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用电影学习外语的误区:千万别看《哈利波特》

(2014-12-08 20:40:50)
标签:

电影

泛听

方法

分类: 方法漫谈

通过电影学习外语是否可行?这个问题的实质是精听和泛听哪种更好。不要笼统地用“结合”来概括,你必须找到结合点来谈,才是真正的“辩证法大师”,否则只是“空谈大师”,我们会另行撰文。

误区一:你会选剧吗?——重视“说人话”和“说正经话”的剧

不少提倡用电影学习外语的人,并不全部知道选剧的重要性,实际上选对剧成果是时间积累问题;选错剧是方向问题。以一些案例来谈,首先不能选择魔幻剧,比如《哈利波特》:表面上看,这部戏(剧)在西方获得了很大成功。国内一些无良奸商甚至用哈利波特的电影对话来贩卖。但如果你真的用这部剧来学习,那么迎接你的只有悲剧。因为,第一,这部剧大量充斥着树妖、独眼巨人等专有名词,而这背后是西方的传统文化。听者不知道,盲目去听,只会接受极大的挫折感。这种挫败感就像学过中文的老外听到“大成至圣文宣王”一般也不知云云,实际上“大成至圣文宣王”就是指孔子。一样的道理,钻进西方神谱里去听结果又如何呢?其次,魔幻剧的剧情一般都比较吸引人,不然《哈利波特》也不会在中西获得巨大成功呢。但剧情每精彩一分,听力的集中度就减少一分。最后一定会有听剧的变成看剧的。


http://s2/mw690/003rtEVsgy6Oe9BK9jj11&690


避免肥皂剧,如果你经过专业的口译培训或者入门,那么培训老师在传授你正宗口译技能的同时,一定会告诫你切不可看《绯闻女孩》等剧,笔者并未看过这部剧,只是听说第一,语速相对快,二是相对话唠。

不是所有童话剧都好,笔者有惨痛的经历,如果你没看过《泰迪熊》。那么你最好别看,这部剧只会充满黑话、脏话、黄段子、恶俗的话语。还是打个比方,学过中文的老外可以听懂“你知道吗”,不一定听懂“你造”;能听懂“这样子”,不一定能听到“酱紫”。大概会这样说的老外也仅仅上娱乐节目博取收视。所以选“说人话”和“说正经话”的剧吧,除非你的等级较高

http://s12/mw690/003rtEVsgy6Oe9Eh2wX5b&690


误区二:以为追剧=追外语

不少人喜欢电影学外语,不外乎精听太挫败,太艰难,太难出成果;而新闻泛听又太枯燥。在这样的前提下,如果学习电影盲目追求数量,那么外语质量一定会直线下降。实际上,外语学习是非常辛苦,而且在一两年内的时间内是得不偿失的,而且要坚持每天精听。电影的精听方法就是抛弃字幕,每段对话坚持听20分钟以上,然后摹读,再听,学习单词。而且最好用外文字幕,中文字幕无法保证每个词都听懂,而且无法验证,所以这时就要用听写的办法。一句句听写出来,而不是大概把握。以精听的方法来听电影,一部电影至少需要2个月,基础差点,甚至需要半年以上。

不过,经过这样的精听训练,你会对每部电影的难点,学点非常熟悉。

误区三:过于迷信浸入式学习

电影学习的实质就是浸入式学习,道理和留学一样。不过,同是浸入式学习,电影学习则和留学学习又不同。浸入式学习(也是泛听泛说的一种)的前提是有一定的基础,如果没有精听打下的基础则必将迷失在宽泛的听力大海中。留学学习、生活的有效性基础有三:一是留学者首先经过一定的训练和考试资格的培训,这就是基础;二是留学学习、生活有压力,毕竟谁也不可能在国外仅凭口语生存;三是留学生活有固定的语言圈,很多语句是可以不断重复的和扩展的。而电影学习则有极大弱化。

即便是泛听浸入式学习的,成果是交流无碍,但也做不到高级别口译的程度,至少需要更长时间积累。而精听则具备这个条件,因此电影学习一定要贯彻精听的思想。

 http://s3/mw690/003rtEVsgy6Oe9R4f3Yc2&690

那什么是电影学习的成效呢?

要看电影学习是否有成效,首先要做到丢开字幕甚至完全不看屏幕,去听。我见过泛听有成效的朋友,在看电影时,首先不看屏幕,其二还在玩手机,其三听到笑点处还听出来了笑了笑。以此为标准,电影学习有几个层次:

一是看画面,不看字幕,也可以知道大概(当然不要运用逻辑思维和感官推断剧情,而是用听的办法)。

二是不看画面,也不看字幕,以慢几秒的速度能反应每句对话意思80%以上。

  三是分心,不看画面,也不看字幕。任何音源也是秒速反应。甚至能听出笑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