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林氏通鉴》的阙下林
林野
《平潭林氏通鉴》是一部浩瀚巨篇,是一部水平很高的大族谱;但它以《福清林氏大宗谱》为蓝本,如果福清大宗谱如果错了,平潭通鉴也就错了。
据《平潭林氏通鉴》载:“
阙下林氏始祖欑公(列闽林晋安十八世)十世裔孙安禄公于元朝初年自莆田北峰徙迁福清东瀚莲峰村,为莲峰阙下林氏始祖。安禄公十一世孙三梅公(字光宇)与四梅公(字光宙)约于明未迁平潭马腿岛。三梅公又迁苏澳镇齐富堂,为齐富堂阙下林氏一世祖;四梅公六子应享公(字思宜,号鸿渐)于清康熙21年(公元1682年)迁平原玉瑶(现燎原),为燎原阙下林氏始祖。”
通鉴第9页和第60、61页两处都有错误。第60、61页记载“闽林晋安禄公世次:欑--延鲁--彝谏--惟正--谟明--芳之--载立--智禄--孝尧--安禄--铨--让--贤--养--神梯--煜--仲良--公禄--大?--三梅、四梅。”“莲峰林氏表字:宗建思国朝挺心有色。”
《福清林氏大宗谱》有关莲峰林氏部分大的错误就达16处之多,这就导致了《平潭林氏通鉴》以上的错误。这些错误涉及莲峰林氏的迁徙朝代、迁出地点、迁入地点、始迁人、世系、行第等等。
让我们来看看福清莲峰族谱和平潭阙下族谱又如何记载的?
据福清莲峰族谱和平潭玉瑶族谱载,宋宁宗嘉定二年(1209年),阙下十一世孙安禄公被选授为福清照略,自莆田义门迁徙至福清城关。嘉定间,二世祖金全公随母魏氏迁居东瀚镇莲峰村(古称连盘)。因为魏氏是始祖,安禄公自然成为莲峰林氏始祖。安禄公的十一世孙三梅公(字光宇)、四梅公(字光宙)兄弟于明未迁平潭马腿岛。不久,三梅公迁居齐富堂,为齐富堂始祖。四梅公六子应享公(字思宜,号鸿渐)于清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迁平原玉瑶(古称玉瑶埔),为玉瑶林氏始祖。
福清莲峰林氏始迁该村的时间是宋宁宗嘉定年间,不是“元朝初年”。嘉定二年,安禄公始迁福清,在迁居莲峰之前就已经在城关逝世。嘉定间,幼年的金全公才随母魏氏始迁莲峰村。始迁莲峰的人是魏氏和其幼子金全公。莲峰一世祖要从魏氏算起,所以安禄公也成了一世祖。
安禄公是从莆田“义门”迁出,不是从莆田“北峰”迁出。“北峰”是编辑们看不懂族谱的序言,随便杜撰的一个子虚乌有的乡村的名字。
目前平潭县阙下林分布:平原镇玉瑶(燎原)、中楼乡马腿、苏澳镇齐富堂、康安、白青乡岱峰、北厝镇石榴坑和潭城镇部分村庄。
莲峰谱的林安禄的世系是:林万宠--林韬--林尊--林攒--延鲁--彝谏--惟肃--谟明--芬之--载真--智禄--孝立--安禄--金全--让--贤--养--神梯--煜--仲良--公禄--大槚--三梅、四梅。其中惟肃、芬之、载真、孝立、金全、大槚的名字错了。“惟肃”可能错在莲峰谱,平潭通鉴没有责任。因为在明嘉靖倭乱时,“谱牒无存,兹幸煨烬散逸之余,摉得前代遗稿”,其中一部分内容肯定残缺不全。万历年间,万安公重修族谱,肯定会有一部分错误。
莲峰谱记载行第的表字是:“宗建思国朝挺必有名”,是“必有名”,不是“心有色”。
像《平潭林氏通鉴》这样的浩瀚巨篇,有一些错误也在所难免。笔者这个帖子若有错误,请平潭宗亲纠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