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隋唐长安城-明德门遗址

(2013-08-20 22:47:45)
标签:

文化

365

考古

历史

分类: 隋唐长安城遗址

  南郊杨家村里面有一处明德门遗址这是早都知道的,今日就去看了看。但是野草丛生无从下脚,没有进去。

  —千年前的唐长安城,明德门被视为进入都城之“正门”,作为隋唐长安城南外城郭一道最重要的城门,它连接着城市内外,不知多少皇亲国戚、商贾贵人从这里一一走过,许多满怀憧憬的人们从这里踏进长安,求得发展。也有不少甘愿远离繁华之都的人从这里走出,去寂寞的远方寻求自己的理想。

    明德门以北,还有皇城正门朱雀门和宫城正门承天门——它们是唐长安城中三座最大的城门,明德门和朱雀门间长达五公里余,宽达150米的街道,是当时唐长安城的南北干道。每逢登基,或冬至、正月上辛与孟夏之时,当朝皇帝都要沐浴斋戒,亲率百官从远在长安城北的宫殿,一路浩浩荡荡沿着朱雀大街往南出明德门,在明德门外的圜丘坛进行祭天活动。礼毕归来,复入明德门,鼓乐高奏,导引回宫。

    除了是天子参加祀典的必经之门,明德门在唐朝还是民间为禳除灾害经常举行大规模祭祀的重要场所——隋唐时,民间有若遭遇久雨,则禜祭于国门的传统,“禜”为古代禳除灾害之祭。《新唐书·五行志》记载,唐天宝十三载(754年)与咸通九年(868年),因长安久雨不晴,民众都曾在明德门举行过“禜门”祭祀乞晴传统仪式,其中天宝“十三载秋,大霖雨,害稼,六旬不知止。九月,闭坊市北门,盖井,禁妇人入街市,祭玄冥(水神)大社(社稷),禜明德门”。“咸通九年六月,久雨,禜明德门”。明德门曾有别名“太阳门”——根据《隋书·礼仪志》记载:“高祖受命,欲新制度,乃命国子祭酒辛彦之议定祀典。为圜丘于国之南太阳门外道东二里。”《册府元龟》卷五六三有同样记载,不同的是,将“太”字写作“大”字。
    据考古发掘推测,明德门五个门道的建筑形式基本相同,门道进深18.5米,各门道之间夯土隔墙厚近3米,而门道两侧都有排柱,构成两壁立排柱的木构“过梁式”建筑。发掘出的大量砖、瓦、石灰、木灰、石础与绘有红彩的粉面彩皮砖块,刻有流畅的卷草花纹的石门槛等遗物中,证实了昔日明德门在宏伟壮观之外,同样不乏细腻精致。 

     明德门发掘时在五个门道中,只有东西两个门道有车辙,不少车辙是从中间三个门道的前面绕至两端门道通行的,可见当时中间三门是不准行车的。而从车辙绕门而行的方向,还可看出当时“凡宫殿及城门,皆左入,右出”的“交通规则”。据此,明德门的五个门道,两端二门为车马出入通行,其次二门是行人出入,至于当中一门,是专供皇帝通行的御道。因此,唯有这个门道内的石门槛极其精致,上面刻有流畅的卷草花纹,线雕鸳鸯,顶面还有浮雕的卧狮。 

     在所有唐长安城城门中,明德门因是长安外城郭九座大门中唯一有五个门洞的,地位堪比号称“隋唐第一门”的丹凤门,但这座长安外城郭“天街”尽头的唐长安城南大门,却有着与丹凤门极大的反差——在千年历史记载中被提及的文字寥寥。当年考古队在发掘后,本想修建一个和今天含光门博物馆类似的明德门博物馆,但最终经过论证,感到条件并不具备,为了将其遗迹更好地保护起来,最终采取了最稳妥的回填方式。

    1972年开始的发掘,产生了不少疑问,比如在明德门中间门道的南侧就发掘出一只长1米有余,背宽半米多的石龟,石龟的放置时间推测在开元年间,头部向南,被有意放置得前高后低,这让考古者在惊异之余,记录下这样的文字,“门前置石龟尚是初见,其意义待考。” 
                  http://s12/mw690/bbd5a838gx6C0GeT85d4b&690
                           根据资料制作出的明德门复原图
                  http://s1/mw690/bbd5a838gx6C0GhFkE890&690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考古发掘出的明德门遗址

                 http://s5/mw690/bbd5a838gx6C0Gp9dk014&690
       http://s6/mw690/bbd5a838gx6C0HEyuod65&690

http://s11/mw690/bbd5a838gx6C0HHIF3s6a&690

 

         http://s11/mw690/bbd5a838gx6C0IPdjwC7a&690
                                    在荒草中的文保碑

http://s11/mw690/bbd5a838gx6C0HRpwFkaa&690
谁能想到在这荒草之下就是当年显赫一时的大唐正南门明德门遗址。

  在历史的卷轴中,不断变化的只是场景与面孔,唯一不变的是脚下承载着这一切的土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