确定。专硕每年都是十个名额,但实际都只招了五到七人左右,所以都有调剂名额(翻译理论与实践方向调到MTI口译)。
由于翻译理论方向与口译复试面试是一起的,所以在这里我统一来说。以下为去年保送的名单,口译四个,翻译理论实践2个。
最后统考招进来的翻译理论与实践人数也是2个,口译为4个(一个为调剂)。由于推免生有录取未就读的情况,所以最终人数(推免+统考)为2(翻译理论)和7(口译)。就我了解的上一届情况:
翻译理论与实践方向3个学生均为推免生,口译方向5个。报录比我没有做过具体统计,但是总的来说,每年情况都不一样,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只要达到要求,老师一定会录取你,但要是没达到,即使招不满也不会录取。所以大家在备考过程中无需太多关注名额比例等问题,踏踏实实复习,相信自己,把这段考研经历当作是提升自己德语各方面能力的机会,相信努力一定会有所回报的。
希望这些分享能帮助大家解决一点小疑惑,最后祝大家都能圆梦北外.
相关链接:
更多动态请关注联盟公服微信朋友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