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市高中生物名师工作室”工作总结
(2019-03-21 10:39:56)“临江市高中生物名师工作室”工作总结
高中生物名师工作室已成立3个月。在这三个月里每个成员都快速成长。工作室组织健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逐渐完善。现总结如下:
一
选定2个学校的2位教研组长许晓云、蔡扬做为分组长。同时选定网络管理员谭慧颖老师负责媒体资料收集,建立博客。
每人一学年至少选择讲公开课,做一次讲座,写一篇高质量的论文,争取发表。每个人在课题中承担不同的任务,提供有价值的过程性材料。
二 立足课堂,赋能教师
本学期蔡扬老师进行了高三复习课《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研讨课,谭慧颖老师进行了复习课《酶》的尝试。引导学生参与分析、探究、总结、归纳的过程中,使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度得到提高,有效克服了复习课的“高原现象”。孙振源老师做了《免疫调节》一课。体现了对课程资源的整合及对生物学大概念的讲解和学科语言的重视。梁久莉老师出了《葡萄酒里的学问》一课。创新开发了教材,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既落实了高考考点,也延伸到生活甚至职业规划。
课后及时组织评课,大家就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落实核心素养、学生学习活动的设置等环节展开讨论,既研究成功之处,也提出改进建议。在评课记录中都至少做到“四个一”
发现一个亮点,找出一点问题,提出一条建议,探索一种方法。给被评者以启发,给被听者以启迪。并且整理纸质评课稿一份上交。
在这个过程中老教师主动展示、主动指导、主动分享。通过示范课,与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风格与主张;指导组内年轻老师上好汇报课和研讨课,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三 讲座课题,二次成长
外出学习成员回来必须同时做一个讲座 ,或者结合自己的研究特长选择一个主题来做。其他组员做互动研讨。许晓云老师参加省培后进行了《高中新课标学习体会》讲座,梁久莉老师根据自己的教研经验进行了《怎样听评课》的讲座
总之工作室的建立,成为教师学习、研讨和发展的平台,在这里我们用行动验证经验,用行动注解理论 ,用行动阐释思考 ,用行动丰富经历。专业成长,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