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充分做到以生为本

标签:
教育 |
分类: 课例研修,教学时空 |
以生为本是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即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注重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发展每一位学生的个性。语文作为中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学科,作为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通过听木中的语文教研活动总结出的关于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充分做到以生为本的反思。
第一、精彩的课堂导入,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精妙的导入就像一节课的眼睛,它是使一节课有神的前提。我一直都认为能吸引学生的课堂才是好的课堂,有好的开始才有助于好的过程的开展。我认为好的导入应符合以下原则:趣味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导入可以是一首歌,可以是一首诗,可以是一个谜语,可以是复习,可以是检测……只要契合课堂所讲内容,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形式可以多样而不拘泥。
第二、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语文课堂上开展生本教育,并不知道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需要培养学生的相关学习习惯,例如:课下预习,上课组织语言汇报的习惯,写字的习惯,做笔记的习惯,小组分工合作探究的习惯等,这些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的快乐。其实这些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是语文生本课堂成型的过程。
http://s16/mw690/003riZZnzy6HvQodGHR1f&690
第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辅助,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这个环节中,需要老师做好充分的准备,做好教学设计,预设好每一个环节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与此同时,还需要想好一旦出现以外,应做的应急预案。但不管怎样,都应突出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以生为本的课堂表现形式有很多,就我知道的而言:可以小组讨论,合作分工互评式汇报;独立思考,接龙式汇报;课堂表演式汇报等。在多样的形式开展的最后环节都应有老师的引导,总结,升华。这样的课堂应达到的效果是:凸显学生在课堂的自主性,体验学习的乐趣,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中来并可以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http://s6/mw690/003riZZnzy6HvQskLljc5&690
第四、适当的激励机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有效的激励机制的设立,有助于学生为此而努力,积极参与到老师组织的课堂活动中。激励机制的设立,应该是充分了解了学生的需要后设立,它既要符合学生现阶段的需求,又要具有科学性、差异性可操作性、经济性的特点。就本校而言,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月评累计的平时成绩,对名列前茅者发奖状,以资鼓励。
因为我对生本课堂接触的时间不长,可能对它的认识不是很深入,有些想法也不算健全,但我感觉语文课堂应该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主阵地,成为以生为本课堂的基地,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语文学习中主动自觉,积极参与,享受语文的乐趣,体验学习语文的成功,收获生本课堂的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