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豨(1)伏首作谣传,
高祖(2)回驾是谬言。
韩信(3)误听萧(4)何语,
亡身灭族在眼前。
注(1)陈豨;陈豨,宛朐人,汉朝大臣。对西汉建立的功劳定魏、定代、定齐等,后来却对抗于西汉。好宾客,汉七年,陈豨因功封阳夏侯。“白登之围”后,被封为列侯。汉十一年(前196年)九月,陈豨起兵造反,刘邦御驾亲征,陈豨求救于匈奴,此时有人向吕后告发,说韩信和陈豨里应外合,吕后跟丞相萧何商量计杀韩信于长乐宫。汉高祖灭了陈豨,回洛阳,知韩信已死,“亦喜且怜之”。接著诛杀彭越。
(2)高祖
;即刘邦。
(3)韩信;,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汉初三杰”之一。曾先后为齐王、楚王,后贬为淮阴侯。
(4)萧何;萧何(前257年-前193年),沛郡丰邑(今江苏省丰县)人。西汉开国功臣、政治家,“汉初三杰”之一。
萧何早年入仕秦朝,担任沛县主吏掾,辅佐沛公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接收了秦丞相府、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全国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起到重要作用。楚汉之争时,留守关中,稳固后方,向前线输送士兵、粮饷,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朝起了重要作用。西汉建立后,担任相国,史称“萧相国”,册封酂侯,名列功臣第一。
偷梁换柱的典故;当时汉高祖刘邦正带领大军忙于平定钜鹿太守陈豨的反叛,朝内空虚。韩信见时机来到,暗中给陈豨送信,打算里应外合,一举颠覆刘氏王朝。反叛,风险至大
也!不要说是在封建王朝,就是在现在的民主国家,弄不好也有牢狱之灾。如此关乎自己九族安危的大事,韩信却没有严格作好保密工作。事情正在准备中,他却要
杀掉一名得罪了他的手下人。手下人的弟弟怀恨在心,偷偷向朝廷告了密。鉴于韩信的威名,留守的吕太后不免有些紧张。
还好,此刻还有忠心耿耿的老丞相萧何在朝中。这位发现韩信军事才能的伯乐,历史仿佛注定又要要他来毁灭这匹千里马。萧何定计,诈称前线传来高祖平叛胜
利的消息,按例,百官都要进宫朝贺,半信半疑的韩信刚一进宫,就被武士们捆了个结结实实。也不需要等刘邦回来了,也不需要经过什么司法程序了,特事特办,
干脆利落,吕太后一声令下,就在长乐宫的钟室,一代名将身首异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