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东方红小学十易校名

东方红小学十易校名话沿革
在铜陵市区的东部,长江路的东端,坐落着一所美丽的校园——铜陵市东方红小学。东方红小学成立于1950年3月,也是建国后铜陵市建立的第一所学校。根据《铜陵有色金属公司普通教育志》记载:在解放后建设初期,铜陵有色只有铜官山铜矿一家,全矿务局职工有1750人,当时也只是办了一所小学,它就是现在的东方红小学。学校不仅白天要教学生上课,晚上还要负责成人的扫盲工作。学校的校名也经过了十次更替。
一、1950年3月,由华东工业部铜官山铜矿筹备处创办,校名为——铜官山铜矿职工子弟学校。学校的学制为全日制完全小学,它当时共有6个教学班,教职工20余人,其中大部分具有大专文化程度。第一位校长是李文华(北京师范大毕业生),其丈夫是铜矿筹备处副主任兼主任工程师简根贤。
二、1952年7月,筹备处撤消,铜官山矿务局成立,学校改名为——铜官山矿务局职工子弟学校,校长改由江百川担任。至1953年下半年,学校增设了初中部,全校共有17个教学班,1000多名学生,教职员工60余人,校长改由原选矿厂保卫科科长张进担任。这时学校建立了党的组织,张进又是学校党组织的负责人。
三、本来,铜矿办学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本矿职工子弟迫切学习文化知识的需要及职工家属等成人的扫盲工作需要。因为解放之初,国民党政府留下的铜官山老矿是一片废墟,连居住的人家都没有了,哪里还有上学的学校?这样铜矿在开矿的同时,为使职工子弟入学,只有自己办学。但经过三年经济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生产建设,铜官山老矿换新颜,矿区的各项建设已初具规模。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原铜官山矿务局子弟学校划分成三个完整小学,即先后又创办了实验小学(1954年)、红旗小学(1957年)。1956年下半年国务院批准铜官山市成立,市里的教育体系也逐步形成了,学校初中部与铜陵县迁至市区的中学合并为“铜官山中学”(现在的铜陵市第一中学),小学部也改名为——铜官山市中心小学(即:铜官山市第一小学)。
四、1958年铜官山市改名为“铜陵市”,学校又随之改名为——铜陵市铜兴小学。
五、1964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铜陵市改为铜陵特区,实行政企合一,为省直辖。学校也随之改名为——铜陵特区铜兴小学。
六、1966年文革期间学校改名为——铜陵特区东方红小学。当时由于市区的发展,学生人数剧增,东方红小学划走9个班级合并到大庆小学(后改为铜陵市聋哑学校)、建设小学(已经撤消)和新办的四新小学(现铜陵市第十七中学校址)。
七、1970年,学校划归铜官山选矿厂,改名为——铜官山选矿职工子弟学校,并开设初中部。1974年四新小学合并过来,四新小学改为铜陵市第八中学(后为市工业学校,现为市十七中学校址),东方红小学初中部又合并到铜陵市第八中学。
八、1979年,铜官山选矿与铜官山矿合并,学校改名为——铜官山铜矿第一职工子弟学校(现在的露采小学为第二职工子弟学校)。
九、1981年,铜陵有色教育处成立,学校划归有色教育处统管,学校改名为——铜陵有色东方红小学。
十、2004年9月,国有企业改革,教育系统从企业剥离,学校划归铜官山区教育局管理,学校最后更名为——铜陵市东方红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