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天准备帮女队总结一下,可是研究了历史记录之后,发现了一些不被人注意的事实,在此分析一番,供大家参考。
作为常识,我们知道:中国女棋手们曾在1998年至2004年之间连续四届获得奥林匹克团体赛的冠军,而在此之后就再也未能捧回冠军奖杯。在最近的三届当中,以侯逸凡为主将的中国女队连续取得了三个亚军的良好战绩,离登顶还差一点点。当我们比较过去的四连冠与目前的三连亚的不同时,经常强调的是主观因素,如实力和心理素质等等,对于客观因素研究得比较少,这样的舆论不仅有欠公平,而且让新一代女棋手们承担的实际责任大于她们的能力,更加重了她们的心理压力。
首先让我们看一看计分规则对比赛名次的影响。截至到2006年的那一届,奥赛的团体计分一直都以局分优先,以场分作为次级分。获得最多局分的队为第一名,如果局分相同,再比场分来分名次。从2008年起,计分规则修改为以场分优先,局分连次级分都不是,变成了次次级分。为了说明场分与局分在统计结果上的不一致,咱们来举一个例子。假如:本届中国女队在跟印尼女队比赛时有一局不赢反输,而在跟俄罗斯队比赛时有一局不输反赢,这样按局分统计出来的总分没有变,但是,按照场分统计,中国队就因战平俄罗斯而总分加了1分!如果你理解了这个道理,下面的逻辑就很好理解了。
按实际已经赛完的结果,如果这一届的计分规则跟旧规则一样,那么中国女队就以局分32.5分获得冠军,俄罗斯就以32.0分变成了亚军!另一方面,如果1998年那一届采用的计分规则跟新规则一样,那么中国女队就会以场分21分痛失首次夺冠的机会,只能得到季军!而俄罗斯和格鲁吉亚会以场分22分分享冠亚军。这就告诉我们一个事实:本届中国女队的成绩实际上同1998年那一届不相上下!
奥赛历史上,中国女队在场分和局分都名列第一的,只有2000年和2004年的两届,那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最强。看看2000年的阵容吧:谢军(30岁)、诸宸(24岁)、许昱华(24岁)、王磊(25岁)。当时,谢军已经两次荣登棋后,诸宸在次年也赢得了世界锦标赛冠军,许昱华当年已经获得了世界杯冠军,如果奥赛也有“梦之队”的话,首屈一指的就是这一支!
其次是比赛台数的改变带来的影响。旧规则中,女队比赛每场只有三台;而新规则中,每场增加到了四台。当2000年那届所有台次都有棋后级的人物把守的时候,其他队只能徒唤奈何。到今天,女队的阵容必须容纳五名队员,这就给俄罗斯这样的国象强国送去了人才厚度的优势。我们在第四台无论上谁,俄罗斯都有这一台上的优势,这样就逼得第一台的侯逸凡必须求胜,即使后手棋也得这么拼,给她的压力自然超过了2000年的谢军。
也就是说:客观上,目前的中国女队夺冠的难度比她们的前辈更大。但是,我们无法改变客观条件,只能从主观努力上来解决。
第一是增加实力。现有队员的实力提升当然是条路子,但是困难很大,尤其是奥赛元老赵雪恐怕会退下来。我觉得如果阮露斐能回归女队,可以弥补赵雪的空缺。小将雷挺婕如果继续成长,也是一个可以期待的选手。
第二是提高心理素质。这里有一个年龄因素,女性在十几岁到二十几岁之间的心理成熟度变化很快。上面我已经给出了2000年那一届的年龄,那是相当理想的。两年以后,侯逸凡将是22岁,郭琦也21岁,更为有利。咱不是在卖心理学,棋手们如果像谢军那样用心理学武装一下肯定有益终身。
结论:目前的中国女队已经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取得了与自己实力基本相当的成绩,不过还不足以称霸奥林匹克团体赛。下届要进一步充实人才实力,提升比赛的心理素质,争取达到2000年那届的成就。
加载中,请稍候......