淬剑湖畔忆建新农场
(2025-09-19 10:47:10)一、启程:篷布下的星火
一九七〇年秋,
十六岁的行囊,
载着三百六十名青年的梦想,
奔向铜陵对岸,建新农场,
安徽生产建设兵团—— 我们人生的第一个疆场。
那个年代,道路不畅
卡车颠簸,篷布摇晃,
抛锚在顺安的路旁。
待援的无奈,茫然的张望,
是否命运早在此埋下伏笔,
预告青春必经的跌宕?
暮色里,码头微光,
马灯摇曳,手电昏黄。
颤巍巍的跳板下,江水轻响,
“兵团欢迎大家”——
一句温热的话,焐暖了秋凉。
二、淬炼:江风里的成长
北埂江边,晨哨嘹亮,
一二一的号子撞碎薄霜,
惊飞芦苇丛中的野鸭。
年轻教官的严厉,是另一种慈祥,
把散漫的我们锻打成整齐的模样。
军训虽苦,
怀着体验部队生活的向往,围着菜盘蹲着吃饭,
竹筷翻找,
仍是土豆、黄豆、白菜三样。
节假日的加餐,
大家的期盼。
更有前一碗不盛满,
后一碗有残羹的伎俩。
虽清苦,
唇齿留香,
连食欲都学会了谦让,
在困境中成长。
炊事班的破自行车,
没铃铛、没挡板,
骑起来嘎嘎响,
引起学车的遐想。
声东击西战术发扬,
在一位同学的帮助下,跨上就骑上了,
哪怕摇摇晃晃。
室友在后边追边喊,
却拦不住少年莽撞的翅膀。
那晚,有人想家哭红了眼眶,
谁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多少个第一次的尝试,冲动、随性、彷徨、张扬,
是人生初始的引吭。
无碍,
在成长中坚强。
自导自演的《沙家浜》,
“智斗”得有模有样。
系统内巡演,
喝彩声不断。
文化沙漠中的仙人掌,虽不够鲜艳,
因知青主导, 在兵团绽放。
那个年代,
样板戏是人们唯一的欣赏,
物质贫乏,
无甚奢望,
唯青春闪光,
在农场土地上绽放光芒!
三、绽放:泥泞路上的星光
深秋雨后,泥泞的路上,
留场人员挑着我们的家当——
一只脸盆,一口旧木箱。
我跟在指导员身后,
还有亦兄亦友的李皖南,
踏入人生的职场_会计
算珠噼啪,
是青春拨动的乐章。
营部财务凌科长,
父辈般慈祥。
指导做账,
摇着蒲扇,
汗珠淌落账本,
在数字间流淌。
懵懂间,
心感动,
泪盈眶,
立一旁,
默默发誓学榜样,
恩师引路,
同事帮忙,
第一次受表彰,
立志远航,
再登攀。
四、烙印:长江边的时光
三年后,行囊依旧简单,
奔赴大学课堂。
离场那日,
江风微凉,
欢送人群不舍的目光。
回望对岸,
一丝惆怅,几缕念想,
领导的严与爱,同事的笑与泪,
在记忆里窖藏,
酿成岁月的佳酿。
多年后重返旧地,
车轮碾过长江大桥,
窗外的农场不似往日模样,
没有青春的喧嚣、拖拉机犁田的轰响,
人声寂寥,房舍斑驳,
鸡鸭离群,不再拍翅膀。
时代奔涌向前,
里“涛声依旧”,
被遗忘在旧时光。
心悲伤!
五、涅槃:心中的期盼
最近听说,农场改革启航,
像枯木逢春,抽出新芽。
现代化的育苗工场,
农工商全面发展。
兵团已成历史,
知青下乡归档,
但土地记得,
我们曾在此播种芳华,抛洒热血。
愿你涅槃,展翅翱翔,
在新时代的版图上,
重写辉煌。
因为这里——
是我灵魂的第二故乡,
半生牵挂,一生难忘。
后记:秋雨绵绵,秋风凉凉,身旁的淬剑湖忽隐忽现的水雾漫过窗台,浮现出下乡农场的过往,由远及近,立现眼前。有些地方,走过一次,便是故乡,随手记之,以飨同伴!
前一篇:腾冲国殇墓园缅怀
后一篇:行路与思·远方的馈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