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陇上奇珍”——齐家文化玉器收藏精品展(汇总)

(2016-05-13 14:32:55)
标签:

杂谈

 “陇上奇珍”——齐家文化玉器收藏精品展(汇总)

 
图片:中国玉文化研究会齐家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
文字作者:流水而形

 
天地混沌既开,盘古力竭而歿。碧血化为长河,精髓化为美玉。

 
“玉"——是大地的舍利”,因为有玉,山岳草木才润秀;因为有玉,天、地、神、人才相通。

 
在4000多年前的史前时代,黄土高原上的先民用智慧和汗水曾创造出一个神奇而瑰丽的玉文化——齐家文化;沧海桑田,历经数千年的岁月沉淀和黄土掩藏,那些曾经祭天礼地的神物在这盛世里复苏而出,并用亘古不变的温润、方刚讲述着那一幕遥远的文明……

 
相见即是奇缘,相聚更是盛幸!"陇上奇珍——首届齐家文化玉器收藏精品展"集陇上多位收藏家的经典齐家文化玉器于一堂,气势恢宏地集中展示齐家文化玉器的古雅魅力!同时,敬天恪物,以此展来弘扬华夏民族精神,传播优秀的华夏文明!
   
天维地经,日月朗明。
碧血在山,万物清灵。
星移斗转,璞玉含英。
降世而出,莹洁若冰。
得遇神工,脱胎幻形。
文彰天理,光映群星。
下辟鬼魅,上通神灵。
宜子宜孙,益祖益亲。
甘醴饷之,以莫不兴。
奉而礼之,天下太平。 
鸿运聚之,如川如崚。
兴甚志之,四海康宁。
 

http://s14/mw690/003rooAUgy71DiXNGeF5d&690

玉璧  直径:24.2厘米   厚:1.0厘米
玉质为马衔山湖绿色玉料,带部分玉璞原皮,器型周正,径寸硕大,厚重端庄。如此大的玉璧非常罕见,当为齐家先民重要活动的高级礼器,是齐家文化玉璧中的珍品。该玉璧曾在2015年《华豫之门-走进定西》节目中当选为定西民间国宝。

http://s1/mw690/003rooAUgy71Dlroi1a20&690

六合璧  直径:42厘米  厚:0.5厘米
由六片璜形玉片连缀而成,三片青绿色玉璜颜色、形状接近,当为从同一块璞玉上切取,三片褐色玉璜亦是如此。六璜之间两种颜色玉料间隔相联,似乎古人别有用心。两璜之间弧形部位结合严密,可见设计和工艺之精巧。此六合璧器型大,等级高,当属于高级礼器,存世稀少,目前已知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相似六合璧一件。

http://s3/mw690/003rooAUgy71Dk6i9Vwa2&690

玄纹玉琮  高:5.8厘米   宽:6.4厘米 
玉质温润、颜色青黄,有栗黄色沁斑。琮身每面分为左右两区,,每区横向琢出10条凸棱,凸棱间距匀称,棱线挺拔有力,器型庄严而富丽。此玉琮形制酷似良渚文化及龙山文化玉琮,对于研究齐家先民的源流有重要的佐证意义。在齐家文化范围内,此类玄纹玉琮亦相当少见。

http://s15/mw690/003rooAUgy71Dk6nfrg3e&690

玄纹玉筒形器    上径:7.4厘米  下径:7.8厘米  高:6.8厘米
玉质为沉稳的暗绿色,有细密的褐色斑点状沁纹和草根纹沁斑。器物上下两端口外侈,腰部微收,腰身横向琢出20道凸起棱纹,工艺难度极高。该器功用尚不明确,但从工艺水平和形制推断,当时功用应非同一般。此器型在齐家文化范围内尚未见到第二件,在商代妇好墓曾出土形制相近玉器,因而该器对于补充齐家文化玉器类型有重要的填补作用。

http://s13/mw690/003rooAUgy71Dk6sdbK4c&690

有领玉环、铜环组合器  直径:13.8厘米   凸唇环直径:12厘米
玉质部分为一青绿色有领环、一青绿色玉质素环,铜质部件为一四戟出廓环、一齿轮型环、一素面环、二细条形环。全器共有8部分叠合而成。该器物制作工艺精细、严密,组合形式复杂,令人震撼,器型在齐家文化范围内亦属于首见。关于此器物的功用尚不明确,有学者推测该类器物或与古先民从事天文观测有关;然而陶寺文化曾出土较简单的铜齿轮和玉璧组合器,是套在墓主人手臂,因而此复杂的铜玉组合器具有非常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http://s16/mw690/003rooAUgy71Dk6xKG3ff&690

三孔玉刀 长:42.5厘米   宽:7.3厘米   厚:0.7厘米
玉质为暗碧色,有大小不等的三个管钻圆孔,玉刀刃部微呈内弧,通体打磨精细,工艺精良,器型大气凌厉。玉刀在齐家文化范围内比较少见,其功用一般认为是当时重要军事活动的高级礼仪用器。

http://s5/mw690/003rooAUgy71Dk6C7v694&690

双孔玉圭  长:19.7厘米   宽:4.5厘米  厚:1厘米
玉料为细腻的半透明牙白色,器身满布明显的草根纹痕迹。柄部打孔具有典型的单面管钻痕迹,整体器型形体简约秀美。

http://s8/mw690/003rooAUgy71Dk6H65x37&690

玉箍形器  直径:4.6厘米   高:3.2厘米

   质地为温润的和田玉,有松香色沁斑和部分玉璞原皮。器物孔壁可见管钻痕迹,外部打磨光洁细致,色泽莹润古雅。该器型在齐家文化范围内出现较少,在商代亦有出现,其功用尚不明确,一种观点认为是发箍,另一观点认为是圆形之琮。

http://s8/mw690/003rooAUgy71Dk6Ma6r57&690

单孔双槽线玉锛  长11.1厘米   宽:3厘米  厚:1.4厘米

玉质白润,黑沁如漆,柄部钻有一孔,当为系挂佩戴所用。器身一侧有两道切割槽线,疑似为便于捆绑而作,同侧部位还有两个凹形钻痕,其作用和代表意义尚不明确。该器物,外形敦厚朴实,沁色厚重别致,整体古韵生动,饶有趣味,是齐家文化玉器黑沁玉器中的优品。

http://s4/mw690/003rooAUgy71Dk6RODxd3&690

双孔弧刃玉钺   长:7.7厘米   宽:10厘米
玉质青白、细腻温润,一侧带有玉璞原皮。器型一边平直,另一边有弧度较大的单面刃。平直一边有两个钻孔,钻孔边沿隐有绳具捆绑摩擦的痕迹,由此推断或为捆绑于棍棒之上的特异性玉钺。器型独特少见。

http://s9/mw690/003rooAUgy71Dk6Xz9m18&690

玉环  直径:14.5厘米    厚:0.5厘米
径寸较大,形制较为规整厚重。该玉环富有强烈的古韵气息,洁白部分玉肉同富有水藻纹包裹体的褐色玉质之间有云水般的流动感,且白色玉肉部分酷似掌心向上的手之侧影,而玉环的圆孔刚好落在“手心”之上,因而如同掌托明珠,意韵十足。

http://s8/mw690/003rooAUgy71DjmDQZFc7&690

束腰形玉勒    直径:2.5厘米   高:4.3厘米
玉质细腻洁净,为温婉的淡黄色,局部有奶白色璞皮。玉勒形制为两端较大,中间细收的束腰形,形态别致、曲线优美。此类细长形束腰玉勒在商代、西周时期时有出现,但是在齐家文化中较为少见,成对更加难得。对于以大气阳刚为主要表现的齐家文化玉器而言,出现此秀雅玲珑的器物也反映出了在齐家文化晚期,先民的审美意识已经开始向中原靠拢。

http://s16/mw690/003rooAUgy71DjmJ7m74f&690

三合璧   直径:15.6厘米   厚:0.3厘米
由玉质白色熟润的三片玉璜组合而成,玉璜形制比较规整,颜色变化有一定规律,当为同料同向切割所得。每片玉璜的一端皆有栗黄到褐色渐变色带,应是玉料靠近璞皮位置的本色加上数千年地下沁变所成。此器沁色雅致,富有强烈的韵律美感。

http://s14/mw690/003rooAUgy71DjmOugl1d&690

玉环  直径:10.8厘米   厚:0.6厘米
玉质青绿,有大片红色沁变,且红色部分浓重,呈枣红色。器身厚实,器型圆满合规。在古玉沁色中,鲜艳的枣红色和青翠的绿色皆比较名贵。此器红色部分推测为靠近玉璞边皮位置的特殊玉质又逢特殊的地下埋藏环境所致,较为难得。

http://s12/mw690/003rooAUgy71DlFqeDx2b&690

单孔玉钺  长:17.4厘米   宽:7.9厘米  厚:0.4厘米
玉质青绿熟润,制作工艺精良,器型成典型的“凤”字形,刃部外弧,端庄威严。玉钺的功用同玉刀相似,应为当时重大军事活动的高级礼仪用器。

http://s4/mw690/003rooAUgy71Djn08tJa3&690
双孔玉钺  长:15.5厘米   宽:7厘米   厚:0.5厘米
玉质为淡青色,有浅红褐色沁斑。器型呈“凤”字形,刃部微弧,一端有两个钻孔和半个未完成的钻孔痕迹,此端左右还分别切出一个凹槽,判断当为和孔配套组合便利于捆绑而做。此玉钺器型较大,从双孔和两凹槽来看,其等级较一般玉钺更高,其功用亦为当时重大军事活动的高级礼仪用器。

http://s13/mw690/003rooAUgy71Djn8Ox6dc&690

玉琮  高:15.5厘米    宽:7.3厘米
玉质淡青,带有黑褐色水藻状包裹体。器型硕大,射部分较长,是典型的齐家文化早期玉琮。该类形体较高的玉琮除良渚文化之外,在齐家文化中也有一些发现,但是整体数量很少,此玉琮当为齐家文化高级礼器,具有强烈的文化代表性。

http://s14/mw690/003rooAUgy71DjndsCxad&690

玉琮  高:11.9厘米   宽:6.6厘米
青玉质,有糖色,体形较高,射部拔出琮身明显,器型挺拔俏直,中规中矩,比例和谐,虽朴质无纹,但是简洁大气、凝重,是齐家文化中早期玉琮中的杰作,其功用为当时的高级礼器。

http://s15/mw690/003rooAUgy71DjniRz00e&690

 玉琮  高:3.7厘米   宽:4.2厘米
玉质颇佳,为带糖色和田白玉。该琮射部较矮,孔内留有拉丝打孔的痕迹,当为齐家文化中晚期作品。齐家文化玉器中出现相当数量的和田玉制品,因而一般认为齐家文化是中国玉器发展史上“西玉东输”的关键环节,其在中国玉器发展史中具有独特地位,该件玉琮既可以作为这一观点的佐证。

http://s3/mw690/003rooAUgy71DjnnvUKd2&690

玉琮   高:3.2厘米    宽:6.9厘米
玉质青白熟润,带有部分玉璞原皮,玉肉中有絮状包裹体应为典型的马衔山玉料。器型较矮,色彩斑斓古雅,敦厚可爱。此类玉料比较典型,在商周时期,大量高级玉器即用此种玉料。

http://s10/mw690/003rooAUgy71Dk7i8Ah89&690

竖阴线纹玉琮   高:2.5厘米   宽:3.5厘米
玉质青白泛绿,细腻纯洁。射部短,琮身部分有数道细阴线,工艺精细,器型俊俏硬朗。此类带有竖阴线纹的玉琮在陕西、山西龙山文化地区曾有发现,齐家文化范围出现较少。该玉琮光洁俊秀,不沁不染比较难得。

http://s10/mw690/003rooAUgy71Dk5XpLH29&690

玉琮  高:8厘米   宽:6.6厘米
玉料黄白色,质地温润精良,器型较为规整。与一般体态较高的玉琮相比,此玉琮射部明显要矮,推断为齐家文化中晚期作品。该玉琮器型含蓄温柔,横竖有度,不张扬,且玉质纯良,属于齐家文化玉琮中的优品。

http://s2/mw690/003rooAUgy71Dk62Gbv81&690

玉环  直径:9.8厘米   厚:0.3厘米
玉料为青黄色马衔山玉,质地较纯,有褐色沁,体形较大,较为厚实。钻孔为明显的单面管钻而成,整个器物齐家文化风貌明显,气息古朴、韵味强烈,是齐家文化环形器中的优品。该类器物在当时的功用应为高级礼仪器。

http://s7/mw690/003rooAUgy71Dk67vBI86&690

玉环 直径:15.3厘米   厚:0.4厘米
玉质极佳,青黄色,局部有褐色沁。该器制作非常精细,与商周工艺相似,玉环表面光洁可鉴,品相优良。其功用应为当时高级礼仪用器。

http://s12/mw690/003rooAUgy71Dk6cRPZ2b&690

玉环  直径:10厘米   厚:0.3厘米
玉质为熟润的黄白色质地,有大片黑褐色沁,体形较大,单面钻孔,为典型齐家文化玉环。器物整体沁色斑斓,对比分明,古韵强烈。

http://s9/mw690/003rooAUgy71DjvyEME28&690

玉瑗 直径:10.9厘米   厚:0.6厘米
瑗体呈凝重的墨绿色,表面打磨光洁细腻,孔道平直。器型简洁大方。
 

http://s2/mw690/003rooAUgy71DjvDYeB11&690 

三合璧  直径:19厘米   厚:0.4厘米
青绿色玉料,有褐色沁和白色玉璞原皮,器形较大,制作规整,沁色生动,古韵盎然。三合璧是齐家文化玉器中的代表器型,如此品相的三合璧亦属于优品。

http://s13/mw690/003rooAUgy71DjvO6yoac&690

三合璧 直径:11.2厘米    厚:0.4厘米
淡黄色玉料,质地细腻洁净,有褐色沁斑。该三合璧制作精细,三片玉璜相联缀时,外缘呈现三部分微微外凸的弧形,与常见三合璧有所不同,较为少见。
 

http://s3/mw690/003rooAUgy71DjvJ6a6f2&690

玉、铜组合瑗形器   直径;9.7厘米  厚:0.5厘米
玉瑗质地优良,玉料温润细腻,有褐色沁,制作精细。器物整体由玉瑗和两件铜瑗形器组合而成。此类器物在齐家文化范围较为少见,在龙山文化中有所发现,且出土时多处于墓主人腕部。其功用不明,但是从龙山文化出土墓葬规格来看,器物等级较高。
 

http://s13/mw690/003rooAUgy71DjvTzNa8c&690

玉环  直径:10.2厘米    厚:0.4厘米
玉质为熟润的淡黄色,环形四面有白色玉璞原皮,单面钻孔,钻孔稍有偏移,不居于环的中心,是典型的齐家文化早期玉环。器物较大,整体古朴厚重。

http://s3/mw690/003rooAUgy71DjvZoJA52&690

三合璧  直径:16.5厘米  厚:0.3厘米
玉料为典型马衔山黄玉,玉质局部有褐色水藻状包裹体,璜片上遗留有切割线痕迹,器物体形较大,整体斑斓古拙,富有代表性。

http://s3/mw690/003rooAUgy71Djw42b072&690 

玉琮  高:3厘米   宽:4.6厘米
玉质为米黄色,有褐色沁纹。该玉琮体型略有偏斜,但表面打磨精细,玉料精纯,沁色雅致,属于齐家文化玉琮中的美品。

http://s11/mw690/003rooAUgy71Djw8suS8a&690

玉斧  长:18.5厘米    宽:6厘米   厚:0.8厘米
玉质为清亮的湖绿色,质地纯洁。器物加工细致,柄部略有就料。器型整体比例协调,简洁大气。玉斧在当时并非实用生产工具,而亦是高级的礼仪用器,此类体积较大玉斧在齐家文化中也相对较少。
 

http://s9/mw690/003rooAUgy71DjwdJuUa8&690
玉瑗   直径:8.5厘米   厚:0.3厘米
玉质精纯,为洁白细腻的和田白玉,有松香色沁,相得益彰,显得典雅高贵。齐家文化玉器中出现相当数量的和田玉制品,但是质地能有如此洁白温润者亦不多见。

http://s5/mw690/003rooAUgy71DjwjwO0e4&690
三合璧   直径:12.3厘米   厚:0.4厘米
玉料为马衔山玉,有褐色沁斑,每个璜片纹理相似,当为同块玉料上同向切割而得。器形较大,色泽古雅有致,是齐家三合璧中的优品。
 

http://s5/mw690/003rooAUgy71DjwxZE884&690

 玉瑗  直径:9.5厘米   厚;0.5厘米
玉质为白色,熟润感明显,有黄褐色沁斑,和局部白皮。工艺制作较精,推断为齐家文化晚期玉瑗。器物整体沁色和玉质之间色调雅致怡人。

 

http://s3/mw690/003rooAUgy71DjwDAJk32&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