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期中复习题(六)---修辞手法
(2013-04-22 08:20:37)
标签:
教育 |
分类: 八年级 |
1. 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选段第②句,运用“或……”的排比句式,表现了吴越古道佳景多而美的特点,增强了语势。
B.选段第⑤句,将“阳光”人格化,写出了吴越古道的厚重历史,极易引起观景者的千古幽思。
C.选段第⑥句,用对偶的形式,抒发了作者对吴越古道的“荒凉”与“静默”之美的独特感受。
D.选段第⑦句,作者以“穿越古今”来比喻千年古道中的无限幽思,鸟鸣声把作者的思绪拉回到现实中来。
3.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选段中运用反问的方法,强调出车行在戈壁时,人们一定会对寥廓戈壁展现出来的大美有所感觉。
B.选段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赋予骆驼以人的行为,生动地描写出骆驼散立于荒野时自在而孤高的形象。
C.选段中把低头疾进的大片羊群比喻成“迅速移动着的散兵线”,形象地描绘出了羊群前进时,快速无声、惊恐不安的状态。
D.选段中三个“或见……”构成了排比句式,将苍鹰、骆驼、羊群放到戈壁的大背景中,描绘出一幅高天阔地的壮美画面。
4.对下面描写“雨”的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选段中,把雨比喻成银线、珍珠,形象地写出了雨或细亮或圆润的情态。
B.选段中用“偷”一词,赋予“雨”以人的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的珍贵。
C.文段用“昂起了、挺起了、绽放了”的排比句式,写出了花草雨后富有生机活力的特点。表现了雨的滋润之功。
D.“轻轻的、轻轻的”在反复中,写出了雨的轻柔和对敏感心灵的启迪。
5.对下面语段中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是
A.第①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借溪流的“宣告”显示了它勇往直前的坚定决心。
B.第②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以“艰辛的步伐”强调了前进路途中的坎坷不平。
C.第③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摹了溪流欢快流淌时喧嚣的声音和优雅的姿态。
6.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金黄的麦子都张了口,几乎要叫出声来。
理解: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麦子等待收割的情形。
B.一味地追星,一味地模仿,哪里还会有创新的意识?哪里还会有开拓的精神?
理解:运用反问的修辞方法,批评“追星族”缺乏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C.张老太太剪纸可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理解: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突出了张老太太的剪纸技术高超。
D.小麻雀垂头丧气地站在那里,只有那么一点活气,像是等着猫再去扑它,它没力量反抗或逃避。
理解: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麻雀在强大的猫面前冷漠、呆滞的特点。
7.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选段中用“摆弄”一词赋予梅雨潭的“绿”以人的行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梅雨潭绿波荡漾的特点。
B.选段中把梅雨潭潭水比喻成“温润的碧玉”,突出梅雨潭优美的特点。
C.选段中运用“她松松的……最嫩的皮肤”的排比句式,形象描绘出梅雨潭千变万化的景象。
D.选段结尾“我怎么比拟得出呢?”一句运用反问的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对梅雨潭的喜爱之情。
8.对下面选段中划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第①处划线句子,运用拟人的方法,体现了老城的冬天舒适温暖的特点。
B.第②处划线句中,“好象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济南的地理环境。
C.第③处划线句子,连用两个反问句,表现了人们对春天到来的期盼之情。
D.第④处划线句中的“慈善”一词,赋予济南冬天以人的情感,强调了济南冬天的温暖与舒适。
9.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理解正确的是
A.选段首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写出春天夜空的明亮、透彻。
B.选段中连用“沙沙沙”,是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夜晚的喧嚣。
C.选段中把“月光”比喻成“银色的薄纱”,形象地描绘出春天夜景的朦胧美。
D.选段中运用“我喜爱……”的排比句式,描写了山村夜晚的柔美、安谧。
10.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正确一项是
A.选段中用“静卧”一词赋予骆驼山以人的状态,生动地描述了绿树、碧水、薄雾交相辉映的美丽景象。
B.选段中运用了“一……的……”的排比句式,形象地写出了桂林的山具有豪放的气势。
C.选段中把漓江比喻成仙女,形象地写出了漓江的神奇、秀美、迷人。
D.选段中“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用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方法赞美了桂林山水的清秀柔美。
答案:1、B
11.对下面文段中画横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句运用“……依然……”的排比句式,具体写出初春时节,春天在不知不觉中到来的情态。
B.②句将“大地”比喻成“晶莹水润”的、“水灵灵”的姑娘,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大地在冰雪的滋润下朗润的特点。
C.③句用“丢却”和“温柔”等词语将冰雪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冰雪融化成春水后轻柔流淌的景象。
D.④句使用了夸张的手法,描写出燕子在春天到来时珍惜时光垒窝建巢的情景。
12. 对下面语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未见过这么茂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片瀑布,从空中垂下。
B.你就是调尽五颜六色,又怎能画出祖国的面貌呢?
C.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D.整条岷江就在我们的左侧晃悠着,肆无忌惮地呼啸着,随时都有可能把我们连人带车一起揽进它的怀中。
13.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一味地追星,一味地模仿,哪里还会有创新的意识?哪里还会有开拓的精神?
C.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D.这里有山有水,正是建造园林的好地方: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楼榭;近看西北,造数间临水轩斋。
14. 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文段中“沙啦啦,沙啦啦……”一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表现了雨滴落在树叶上时声音之清脆,并且富有节奏感。
B. 文段中作者将雨声比作“无字的歌谣”,突出了雨来时一种逐渐清晰、飘飘渺渺的音韵美,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独特情感,并给人以无限遐想。
C. 文段中“跟着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一句运用排比的方法表现雨来得突然。
D. 文段中“‘此曲只应天上有’啊!”一句运用引用的修辞方法,写出雨声的少有、奇特。
15.对下面文段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文段主要运用对偶和引用的修辞手法,表达作者对音乐和文字的喜爱。
B.文段主要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强调雨天容易使人产生忧愁。
C.文段主要运用比喻、拟人、引用和对偶的修辞手法,写作者雨天读书的幸福感。
D.文段主要运用排比和对偶的修辞手法,写从雨中的丁香感受到的忧愁。
16. 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近了,近了,我魂牵梦萦的水乡!弯弯曲曲的运河悄悄绕过一排排古朴的房屋,窄窄灰灰的一段段青石板路,深深雨巷里撑着油纸伞低眉默思的姑娘……你就是一段凝固的音乐,我的乌镇。静静地走上一天,仿佛走过了一千年……
A.选段中有意地夸张说能嗅到40多公里远的乌镇油菜花的芳香,突出了乌镇芳香的气息传播得很远的特点。
B. 选段中连用两个“近了”,强烈地抒发了作者对再次来到乌镇的欣喜和激动之情。
C. 选段中把“乌镇古朴的房屋”比喻成“凝固的音乐”,充分地写出了乌镇的建筑民族特色浓郁,富有音乐美。
D. 选段中用“打着鼾息”赋予乌镇以人的行为,生动地描写出乌镇历史悠久的特点。
17. 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着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A.选段中“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一句,用拟人的手法表现了白杨树的特点。
B.选段中“它是树中的伟丈夫”一句,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对白杨树的赞美和敬意。
C.选段中把“守卫家乡的哨兵”比喻成“傲然挺立的白杨树”,表现了他们的坚强不屈。
D.选段中连用四个反问句组成排比句式,感情充沛,气势磅礴,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18.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最令人迷醉的还是走在烟雨迷蒙的古镇上,那就如同漫步于唐诗宋词意境的画廊。那淡淡雨雾轻笼下的小桥流水,像一幅水墨晕润的国画小品,又像一首空灵飘逸的美丽小诗,更像一曲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流水静静地流淌,那不是故乡的血脉么?
19.对下面语段中画横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①句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从多个方面描绘出春天的乡村清新、美丽的特点。
B.②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地表现了阳光下蝴蝶翻飞惹人留恋的情景。
C.③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美丽乡村生意盎然的特点。
D.④句使用了设问的修辞方法,强调了作者对春天的到来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
20.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地震,不管发生在中国还是在日本,都是人间的灾难。救助,不管在中国还是在日本,都是人性的光芒。冷漠,不管对中国还是对日本,都是人类的耻辱!
理解: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用强烈语势,表达了在人类共同灾难面前人们应该持有的公正态度和善良情感。
B. 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中碧波闪闪,如锦如缎。
理解: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的绵长轻柔和汹涌澎湃的特点,同时又使表意凝练,音韵和谐
C.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理解:这句话运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方法,强调了作者渴望春天到来的急切心情,同时把春天人格化,写出春天富有人情味,读来非常亲切。
D. 邻居内一人道:“胡老爹方才这个嘴巴打的亲切,少顷范老爷洗脸,还要洗下半盆猪油来!”
理解: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突出了邻居故意言过其实讨好胡老爹的心理,同时又突出了胡老爹的屠户身份。
答案:11、C 1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